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005年物价上涨最快的是什么?普通老百姓如何回避人民币贬值的风险?

热心网友

 1、强制储蓄。  每月领工资时提取一定比例存入银行,不存活期,而是存一年定期。根据每月的情况不同,我每月存入1000——2000元不等。整存整取是利息最高的一种储蓄方式,若中途支取会按活期利息支付,若有用钱事项,我可以按资金需要量去取存入时间最短的那几笔存款,利息损失很小,其余的还能继续享受高利息。我的好多朋友、同事结婚四五年了,经手的钱有好几万元,但一直存活期,损失的利息也有一、二千元了。目前我们这样的一年期存款已经有5000元了。  2、支出记帐。  存入银行后剩下的现金用于每月的支出,总体支出水平控制在收入的40%即1500——1600元(这是较为合理的支出水平,但我们由于刚刚结婚,需要购置的东西较多,目前月花销在1800——2000元之间)每一笔支出我都会用一个帐本记下来,然后在月末统计各分项支出各有多少,若整体水平超出预算,则分析原因,对于不合理支出要在下月进行调整,特殊支出(比如搭礼)可单独列出,不列在月支出中。记帐的习惯让我们在消费的时候胸中有数,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一目了然,而且记帐可以让我们有意识的养成节约的习惯。  3、合理投资。  刚结婚的时候由于两边的父母都把搭给我们的礼金交给了我们(感谢父母),所以我们手里有20000元积蓄,由于暂时不打算要BABY,我们将储蓄做了如下分配:5000元用于股票投资,5000元用于封闭式基金投资,10000元用于购买投向较为稳健的一年期信托产品。基金和股票相对变现能力较强,而我们在这方面有一定专业(股市有风险,此类方向的投资要量力而行,不建议盲目模仿);信托产品类似于债券,期限至少为一年,但收益相对可观,又不用自己费心打理,在充分考虑风险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购买,如果预计较长时间不用的资金,可以买期限较长的产品,收益率较高,若没有合适的信托产品可以考虑购买国债或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取决于所在城市金融产品是否丰富)  4、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节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注意节水节电等等,出门检查电源水龙头是必备功课,尽量不开长明灯,随走随关,电源也要关的,否则也会走电。新婚夫妇常常不喜欢自己做饭,我们从刚一结婚就自己开火了,因为我会做饭,LG为我帮厨,自己做饭增进夫妻感情,小家庭氛围其乐融融。经常出去吃饭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由于我们中午时间比较紧,我们周一至周六中午轮流回两边父母家吃,两边分别付200元饭费,一方面作为饭费补贴,一方面孝敬父母,(比较不喜欢那些在父母家蹭吃蹭喝的小夫妻),除了必要的应酬,我们自己较少出去吃。健身尽量办年卡,比较实惠。自己出门的时候尽量不打车,骑自行车或做公共汽车都可以。另外,家里面不用的纸质牛奶箱、水果箱、废杂志、废报纸还有外出或在家喝的饮料瓶尽量不丢掉,攒在一起可以卖废品。。

热心网友

能源和房地产,老百姓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或保险投资,古董投资,向周边国家投资.有钱的有门路的可以继续进行国有企业的改制投资,这是漏洞最多利润最大的.

热心网友

储蓄。

热心网友

代款买房然后租出去。

热心网友

我最擅长的理财方式是保险,和做家庭理财分析。如果你将家庭理财规划做好了,就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了。关于如何防范通胀的问题,有几个问题问自己:1、你现在所有的钱是不是都放在银行里?2、这些钱是作什么用的?是准备买房、买车?还是孩子的教育?还是养老用?3、你目前有没有其它的投资?通常我们讲家庭理财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1、解决保障问题,保险,这是长期规划2、日常支出及短期、中期的规划3、然后才是投资的问题,即让的资金、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这个问题另讨论不同阶层的人的理财需求不同。

热心网友

每月拿到薪水时,将2%用于投资,4%用于存款,4%用于日常的开支。

热心网友

马上送存银行,最好是冻结起来~~~~

热心网友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变而国内发生通胀时;政府和银行未必会得到好处。因为政府要加大工资及困补的支出;银行还要多负担利息。这个提法在于将汇率与通胀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讨论时,忘记了两个概念的本来定义。通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人民币兑美元不是升值而应是贬值。通胀发生时,以本币计算的货价涨价了,在折算成美元时也就会涨价,出口不利。此时,人民币贬值的话,就会抵消通胀部分。当国内发生通胀而人民币汇价不变时,实际上政府一方面承受巨大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际压力。此时如果人民币在兑美元升值的话,对出口就更加不利了。中国有13亿人口。就业重要。因此,保证出口也同样重要。通胀如果是潜在而长期的话,对人寿保险是利空;对房地产是利好。

热心网友

炒股票

热心网友

交给爸爸,是什么也不用操心了

热心网友

钱生钱!

