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体系    主要流传于汉族的广大民间地区,它归属于中国的民间宗教信仰体系,不为正统佛教所认可,是印度大乘佛教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和道教文化对话的结果。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神话就包含在这个体系中,他经过了道教的修改和创造丰富。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汉代以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教善于改造吸收各种神灵信仰并通过或隐或显的方式将其纳入自己的神灵体系之内,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神灵崇拜现象,这也成为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受道教这一特征的影响,当印度佛教的观音信仰体系走向中国民间以后,道教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之间的对话便首先在神灵领域内展开了。由于民间既没有各种经典与教义的规范,又没有各种既定成规与权威的束缚,所以,在中国民间,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的道教文化的对话是在更为广阔、更为开放、更为灵活的情况下进行的。     下面我们先根据这两个体系的划分来谈观音的身世,然后再讨论一下游戏中的观音属于哪个体系中的,最后我们还可以看看一看普陀山地形地貌    一、观音的身世的分歧    1。正统佛教关于观音的出身    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远古时代的一佛,名叫正法明如来,因见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娑婆世界苦难深重,所以投身人世救苦救难。根据印度佛教经典的说法,观音投身人世后,为了方便说法和教化,所以随顺世间凡情俗习,历经多次转生,相继作过大居士,大仙人等。印度佛教观音身世说教中最著名的是“不旬太子” 和“莲花童子”。    印度佛教认为,观音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胁侍,协助阿弥陀佛演说妙法,接引众生。《佛说无量寿经》中说:“彼佛国(指西方极乐世界――笔者注)中……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世界。……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生彼佛国。”    印度正统佛教虽然认为菩萨均处在十界中四圣界(即佛、菩萨、缘觉、声闻)的第二位,但他们并不受佛的控制与摆布,而只是把佛当作导师一样去尊敬,去效法。在开展救度众生的过程中,菩萨时常会请示佛,佛也常根据需要指示菩萨如何去做。但这并不是等级制下管制与命令的关系。何况在智慧上,得道菩萨与佛并无本质区别,差距只是佛已完成了他的救度任务,即“觉”与“行”都已圆满,而菩萨只是“觉”圆满,普度众生的“行”尚未完成。特别是观音菩萨更是古佛再世,以菩萨身份救度众生,而且最后还要继承阿弥陀佛,成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作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关于各菩萨之间的关系,正规佛教认为他们之间也无相互制约的关系,菩萨对位处其下的声闻、缘觉二圣也无管制权,诸圣之间只有证果高低的差异,而无神权大小的区别。菩萨对各类凡夫众生只有慈悲胸怀下的教化,虽然这种教化有时也会通过比较强硬的手段进行,但这也只是一种方便之策,与神权绝无任何关系。    2。民间信仰的观音出身    受道教的影响与启发,中国民间无视印度正统佛教经典的权威说法,另外为观音立了一个身世,最著名的是妙善公主的传说。这个故事据说最早源于唐代高僧道宣听天神所讲,道宣的弟子义常从道宣处得知,将其记录下来,后又传至河南汝州香山的僧人怀昼。蒋颖叔在北宋元符年间(1098-1100)应怀昼之情,将义常的记述“润色为传”。