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上口径达四百多毫米的巨炮,其后座力应该是巨大的,舰体、甲板是如何经受这巨大的冲击力的?
热心网友
火炮也有后盾,比如较为成熟的衣阿华级舰炮炮塔采用穿透五层舰甲板的设计,炮塔的重量接近3000吨,再加上自退、液压减震、火药气体倒流和43000吨的排水就没太大的问题了。
热心网友
军舰本身几千、上万吨的排水量就是舰炮巨大的底座。这也舰炮口径可以很大的主要原因,此外,水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水就像一个巨大的缓冲器。陆基火炮的口径则因此受到限制,因为射击后的复位问题无法解决。
热心网友
火炮本身有制退器来缓解后坐力.同时口径越大要求平台越大,船的质量大了也能起缓解后坐力的作用.
热心网友
哈哈,看过相关报道,不过忘了,好象1,火炮弹药改良。 2,舰炮位置后移,3,加宽舰身,但是是舰艇初期才出现舰炮60度位时射击导致倾覆现象,还有是高于一定的航速不能90度射击,等等,但后来随着舰艇的吨位、吃水加大,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热心网友
火炮本身就有制退器用来缓解后坐力.同时口径越大要求平台越大船的质量大了也能起缓解后坐力的作用.同时要把后坐力分散在船的各个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以2战时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为例.其9门406毫米都在舰艏造成后坐力集中于舰艏当时设计时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造成3个炮塔在齐射时将船的主装甲带都震裂,后来只能规定这级船的主炮不准齐射只能顺次设计.而将炮塔前2后1或前2后2设计的船就能实现了后坐力分散.
热心网友
后座力的原因乃是因为动量守恒,当火药在燃烧室爆炸时,对枪砲、弹药各施与一相同的力(牛顿第三运动定律),而由f=ma及i(冲量)=ft=mv=p(动量)得知, 子弹质量较小,速度改变较大; 枪砲质量较大,速度改变较小;但总动量守恒。 而人所感到的后座力是为了抵抗枪砲的运动改变。 而像能量这种东西要分为两方面解释: 一、古典物理学认为能量无质量,故不会有任何后座力。 二、近代物理学认为,由于e=mc^2,故应有质量, 有后座力,但往往太微小而无法察觉。 若发射的能量有9*10^13焦耳(^是次方的意思) 就如同射出一公克的物质具有光速的速度 那后座力也不得了!(要产生如此能量,需将一公克物质完全转换成能量,就如同氢弹一样,似乎不太可能。) 补充:根据e=mc^2及p=mv可得知p=e/c e单位焦耳,c为光速,p为kg*m/s 因此若发射300000焦耳的能量,则其动量相当于 一公斤物质以每秒一公尺速率射出的后座力由i=p得知,若发射功率越高,则后座力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