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了解华彦钧和他的最主要作品的朋友谈谈对他这部作品的看法和感受谢谢!

热心网友

一个可怜的民间艺人,一个无可奈何的盲人,一个名不副实的道士,多少60年代的人因他的一首《二泉映月》而流泪。它陪我走过整个青春直到中年!每当我独奏起这首曲子,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阿炳啊!21世纪的太阳,还照着你的坟头吗?

热心网友

要真正欣赏一个作品 先要了解作者和背景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 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 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 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 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 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 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 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 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 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 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 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 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 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 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 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 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 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 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 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 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最开始为无标题目音乐,是阿炳经过长期的修改演绎, 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精华之一,现已在国内外广为流 传。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 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 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 。。。。。。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 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 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 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 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 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 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 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 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 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 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 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 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我是学二胡的(业余哈),这个曲子不是最难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曲子拉起来是最有感觉的这种感觉不但在于曲调,更在感情。当然听和拉完全是两种感觉,还是说听吧~~对二泉映月 有无数好评与赞美那些都说得很好,但是我觉得这支曲子那些评价显得浅薄了些,我不是音乐家,连一个音乐人也不算上,但是,听了这支曲子,不自觉地就会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悲”贯穿全曲,但不是那种陡然,突兀的它有完美的铺陈,有完美的过渡让人听着是黯然泪下……不论我在什么时候,不论那时我有多烦躁、亢奋、激动,每当我听到二泉映月,总就在瞬间平静下来这就是音乐的力量~!我觉得真正的依据评价是:这是要跪着听的音乐。可能震撼人心灵的音乐还不算少,但是 如《二泉映月》般能震撼人灵魂的音乐却寥寥无几……………………另外: 这是对全曲通评《二泉映月》以一声长叹开头,这是人类之叹,象初生婴儿的哭声,懂了事,通了人情的人不能不叹,你要发展要完美就遇到坎坷,你不能不叹!这一声长叹是超人之叹,亦是常人之叹。为什么叹?下面的第一主题就演释一股泉水在幽暗、曲折、深邃、崎岖的山谷中呜咽地奔突,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一股在山谷奔突的泉水,曲折而艰难。如华彦钧这样的人生是奔突在秃山寒石荒漠中的流沙,连水的滋润都没有,每步都是苦难,都是挣扎,都是突围,都是把生命抻得很细很长欲断的程度,有时又压得很扁很小,挤压炸了没了的程度。但是,生命就是生命,他苦难而不屈服,历经磨难而更加坚韧,失败后更激起昂扬斗志,这才是生命的价值和华彩。而如贾宝玉似的生命,他也有烦闷、有苦烦,他的生命泉水如在苏州园林假山石中奔突的泉水,虽曲折变幻而凛冽润泽,有韵有声!《二泉映月》第一个主题是生命叹息后对生命的形象描绘:这样路途险阻的山路,这样奔流不息的水流,这样游刃有余坚韧耐磨的生命,正是在忽明忽暗忽高忽低忽平忽险忽坚忽柔的山谷中历练呀!华彦钧抓住了生命的真谛,先用音符形象地描绘他在苦难中的炼狱过程,这是对真生命的如实描摹,用音符描摹得如此逼真透彻每个人的心灵、骨髓、魂魄,确实前无古人。第二乐章是对生命的颂歌。这个颂歌用稍有变化的音符重复6次,反复咏叹歌吟,其意是生命如此艰辛、生命如此可爱、生命如此多变、生命因艰辛多变耐磨、而可爱可亲,生命于人只有一次,无论怎么艰辛苦难也让他发光焕彩,在咏叹歌吟的音节中时时跳跃着显示清风明月、流水飘花的美艳篇章,展示着大自然的华美,美丽的大自然既能抚慰受苦的心灵,又能激励人向上……。世间的音符在华彦钧手指下变幻出如此迷人的音色,《二泉映月》的音色是美丽动人至深的,她的微妙旋律能震撼、敲击每个人的心灵牵扯的每一丝神经拨弄出每个人的情之所钟,身之所感,心之所盼,神之所叹!那种娓婉、那种缠绵、那种沉郁、那种不弃不舍的追求、那种如泣如诉的哀怨、那种含着泪水的昂扬和笑脸,表现了华彦钧虽历经苦难折磨而对生活依然热恋的情感、叹息、倾诉、描绘苦难、惋叹生活、品味苦难、超跃苦难、热恋生活、希望生活、战胜生活、哀而不悲、怨而不怒,如在阴晴互变的天气中行在山阴道上,风光旖旎中有一种昂扬柔韧的高雅情调。

热心网友

比较喜欢他的作品

热心网友

如果说愤怒出诗人的话,那么只有痛苦才能出音乐人.他记录下的不仅是一段不朽的音乐,同时记录下的是一段中华民族痛苦的历史.只有用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表达时所产生的音乐才最打动人心。如果你忘记了历史的话,那么,就请听听阿炳的音乐吧!记住,一定要用心去听!

热心网友

他可怜了(从他的音乐中听出的),不过他的音乐风格和别人很不相同.所以他是我的偶像.

热心网友

《二泉映月》很小就听过,太感人了!他的身世让我对他更敬佩!

热心网友

你查查我上传的资料,上面写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