南宋初张守的撰文对这一事迹大加赞颂,从而使其进一步传扬。接着,祖绣又在《隆兴编年通论》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于是这一说法便逐渐传播开来。到了元代,管道升在此基础上写成《观世音菩萨传略》,从此妙善修道成观音的故事为民间普遍接受,并不断渲染,涌现出大量的文学、戏剧、散文作品和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     民间关于观音的身世还有一种说法,即把观音说成是尹喜所变,而尹喜是*****的弟子,这样一来,观音也便成了*****的再传弟子。受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影响,中国民间还有将观音视为元始天尊和无生老母之化身的。早在北周时期,甄鸾作《笑道论》,对道教大肆抨击,其中说:“臣笑曰:按〈诸天内音八字文〉曰:‘梵形落空,九灵推前。’天真皇人解曰:‘梵形者,元始天尊于隆汉之号也,至赤明年号观音矣。’”这一传说到后世已很少流传。在明清时期,民间宗教中常将观音视为最高神无生老母的化身,特别是在反映民间宗教各种创世神话的宝卷文学中表现的非常清楚    关于观音的权利地位问题,受中国传统神话和道教的影响,印度正统佛教的说法发生了变化。在这里,观音被视为天界中的神,也就是把观音所处的境界定位于天界。而天界之主为玉皇大帝,于是,观音便成为玉皇大帝手下的一员。但以印度佛教的十界理论来看,天界还只是“四圣”之下尚未解脱的六种凡夫境界(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之一,观音作为古佛,应属于四圣中的第一位,作菩萨之后则应属于四圣的第二位。民间信仰将观音置于天界不符合印度正统佛教的理论,但与中国民间的神灵信仰体系得以适应和吻合。     最后顺便说一下,观音的性别是很受关注的问题。有人认为观音看起来像女人,其实是男人,但是比较一般的说法是:观音是没有性别的,他是超出我们现实世界的佛,是无上的存在,所以“性别”这些对人的圈定是不应该出现在观音身上。因此游戏里把观音称作观音姐姐,受“大话西游”电影的影响,大家权且当作笑谈。    二、我们对游戏中观音的定位    经过对两种说法的比较和在游戏中的观察,我们把观音定位于民间信仰的神话体系,原因有四:    1。首先让我们进入游戏,走进普陀山观音姐姐的面前,我们应该能很清楚地看到观音姐姐坐在莲台上。在正统佛教中,观音并没有固定的道场(也就是住处),而是居无定所,遍及天下,而且也没有莲台的说法。在民间信仰中,观音所坐的莲台是玉皇大帝赐给观音的法宝,因此它应该属于民间神话体系    2。然后我们仔细看观音姐姐的外貌:他身穿白衣,一手持净瓶,净瓶中有柳枝,一手放掌于胸前。这个形象符合民间三十三观音形象中的几个形象特点,而正统佛教却没有这些说明。    附一个33观音表:  1。杨柳观音:右手持莲,左手放掌于胸前或拿净瓶  2。龙头观音:乘龙头在云端,教化天龙的化身。  3。持经观音:坐岩石上,右手持经,左手置膝。  4。圆光观音:在圆光火焰中,合掌坐于岩石。  5。游戏观音:乘坐五彩云,左手置偏脐处,做游戏相。  6。白衣观音:著白衣,手结定印,跏趺坐于软草石头上。  7。莲队观音:合掌,坐于莲池中莲花座上。  8。泷见观音:又名飞瀑观音,倚于继崖上观瀑布。  9。施乐观音:右手掌颊,倚于膝上,左手插腰。  10。鱼蓝观音:手提装鱼的篮子,亦有乘坐大鱼背。  11。德王观音:趺坐岩石上,右手持绿叶一枝,左手置膝上。  12。水月观音:在月光下乘莲华舟于海上。  13。一叶观音:乘一片莲华,漂荡水面。  14。青颈观音:坐在断崖边,右膝立起,右手放右膝上,左手扶崖壁。  15。威德观音:右手著地,左手持莲华,右岩上观水。  16。延命观音:倚于水岸岩边。能除诸毒害寿命之物。  17。众宝观音:右手著地,右足伸展,左手置于立著的膝上。  18。岩户观音:端从于岩石洞窟内。  19。能静观音:伫立海边岩石上,作寂静相。  20。阿耨观音:左膝倚背在岩石上,两手相交,远眺海面。  21。阿么提观音:即无畏观音,左膝倚于岩上,二手置于膝上。  22。叶衣观音:从于有草的岩上。  23。琉璃观音:别于高王观音,乘一叶莲花瓣,轻飘于水面。  24。多罗尊观音:又称为救度母,直立乘于云上。  25。蛤蜊观音:相传唐太宗石蛤蜊,刨而不开,焚香祈求,忽然蛤蜊变公菩萨。  26。六时观音:右手持经箧的立像。  27。普慈观音:双手千法衣垂于前方,立于山岳之上。  28。马郎妇观音:观音化身美丽女子劝大家学佛,以手提鱼蓝为主。  29。