热心网友

替别人数钱

热心网友

精心投资,赚更多的钱

热心网友

能源和房地产,老百姓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或保险投资,古董投资,向周边国家投资.有钱的有门路的可以继续进行国有企业的改制投资,这是漏洞最多利润最大的.

热心网友

钱装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小张和小刘既是同事又是当年的大学同窗。小张脑瓜精明,工作期间做了兼职,并且理财有术,积蓄颇丰。而小刘似乎有点“败家”,对好友的提醒充耳不闻,工资分文不攒,全花在了买书和参加各种培训上,并且还举债数万读MBA。后来,他拿到MBA证书跳槽去了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工资立马翻跟头,比原来高出十多倍。而小张则直后悔“把钱放错了地方”。看来,知识就是财富,此言不谬???年轻时把钱装进口袋不如装进脑袋。 盲目贷款不如量力而行 前几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使贷款消费曾一度流行。可受还款压力影响,许多贷款家庭常常捉襟见肘,有的因债务所累还引发家庭矛盾。所以如今提前还贷款的人有增无减,着实把银行愁得够呛。这也表明现代人对贷款消费越来越理智,特别是还款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是已经量力而行,尽量不贷款或选择所能承受的小额贷款。 勤俭持家不如能挣会花 过去我们常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但如今社会不断进步,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勤俭持家、使劲攒钱的老观念已经落伍了。“能挣会花”日渐成为广州等大城市最流行的理财新观念。大家发挥个人特长经商或谋取兼职,广开财源;挣钱后科学打理,积极用于消费,从而尽情享受挣钱和消费带来的人生乐趣。 手中“捂股”不如经常“晒股” 买上股票就束之高阁,股民们称之为“捂股”,这种方式曾经让许多人发了大财。但现在,股票市场瞬息万变,上市公司业绩良莠不齐,买上股票就睡大觉的话,难免会碰上银广夏、世纪中天这样一不留神就连续跌停的“地雷”。所以,如今股民们买上股票后,会关注其业绩和经营状况,遇到业绩下滑、交易异常等情况应及时作出止损、换股等处理。 给子女攒钱不如在早教上花钱 如果子女的学习成绩一般,想上好一点的中学要交择校费;高考成绩不理想,“高价生”和上“民办大学”的开支更大。因此,许多精明的家长从中悟出了窍门,改变只考虑为子女教育攒钱的老办法,而是注重了请家教、参加培训班、学特长等早教投入,孩子成绩好了,往近了说会节省择校开支,往远了说会更加利于子女将来的就业,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有病及时治不如提前买健康 虽然人们的收入在不断增加,但还赶不上看病住院的花费涨得快。当前人们健康观念逐步转变,全民健身越来越热,家庭用于外出旅游、购买健身器械、合理膳食、接受健康培训等投入呈上升之势。因为大家明白:这些前期的健康投入增强了体质,减少了生病住院的机会,实际上也是一种科学理财。 一人说了算不如夫妻AA制 按常理说,夫妻双方由于理财观念和掌握的理财知识不同,会精打细算、擅长理财的一方应作为家庭的“内当家”。但对现代人来说,夫妻收入有高有低,双方属于个人自主性的开支越来越大,因此AA制理财方式日渐被一些追求时尚的家庭所接受,这种理财方式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特长,分散家庭投资风险。同时,财务独立自主也有助于减少矛盾,促进家庭和睦。 借给人大钱不如送给人小钱 别人开口借钱会令多数家庭头疼,不借得罪人,借又怕“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所以许多精明人士对于还钱把握不大、又怕影响关系的借款人,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你不是说要借钱买房、看病、孩子上学吗?我实在没有这么多钱,要不嫌,这二百块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看这招儿多阴,舍卒保车,还要让对方领情。 。

热心网友

就是花光拉那么人民币贬值也不会觉得不难过了其实最傻就是存起来了譬如说现在的100块人民币到若干年后就只值10块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钱声钱花光就比较实际了是手选哦

热心网友

做股票,炒房地产。前提是你得有钱!!!!!!

