我非常喜欢红楼,请帮帮我找到更多的红学知识!!谢谢!!

热心网友

红楼梦辨  俞平伯 还有 都有专家的撰稿文字太多。摘抄片断照高鹗补的四十回看,宝玉亦是因情场忏悔而出家的。宝玉之走,即由于 黛玉之死,这是极平常的套话。许多札记小说上,往往一个情场失意者,后来做了 和尚,或者道士,入山不知所终。我们看得都厌了,雪芹先生何至于如此落人窠臼 呢?依我悬想,宝玉底出家,虽是忏悔情孽,却不仅由于失意。忏悔底原故,我想 或由于往日欢情悉已变灭,穷愁孤苦,不可自聊,所以到年近半百,才出了家。书 中甄士隐,智通寺老僧,皆是宝玉底影子。这些虽大半是我底空想,但在书中也不 无暗示。十二钗曲名《红楼梦》,现即以之改名《石头记》。《红楼梦》曲引子上 说:“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飞鸟各投林》曲末尾说:“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净。”(第 五回)秦氏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第十三回)从此等地方看来, 似十二钗底结局,皆为宝玉所及见的。所以开宗明义第一回就说:“曾历过一番梦 幻之后”,又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既曰曾历过梦幻,则现在是梦醒了; 既曰当日所有,则此日无有又可知。总之,宝玉出家既在中年以后,又非专为一人 一事而如此的。颉刚以为甄士隐是贾宝玉底晚年影子,这层设想,我极相信。宝玉 底末路尽在下边所引这几句话写出: “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一二年,越发穷了。士隐……急 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第一 回) 从这里看去:宝玉出家除情悔以外,还有生活上底逼迫,做这件事情底动机。雪芹 底晚年,亦是穷得不堪的,更可以拿来做证据了。如敦诚赠诗,有“环堵蓬蒿屯” 之句,有“举家食粥酒常赊”之句,虽文人之笔不免浮夸,然说举家食粥,则雪芹 之穷亦可知。在本书上说宝玉后来落于穷困也屡见: “蓬牖茅椽,绳床瓦灶。”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 在蓬窗上。……”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见第一回) “贫穷难耐凄凉。”(见第三回《西江月》宝玉赞) 高鹗以为宝玉仿佛成了仙佛去了;但雪芹心中底宝玉,即是他自己,是极飘零憔悴 的苦况的。必如此,红楼方成一梦,而文字方极其摇荡感慨之致;否则都是些肠肥 脑满的话头,特使读者不可耐了。我以阮籍底《咏怀诗》,有几句很可以拿来题 《红楼梦》: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西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 这寥寥数语,较续作底四十回,更可以说明作者底怀抱了。 (3)《红楼梦》是为十二钗作本传的。除掉上边所说感慨身世忏悔情孽这两点以外, 书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十二钗了。在这一方面,《水浒》和《红楼梦》有相同的 目的。大家都知道,《水浒》作者要描写出他心目中一百零八个好汉来。但《红楼 梦》作者底意思,亦复如此。他亦想把他念念不忘的十二钗,充份在书中表现出来。 这层意思虽很浅显,而自来读《红楼梦》的人都忽略了,闹出许多可惜的误会。为 什么知道雪芹是要为十二钗作传呢?这亦是从他自己底话得来的,我引几条如下: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识 见皆在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 灭也。” “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衍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 “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 “……竟不如我半世亲见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均见第─回) 这竟是极清楚的话,无须我再添什么了。既认定雪芹意思是要使闺阁昭传,那么, 有许多“红学家”简直是作者底罪人了。他们总以为《红楼梦》作者要糟蹋闺阁的; 所以每每说,这里边底女子没有一个好的。其实这是他们底意思,作者几时说来? 就是在第六十六回,柳湘莲说: “你们东府里除了两个石头狮子乾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乾净。” 但这说的是宁国府,并没有说大观园里的人个个不乾净。依我们富于常识的眼光看 《红楼梦》,(那些“红学家”底脑筋,是富于玄学性的。)十二钗除秦氏凤姐以外, 都不见得有什么暖昧的事情。即使是有之,作者既没有说,我们也不可任意污蔑闺 阁。这类卤莽灭裂的论断,非特表现其读书能力底薄弱,并自认人格底破产了。     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观念,虽较上一说近情理一点,但荒谬的地方,却并不 减少。他们以为《红楼梦》是一部变相的《春秋经》,以为处处都有褒贬。最普通 的信念,是右黛而左钗。因此凡他们以为是宝钗一党的人──如袭人凤姐王夫人之 类──作者都痛恨不置的。作者和他们一唱一和,真是好看煞人。但雪芹先生恐伯 不肯承认罢。     我先以原文证此说之谬,然后再推求他们所以致谬底原因。作者在《红楼 梦》引子上说: “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是曲既为十二钗而作,则金是钗玉是黛,很无可疑的。悲悼犹我们说惋惜,既曰惋 惜,当然与痛骂有些不同罢。这是雪芹不肯痛骂宝钗的一个铁证。且书中钗黛每每 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份流,各极其妙莫能相下,必如此方极情场之盛,必如此方 尽文章之妙。若宝钗为三家村妇,或黄毛丫头,那黛玉又岂有身分之可言。与事实 既不符,与文情亦不合,雪芹何所取而非如此做不可呢?雪芹大约会先知的,所以 他自己先声明一下,对于上述两种误会,作一个正式的抗辩。他在第一回里说: “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 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 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小丑一般。” 第一句话是驳第一派的,第二句话是驳第二派的,试想雪芹若不是个疯子,他怎会 自己骂自己呢?依第一派,大观园里没有一个好人,这明明是“讪谤君相贬人妻女” 了。依第二派说,宝黛好事被人离阻,这又明明是“假捏出男女二人,一小人拨乱 其间”了。雪芹若是疯子,何以解于《红楼梦》底价值?雪芹如不疯,又何以解于 “大不近情自相矛盾”呢? 。

热心网友

张爱玲的《红楼梦魇》看过吗?

热心网友

《红楼梦学刊》不错的

热心网友

大型书店都有.你和我一样我也买过.

热心网友

hehe,i don't 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