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向市场预警长债风险,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对过低的货币市场利率表示了异议,从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动态看,公开市场资金回笼的力度正在加大,而昨日国开行15年期金融债中标利率高于市场预期也反映了长期投资机构对当前长债收益率的不认可,两位行长的预警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逐步兑现。债券市场也对昨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动向进行了反映,继上周五和本周一债市大幅下行后,昨日上证国债市场又出现尾盘掉头向下的走势,企债市场更是创出了本年度的最大跌幅。 昨日上证国债市场现券多数品种下跌,中长期券种成为下调主力,成交量也明显萎缩。交易所企债市场则出现放量下挫,上证企债指数收盘报117。37点,跌0。45点或0。38%,深证企业债指数收盘报118。14点,跌0。51点或0。42%,两个交易所企债市场都创出了本年度最大单日跌幅,成交量均较前一交易日放大了一倍。昨日国开行新券发行结果明显对长期债的冲击较大,而企业债大多为期限较长的品种,所以企债市场的反映较国债强烈。 央行逐步收紧资金 昨日央行公告称将于今日发行650亿元央行票据,其中,2005年第一百零三期央行票据期限3个月,最高发行量450亿元,第一百零四期央行票据期限6个月,最高发行量200亿元。加上本周央行发行的350亿一年期票据和同期进行的100亿正回购操作,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1000亿票据和100亿的正回购,和上周持平。但上周票据和正回购到期为650亿,最终的净回笼资金规模只有450亿。本周则有所不同,根据统计,本周到期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只有490亿,这样本周央行将至少回笼资金610亿,创下了近期央行单周资金净回笼的新高。 从前两个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看,“宽货币,紧信贷”的状况有所加剧;而从商业银行存贷款增加的情况看,也出现了存贷差拉大的趋势,9月底商业银行贷存比进一步下降至69。39%,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也进一步上升,9月底达到了3。96%,为下半年来新高。所有这些都反映当前银行资金面异常宽裕,也是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货币市场的收益率一路走低,目前已严重低于银行的资金成本,在银行贷款等收益类资产无法短期内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银行面临巨大的资金运营压力。央行对当前过低的货币市场利率虽不认可,但应对热钱投机也需要较为宽松的资金面,所以通过公开市场的微调来防止货币市场利率过快下滑就成为一种选择。 新券试探机构投资心态 昨日国开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200亿元的15年期金融债,最终中标利率为3。60%,落在市场预期的上限。本期债券基本承销额为33。4亿,市场竞标额度为166。6亿,但参与投标的资金量只有286亿,使得本期债券的超额认购倍数只有1。71,为近期新券发行的较低水平。参与投标的交易员称,因本期债券发行规模偏大,且投资者对后期走势持谨慎态度,因此中标结果趋于理性。从认购情况看,商业银行取代保险公司成为本期债券的认购主力,光大银行以29。2亿的中标额拔得头筹,证券公司在本期债券的投标中表现也较为积极,但多为银行代投。 值得关注的是,除中国人寿外,保险公司集体缺席了本次国开行金融债的招标。保险机构一直是长期债券的主要买家,对本期债券的集体失语表明其对当前长债收益的不认可。在本期债券招标之前,市场一致认为本期债券的发行有助于进一步试探投资者对长期债券的需求和走势的判断,本次发行结果打击了投资者对当前长期债券的信心,这似乎也回应了央行行长对当前长债收益过低的评论。 此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单凭公开市场加大资金回笼力度恐难改变当前银行过度宽裕的资金面。不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其效果也不可小视。而目前的长债收益率也的确跌出了保险机构资金成本的底线。在资金面有所紧缩的情况下,市场对长债收益率的修正似乎已显必要。。
热心网友
行长预警余威不减 债市掉头向下
热心网友
是的
热心网友
行长预警余威不减 债市掉头向下
热心网友
上周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向市场预警长债风险,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对过低的货币市场利率表示了异议,从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动态看,公开市场资金回笼的力度正在加大,而昨日国开行15年期金融债中标利率高于市场预期也反映了长期投资机构对当前长债收益率的不认可,两位行长的预警在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逐步兑现。债券市场也对昨日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动向进行了反映,继上周五和本周一债市大幅下行后,昨日上证国债市场又出现尾盘掉头向下的走势,企债市场更是创出了本年度的最大跌幅。 昨日上证国债市场现券多数品种下跌,中长期券种成为下调主力,成交量也明显萎缩。交易所企债市场则出现放量下挫,上证企债指数收盘报117。37点,跌0。45点或0。38%,深证企业债指数收盘报118。14点,跌0。51点或0。42%,两个交易所企债市场都创出了本年度最大单日跌幅,成交量均较前一交易日放大了一倍。昨日国开行新券发行结果明显对长期债的冲击较大,而企业债大多为期限较长的品种,所以企债市场的反映较国债强烈。 央行逐步收紧资金 昨日央行公告称将于今日发行650亿元央行票据,其中,2005年第一百零三期央行票据期限3个月,最高发行量450亿元,第一百零四期央行票据期限6个月,最高发行量200亿元。加上本周央行发行的350亿一年期票据和同期进行的100亿正回购操作,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1000亿票据和100亿的正回购,和上周持平。但上周票据和正回购到期为650亿,最终的净回笼资金规模只有450亿。本周则有所不同,根据统计,本周到期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只有490亿,这样本周央行将至少回笼资金610亿,创下了近期央行单周资金净回笼的新高。 从前两个月份的金融运行数据看,“宽货币,紧信贷”的状况有所加剧;而从商业银行存贷款增加的情况看,也出现了存贷差拉大的趋势,9月底商业银行贷存比进一步下降至69。39%,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也进一步上升,9月底达到了3。96%,为下半年来新高。所有这些都反映当前银行资金面异常宽裕,也是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货币市场的收益率一路走低,目前已严重低于银行的资金成本,在银行贷款等收益类资产无法短期内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银行面临巨大的资金运营压力。央行对当前过低的货币市场利率虽不认可,但应对热钱投机也需要较为宽松的资金面,所以通过公开市场的微调来防止货币市场利率过快下滑就成为一种选择。 新券试探机构投资心态 昨日国开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200亿元的15年期金融债,最终中标利率为3。60%,落在市场预期的上限。本期债券基本承销额为33。4亿,市场竞标额度为166。6亿,但参与投标的资金量只有286亿,使得本期债券的超额认购倍数只有1。71,为近期新券发行的较低水平。参与投标的交易员称,因本期债券发行规模偏大,且投资者对后期走势持谨慎态度,因此中标结果趋于理性。从认购情况看,商业银行取代保险公司成为本期债券的认购主力,光大银行以29。2亿的中标额拔得头筹,证券公司在本期债券的投标中表现也较为积极,但多为银行代投。 值得关注的是,除中国人寿外,保险公司集体缺席了本次国开行金融债的招标。保险机构一直是长期债券的主要买家,对本期债券的集体失语表明其对当前长债收益的不认可。在本期债券招标之前,市场一致认为本期债券的发行有助于进一步试探投资者对长期债券的需求和走势的判断,本次发行结果打击了投资者对当前长期债券的信心,这似乎也回应了央行行长对当前长债收益过低的评论。 此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单凭公开市场加大资金回笼力度恐难改变当前银行过度宽裕的资金面。不过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其效果也不可小视。而目前的长债收益率也的确跌出了保险机构资金成本的底线。在资金面有所紧缩的情况下,市场对长债收益率的修正似乎已显必要。。
热心网友
行长预警余威不减 债市掉头向下
热心网友
行长预警余威不减 债市掉头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