热心网友

我最擅长的理财方式是保险;预计2005年物价上涨最快的是房价;普通老百姓要回避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就是尽可能让资产保值增值,万能保险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转贴,很能迷惑人,请内行评点:30元一碗面的日子快来了!!!乍看这个题目,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写错了。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何来贬值而言?不错,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国际市场上,人民币VS美元要升值,在国内人民币VS大排面要贬值。      1、美元公式:一个很重要的公式是我们一切分析的基础:美元报价=人民币报价*汇率。如一只中国产的茶杯,价格4元,人民币汇率8。27,茶杯卖到美国,报价为4/8。27=0。5元美元。美国抱怨中国货太便宜,0。5美元的价格让美国人实在难以竞争,小布什想尽一切办法,要让美国市场上的中国货从0。5涨价到0。7-0。8美元。      官方媒体翻来覆去强调,美利坚强制人民币汇率升值,汇率升值至1:5,美元报价自动涨至4/5=0。8美元,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事实上,等式的右边有两项 -汇率、人民币报价。美国人还有另一种阴谋,如果中国通胀,杯子卖到7元一只,则7/8。27=0。8美元,一样达到目的。      2、通胀:通胀说来就来,一夜之间,物价就涨上去、电煤矿油就缺口、经济就过热了。什么导致经济过热?按央行官员的口径,是汽车、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过度投资。但过度投资的根源是价格上涨。价格上涨的根源是需求过热,需求过热的根源呢?央行官员就瞠目结舌,答不上来了。      在8。27的汇率下,美国人的一个手段,就是用尽量多的美元冲击人民币体系。固定汇率类似一种坐庄系统,卖盘太多时,庄家就要进场维持价格。美国人抛多少,央行就得要接多少。不然这个8。27就名存实亡了,也达不到帮助企业出口的目的。      过去的一年中,大量热钱涌向中国,美国人的行为可谓疯狂 -中国的基本面很强,美国财团充满信心,投机资金源源不绝。年终总结,央行每天买进5亿美元,一年累计买入了1600亿美元。04年1-6月又买了700亿之巨,外汇储备达到4700亿美元。      央行和商业银行有很大区别,商业银行资源有限,且用的是旧钱;商业银行买卖外汇,不会影响金融稳定。央行是发钞行,拥有铸币权。理论上,央行的接盘能力是无限的。手中一些有限的流动资金用完后,可以开动印钞机,印制新钱,接下美元。      但新钱有新钱的坏处 -新钞一发,后患无穷。美国人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量新印制的人民币流入市场,将导致物价系统的灾难。      中国商业银行的放大系数约为2。5-3。5。去年,M2货币总量由18万亿增长到22万亿,如果没有美元潮,放贷额甚至是缩减的,商业银行会惜贷,信贷失控纯属无稽之谈。      新增4万亿货币总量,对仅有10万亿GDP的经济体来说太大了。一下子多了这么多钱,物价岂能不涨?物价一涨,生产企业岂会不大干快上,尽量多快开工?便出现所谓的经济过热。即是说,联系汇率导致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冲击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用格林斯潘的话说,如果中国坚持不升值,他们自己的货币就会出问题。      3、鱼与熊掌:如果人民币被低估,美国人必然乐意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最终导致人民币过多,通货膨胀。经济是均衡的,你坚持固定汇率不动摇,我就用美元冲你人民币,最终导致你通货膨胀,失去竞争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选择固定汇率,还是选择稳定物价?中央的态度很明确,固定汇率是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去年顶住7国财长的压力,被认为是外交纵横的一项重大收获。      按中国人的一贯思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美国的劝告,反着做就可以了。美利坚要我们升值,我们偏不能升值。      但事实究竟怎样,还是要讲清楚:汇率上涨,受益者是人民币持有人,即13亿民众。你可以轻松去加勒比海滩度假,甚至娶一个年轻漂亮的马来西亚太太。      汇率不涨、国内通胀的话,受益的是政府和银行。作为最大的债务人,几万亿坏帐相应缩水,更容易偿还,政府获得大量的铸币权,以应付财政开支。      财富只有一笔,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总之,百姓去加勒比渡假是没有指望了,更没钱娶一房马来太太,这些钱将用来填补国有银行的亏空。      总体上,以国家利益而说,填补银行总比去海滩渡假重要得多,但还是应跟民众解释清楚,中央的选择中,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      4、房地产:新一轮热钱潮的一个奇怪现象,是游资收购房地产,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股票与债券。国际换汇资金,讲究的是光速划拨,要求高流通、低风险、固定收益。从这个角度,债券是最好的选择,一些短期债票面受益率,甚至成了一国汇率的基准。      相对而言,股票不会受宠,因为波动太大,收益率也不确定。一般而言,房地产根本不是游资的选择,因为流通性实在太差,且千房千面,每一套房源都要单独评估、单独销售,简直是游资的恶梦。      