合掌观音:立于莲台,虚心合掌势。  30。一如观音:坐于云上之莲花座,树立左膝有降伏雷电之姿。  31。不二观音:乘坐浮于水面的莲叶。  32。持莲观音:乘莲叶,两手持莲蓊,显现童男童女之体。  33。洒水观音:右手持瓶作水之相者。    顺便提一下三十三观音的由来。顺应娑婆世界众生的需求,在不同时代、地区、观音菩萨往往会形成某些固定的形象。最有名的像是手拿杨枝净瓶充甘露滋润悲苦众生的杨柳观音能救病苦。身披白色长袍的白衣观音能保平安。这样的观音形象不只一、二个而已,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就是这类观音身形的集结。    3。然后让我们走出潮音洞,在门口的下方可以看到“龙女宝宝”。其实这个看起来没什么意义的龙女宝宝也有典故(相信不少玩家刚开始玩的时候以为龙女宝宝是宝宝幼儿园跑出来的,所以上去就点,想抓住她-_-!)。    我们民间有“龙女拜观音”的典故,它讲述的是东海龙王的小女儿也就是小龙女,一天听到人间在玩鱼灯,它就偷偷跑出水晶宫,变成一个渔家少女去看鱼灯。小龙女在出身的看着灯山前的时候,突然从阁楼上泼下半杯冷茶来,不偏不倚正泼在龙女头上。变成少女的小龙女,碰不得半滴水,一碰到水,就再也保不住少女模样了。龙女焦急万分,怕在大街上现出龙形,于是不顾一切地挤出人群,狠命地向海边奔去。刚刚跑到海滩,突然“忽喇喇”一声,龙女变成一条很大很大的鱼,躺在海滩上动弹不得。后来两个捕鱼的人发现了这条“大鱼”,准备开膛破肚,幸好一个小和尚买下了她并且把她放回海中。后来小龙女知道这个小和尚是观音派来救她的善财童子。东海龙王怕观音将此事讲了出去,让玉皇大帝知道了,自己就得落个“教女不严”的罪名。他越想越气龙女,一怒之下,竟将她逐出水晶宫。龙女伤心极了,茫茫东海,到哪里去安身呢?第二天,她哭哭啼啼来到莲花洋。哭声传到紫竹林,观音菩萨一听就知道是龙女来了,她吩咐善财去接龙女上来。从此,龙女就跟了观音菩萨。可是龙王反悔了,常常叫龙女回去。龙女依恋着普陀山的风光,再也不愿回到禁铜它的水晶宫去了。     在这里,观音和小龙女还有东海龙王之间的典故,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游戏中的观音是属于民间神话体系中的。其一,因为这是民间流传的典故,与正统佛教没有瓜葛;其二,是因为故事里面的东海龙王和小龙女本来就是属于神话体系的,正统佛教并没有涉及。    4。这个可以说不是原因的原因。前面说过观音在正统的说法并没有固定的道场,而在游戏里她长期住在普陀山中教化弟子,因此也偏向于民间说法。。

热心网友

各位同修解释的太详尽了,让我受益非浅啊。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菩萨)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s/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三十三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音是也。此为观音之总体。是与西方弥陀四菩萨之最初法菩萨同体。显教以为阿弥陀之弟子,密教以为阿弥陀之化身,与大势至菩萨皆在阿弥陀佛之左右(观音左势至右),而赞其教化。故称弥陀之二胁士。梵号礼忏,则阿弥陀佛之本名为观自在王,观依其本师之名而自称观自在王,犹如今之释迦牟尼依久远本师释迦牟。’而得其称也。日本安然之菩提心义十曰:尼此佛亦名无量寿佛。(中略)彼佛寿命无量、光明无量、眷属无量、一切皆无量,故以立谥号。而本名曰观自在王如来,眼如四大海,遍观法界众生,随其机缘,拔苦与乐,故为名也。’依密教三轮身则阿弥陀为自性轮身,观音为正 法 @ 轮身,马头明王为教令轮身(仁王经仪轨意),依二轮身则阿弥陀观音皆为自性轮身,马头明王为教令轮身(秘藏记),(参见:五大明王)。大日经一曰:‘北方大精进,观世自在者。光色如皓月,商?揖腔⑿ψ琢傧治蘖渴佟!腹垡舯咀鞴凼酪簦迫嘶涫雷郑实乒垡簦笫浪煅赜弥L屏范辏逖袅欧鸬茏用仲试熳鹣褚豁瑁词雷鹣瘛1苁雷郑氪死<照厥恰S肿牢冈唬骸袼芑垡粽撸薏蛔鞲救讼唷?夹突住L扑蚊中垂垡粝裆醵唷>悴皇胃救斯诜L焦慵窃匾皇嘶缕尬袼悖蜃鞴垡粝穹钛桑淦扪懊我簧戎盟铡T蛱埔郧八芟褚嗖蛔鞲救艘病!俾奘叮晕钭跖梢恍σ病?。

热心网友

解释基本合理,但观音菩萨尊号原应为观世音菩萨,唐朝时因与唐朝皇帝李世民之世字名讳相同,故就简称为观音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