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从一个才人一步步爬上皇后宝座,直到最后建立大周朝。登上帝位之后,武则天一方面消灭异己,一方面励精图治。在她统治时期,整个社会倒也安定,而民间关于武则天的传说有很多。武则天本人也从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即使死了,也要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西安市西北80公里的乾县梁山上。墓前有两块高均为6。3米的石碑,西面为“述圣碑”,碑文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功绩,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书写。该碑由7节组成,榫卯扣接,故又称为“七节碑”,碑宽1。86米,重81。6吨。东面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碑由一块巨大的整石雕成,宽2。1米,重98。8吨。碑头雕有8条互相缠绕的螭首,饰以天云龙纹,碑座则用骏马饮水、雄狮、云纹等线刻画而成。如此精细的雕刻,在历代墓碑中都是极为罕见的。 人们纷纷猜测武则天立无字碑的原因,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在武则天看来,自己虽是女人,但高宗平庸,自己的才能绝对优于高宗,而且她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应该算是她的一大政绩。可惜的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她是抢了大唐江山,是叛臣逆贼,对于她的功劳视而不见。因而,武则天要把自己的功劳让后人去评述、去记载,于是就有了无字碑。二说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刻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辱骂,还是不写为好。也有人认为,武则天建立大周朝之后,内心感觉愧疚不安,一心想在自己死后将江山归还李氏。但由于自己称帝的这段经历,使她对自己死后的境遇没有信心,更害怕世人责骂其篡位之罪,因而留下无字碑借以自赎。三说武则天想让后人去评说她的一生。这种说法与前一种说法恰恰相反。武则天对自己一生还是颇感自豪的。作为一个女流之辈,能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并到达权力的巅峰。她要后人客观地评价她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而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儿子李显肯定不会对自己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鉴于此,武则天要将无字碑交与后人,就是要让后人对自己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评价。这三种说法似乎每一种都很有道理,至于哪一种说法是她的本意,现已无从考证。 值得一提的是,宋金以后,人们开始在无字碑上面添补题识,现在上面共有13段文字。令人惊异的是,这些文字中还有一种少数民族文字,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人能识别。这种早已废绝的少数民族文字,被日本学者山路广明视为“20世纪之谜”。经考证,金太宗的弟弟于1134年在无字碑上刻写了《大金皇帝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简称《郎君行记》),且在旁边配有汉字译文。这种失传了的文字并不是金文,但究竟是什么文字呢?明代金石学家赵山函在《石墨镌华》中说:“(《郎君行记》)碑字不能辨,盖女真字……字刻乾陵无字碑上。”这种说法一直广为流传。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人员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附近发现辽代帝后的墓志,才将这一谜团解开。原来这些文字和墓志上的字相同,是早期的契丹文字。契丹文字始创于公元920年,但随着国家的灭亡很快消亡,到了元代已几乎没有人认识,到了明代则彻底成为一种无人能识的“死文字”了。这一失传的文字作为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字史料被保留下来,却是武则天的无字碑的一大贡献。。
热心网友
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明智的女人.我佩服.
热心网友
好
热心网友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同葬的陵墓,坐落在西安市西北八十公里的乾县梁山上。墓道沿山逐级下降,两旁列有真人一般大小的石雕像。在朱雀门前并排矗立着两块各高6米左右的墓碑。西面为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家书写而用以歌颂唐高宗文治武功的“述圣碑”,东面就是颇为奇异的武则天的“‘无字碑”。武则天对唐高宗既树碑又立传,而为什么对自己只树碑而不立传呢?千载之下,众说纷法,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无外乎这样几种说法:“功德无基说”、“罪大恶极说”、‘咱知之明说”、“难以称呼说”等。 持“功德无量说”者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自己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事实也正是如此。武则天从公元655年做是后开始,参与和掌握权力达五十年,如果从唐高家死算起.也有二十一年。她是公认的我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的女皇帝。她能够扶植新兴地主阶级,打击家门世族。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减轻括役和整顿均田制,使社会经济不断上升,民户数不断增长。同时,她还通过发展科举制度,达到大量吸收新兴地主阶级进入政治舞台从而推抑豪门的目的,武则天也能知人善任,破格用人,鼓励各级官吏举荐人才,并虚心细谏,故“累前得多土之用”。他还加强了封建帝国的边防,改善与边境各族的关系。总之,武则天是一个富有政治才干和理想的人,在她统治期间作过大量符合人民利益的事,巩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奠定了“开元之治”,在历史上起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其功绩确难用文字加以表达。 持’‘罪大恶极说“者认为,武则天篡权夺位,妇道为帝,古未有之。违反常伦,虽有功而不足评。武则天自知罪牙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这是因为,武则天是以阿澳奉承的手段骗取信任,从地位较低的“才人”爬到掌握大权的皇后,最后窃居是位的。同时她还培养党羽,建立宜廷好党集团。打着李唐‘潮廷”的旗号,消灭异己,扶植亲信,任用醋束,实行告密和监刑的恐怖政策。唐初社会经济发展呈马鞍形,而武则天当政时期则处于最低处,而且她执政期间还失去了安西四镇,危害了国家的统一。此外,后富内多用男宠,生活荒建无度。因而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她是无险为自己立传的,只能用“无字碑”来由后人去判断。 持“自知之明说”者认为,武则天有自知之明,立“无字碑”乃聪明之举,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是为上策,因为武则天有其可以肯定的一面,也有应该否定的地方。在她当政期间,贞观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仍在继续。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她力挽狂翎,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单就“纳傣’和“用人”这两点来看,连许多具有封建正统思想的人也为之赞叹不已。但她的消极面也十分突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任用“酷吏”,滥杀无辜,崇信佛教,奢侈浪费。尤其是地统治晚期,朝政日趋腐败,形成了一批为其所纵容支持的新的特权贵族。武则天.I陆死前被这将权力交出,还政手后中宗,她知道对自己的一生,人们褒贬不一碑文写好写坏都是难事,因而决定立“无字碑”,千秋功罪任由后人评说。持“难以称呼说”者认为,武则天自己死后与唐高宗合葬,称呼自己是皇帝还是皇后,都难落笔,因为不管这种想法是出于她的骄傲还是谦虚,抑或是其它都很为成武则天曾君临天下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权衡来去,还是以“无字碑”传留更为恰当。 武则天立“无字碑”为后世出了难解之谜,凡是路过此碑的,无不为之诧异、疑议;有碑无文,莫如说无文胜有文,成为趣谈。一千多年来,人们对此猜测种种,至今依然难断其故。。
热心网友
功过由后人评述
热心网友
武则天的功过已成事实,而且无需世人评价
热心网友
是她觉得自己的功德盖世无法用语言文字描述所以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