但在中国,价格正逐渐向美国靠拢。到底是人民币报价变动,还是汇率变动,游资心中没有底。事实上,中央坚守固定汇率的决心,不容小视。因此,最好的选择就是购买房地产。一旦8。27的汇率不变,而是内部通胀,房价就会随物价上涨。无论是汇率涨,还是物价涨,房地产两相得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目前来看,8。27牢不可破;简单地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初级投机者们,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5、宏观调控:调控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即对内资外资的影响不同。内资奄奄一息、外资如鱼得水。调控之下,江苏省十几家银行集体停贷,民企几乎被屠戮殆尽。国内企业再也无力取得贷款、扩大产能,再也无力抢占市场了。      中央管得了国内银根,却管不了国际银根。当前银根空前紧张,国际市场呢,却是45年来最低的利率,宽松得要命,外资企业可以大量融资。      我们很痛心地看到,国内企业普遍停产的时候,外资公司却是心是心非。一些外资学者大喊中国必需减速、减速、再减速时,他们自己的公司却在急步跑马圈地。      德国大众新加了两条生产线,广州本田加了一条,大摩在上海投了几十亿的地产项目,转手又买了建行的几十亿抵押物业。行政命令规定,银行不许做银行系统违约率最低的个人房贷,而天津的一家德资银行却连5。04%都不要了,干脆开出3%的优惠利率。      不知道外国专家究竟是看多还是看空,但我们知道总产能并没有下降多少。唯一的区别是内资让几步,外资就进几步。      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体系中,抽紧银根,则货币减少,供应紧张,汇率相应上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内资借不到贷款,外资因为汇率上升,一样要付出更多的投资成本;一句老话是,固定汇率下,外资涌入将抵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固定汇率下的调控,却只苦了内资,便宜了外资。      国内银根很紧,国外银根很松;国企奄奄一息,外企如鱼得水。固定汇率加上宏观调控,便导致一个大漏洞,使国企不战而溃,大好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其实,解决的方案很简单,对某些特定行业,征收投资调节税。凡不许增加产能的国企,外资也不许进入,进则征收额外税。更进一步讲,如果觉得某行业产能过大,第一个应砍掉的是外资的工厂,调控也应从外企开始。如果觉得汽车业产能过大,第一个被砍掉的应是广州本田,广州马自达。残害民族企业取媚洋人,砍掉民企市场份额让给洋人,一直是统治者的思维。      7、日本模式:从宏观经济讲,中国越来越象80-90年代的日本,越来越在复制日本模式。和90年代的日本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希望用较低的汇率补贴出口,都也面临外储急剧增加的情况,不得不解决外汇占款引发的通胀情况。      货币泛滥的情况下,怎样保持出口竞争力,将出口导向型经济维持尽量长的时间?日本的对策方针是,进一步扭曲价格体系,不出口的东西都涨价,出口的东西都不涨价。日本的葡萄卖到1美元一粒。日本的西瓜卖到30美元一个。但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日本的房地产价格夸张。      房地产是一个典型的内销型部门,为房地产买单的99%都是国内百姓。很多人都认为,房价过高,会导致城市的商务成本过高,丧失竞争力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一家大型跨国公司中,房地产、员工房贴只占总成本的8%,甚至还比不上一些公司的电话费。      房地产的价格,99 %由本地百姓负担,剩余的1%中,还要分工业地产、商业地产、民用地产。普通城市的住宅楼可以很贵,但工业用地可以很便宜,政府可有意识补贴。      政府从房地产可以取得大量税收,这样一笔巨额财富可用来造机场,造码头,改善基础设施;或高额出口退税,或提供优惠项目。      房地产事业是典型的剥削内贸、补贴外贸。用民众的负担补贴出口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房价越高,出口竞争力越强。现在,中国也将走上日本的老路 -低汇率导致外储急增,引发通胀压力。政府将之引向房地产,让民众买单,令外贸出口业不受损伤。99%内销的部门始终是宣泄通胀压力的好去处。房产、交通、医疗、教育,莫不如此。      日本出口一台彩色喷墨打印机,价值750元。对中国一年出口10万台,价值7500万元。当东京都一套很普通的公寓,价值和出口到一个国家的打印机相等时,东京都的房地产事业崩溃了,扭曲的价格体系再也无法维持。     现在,日本的土地是全世界最昂贵的,日本的出口是全世界最强的。即使经历一次崩溃,无论民生痛苦指数如何,仅就出口而言,日本仍是全世界最强劲的国家。      8、结语:经济是一具活物,任何扭曲都不能长久,并且要为扭曲付出代价。中国为追求出口优势,人为扭曲人民币汇率 -无论人民币升不升值,只要背离基本面,美国都能从中找出弱点,借而打击人民币。长期坚持固定汇率,美国就会用美元冲击人民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并最终导致通胀。如果学习日本模式,扭曲国内价格,用房地产宣泄通胀力,将人为地延长汇率扭曲,未来,不仅房价飙涨,门外大排档的碗面也要涨到30元一碗。。

热心网友

交给老婆!谢谢!

热心网友

2005年物价上涨最快的是紧缺的物质.

热心网友

把钱花光就没有风险啦

热心网友

存钱,做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