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不扩大招生,就没有那么多失业的大学生了么?那上不了大学的人,失业就没有人关心了?现在好象总有人因果矛盾:认为大学扩招导致了工作难找,就业率低?那么,如果这些人不上大学,他们的工作就好找么?他们就不失业么?中国的大学生拥有率现在还低的可怜,毛入学率还不到30%,实际顶多15%。和发达国家怎么比?观念怎么就这样落伍?当务之急,要中央财政扶持基础教育,让大多人意识到上学是好事。让偏远地方的人口素质真正提高,而不是总成为城市的人才血库,抽走了一批又一批精英。

热心网友

我们的国家,就和童话里说的一样:哪个小鸟儿叫的凶,就先喂饱它。上了大学的人,和供养的大学生的家庭,其亲友都很关注他的就业,于是国家就发表言论,想法解决他的就业问题。而没有上大学的,人们对他的关注度小,有些根本不去关心,所以,尽管上大学的只是1/7的同龄人,但是6/7的大部分却缺乏关注。

热心网友

大学生多了,就更不好找工作了,而且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

热心网友

失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热心网友

学历高,不代表素质高,生产力的高低,也不全凭学历

热心网友

顺其自然吧 干什么都难

热心网友

同意!找不到工作的人就一直读书,国家提供资金,什么都读,这样或许工作找不到,但是人的素质能够提高,于全民族来说,或许还是好事.

热心网友

上了大学毕业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多,上大学的少了,高中初中毕业的人失业的人更多,现在让每个人都上个大学(哪怕是傻子)每个人学4年,给国家缓解了多少就业压力呀,你不上大学在家4年间你会惹出事来,政府算的帐比你我清楚的多。现在的大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呀,有的大学生就是混的,我劝你考研究生吧,研究生他们是混不上的。学点真才实学,不怕找不到工作。

热心网友

当年开始进行大学扩招时,是缓解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就业压力,但这不是大学扩招的初衷。我国传统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只有精英人才才能上得了大学,发展到90年代后期,“千军万马独木桥”的局面愈演愈烈。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世界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要求我们不能再在精英教育这条老路上继续维持了,必须改革,由精英型的大学教育向素质型的大学教育转轨。大学扩招,其目的就在于提高整个社会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学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不再是就业教育,大学生将逐渐地不再是社会的骄子,只是被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知道的多罢了。大学生失业,也就是正常的社会现象了。有些人不是经常羡慕西方国家多好多好,那么是谁规定,美国的大学生失业就是正常,我们的大学生失业就不正常了?工人可以下岗,农民可以失地,教师可以解聘,大学生就不可失业?大学生开肉铺,在中国是奇闻,外国人却认为很正常……不再说了。总而言之是观念的问题。一个不再是精英教育的大学教育,国家和社会不会再给大学生提供优厚的就业条件和就业机会了。

热心网友

也可以这样说,就有些专业毕业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未曾上过大学,他们肯定会比他们现在好找工作,不相信你去建筑工地看看,如果工头听你说是大学生,恐怕要你的可能性为零!!!因为你的专业不对口,在他们眼里,他们是要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农民工,而且他们是"社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而你们却没有他们要的经验技能,所以某种程度上有些大学生的生活状况连农民工也不如,甚至有好些大学毕业生还的农民工来养活!!! 另一方面从学已致用的角度来讲,是我们的大学生学了的知识是没有地方用,反而是用到的知识没有学到,不过扩招到是老百姓花了不少的钱,也花了那些大学生们不少的时间呀,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呀!!! 悲哀呀!!!

热心网友

好问题!一矢中地。所以,无需统计各类失业人员的数目,因为,失业者就是失业者;失业总数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