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1。梦游症是一种较常见的睡眠障碍,据统计发生率约占一般人口的1%~6%,男多于女,小儿多于成人,常有家族史。梦游症多发生于睡眠最初的2~3小时内,持续时间一般5~30分钟,发作后有可能意识转为清醒,也可能继续入睡。发病时脑的活动呈不完全觉醒状,处于一种意识朦胧状态。 梦游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多属于功能性变化;少数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癫痫合并梦游等。多数可在数年后自愈,因而推测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本病发作次数不定,可隔几天、几十天发作一次,亦可一夜发作数次。 2。漫谈梦游症作者:骆遥特 转贴自:厦门市仙岳医院 点击数:1232梦游症又称睡行症,是指一种在睡眠过程中尚未清醒而起床在室内或户外行走,或做一些简单活动的睡眠和清醒的混合状态。这类患者一般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睡眠中起床行走,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半小时。发作时,梦游者在睡眠中突然眼睛凝视起来,但不看东西,然后下床在意识朦胧不清的情况下进行某种活动。下床行走时,周围虽漆黑一片,但患者一般不会碰到什么东西,而且还行走自如。据了解,梦游者眼睛是半开或全睁着的,走路姿势与平时一样,甚至他们还能进行一些复杂的活动。梦游是一种奇异的意识状态,患者似乎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失去了联系。他们的情绪有时会波动很大,甚至说一大堆胡话,别人很难听懂。梦游时患者表情呆板,对他人的刺激基本上不作反应,也很难被强行唤醒。患者虽意识不清,但动作似乎有目的性似的,似乎在从事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发作后多能自动回到床上继续睡觉。梦游通常出现在睡眠的前1/3段的深睡期,次晨醒来,对晚间发生的事茫然无知,完全遗忘。该病以6~12岁的男孩多见。 事实上,梦游与做梦无关,因为根据脑波图的记录,梦游是在沉睡的阶段并非是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此阶段人是不会做梦的,因此梦游称为睡中行走可能更符合事实。关于梦游的原因,众说纷纭,至今仍无法确知。估计可能有以下四方面: 1。心理社会因素 部分儿童发生梦游症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如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家庭关系不和,亲子关系欠佳,学习紧张及考试成绩不佳等与梦游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2。睡眠过深 由于梦游症常常发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故各种使睡眠加深的因素,如白天过度劳累、连续几天熬夜引起睡眠不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等,均可诱发梦游症的发生。 3。遗传因素 家系调查表明梦游症的患者其家族中有阳性家族史的较多,且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较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6倍之多,说明该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4。发育因素 因该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停止,表明梦游症可能与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有关。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梦游症的典型病例。 梅某,男,9岁,因发作性入睡后起床活动多次来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暑假里的某一天,患儿看完电视后,上床入睡,约过1小时,突然起床,开门走到五层搂上同学家门口,停留一会儿又自行回家上床入睡。次日否认有此事,以后常常在入睡后不久,即自行起床,饮水,开抽屉取物,或走到妈妈身边用手抚摸妈妈,口中念念有词,对旁人说话不予理睬,眼神茫然,数分钟后又自行上床入睡,就诊前2天晚11点多钟,患儿又突然起床,提起桶走下四楼,在百米外倒了垃圾,又提着空桶回家,对母亲问话不答,双目直视,口中喃喃自语,摇他的躯体也无反应,后又酣然入睡。次日却否认此事。 最后,谈谈梦游症的治疗,包括两方面: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梦游症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期的6~12岁的男孩,在排除器质性因素的基础上,多与社会心理因素、生活节奏及生长发育因素有关。因此,应首先向家属及患者解释该病的特点及发生原因,解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避免因孩子偶然出现梦游行为而引起焦虑紧张的情绪,以至使梦游症状加重。向家属及患儿解释清楚,只要发作次数不多,一般无需治疗,但发作时应注意看护,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对正在发作的患儿应将其叫醒或将其引到床上。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儿的梦游症状会逐渐减少,最终彻底缓解。 2。睡眠卫生教育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的紧张状态,注意早睡早起,锻炼身体,使睡眠节律调整到最佳状态;其次应注意睡眠环境的控制,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梦游发作时外出走失,或引起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第三对该症患儿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其病情的严重性及其梦游经过,以免增加患儿的紧张、焦虑及恐惧情绪。 (二)药物治疗 该病发作次数不多时,一般无需进行药物治疗;对于频繁发作者,可短期晚睡前服用安定2。5mg,以减少或控制发作。 。
热心网友
与动作相关的大脑细胞做梦,从而指挥运动系统有目的的行动.这证明了梦有严谨性和系统性无需紧张,自然就好.
热心网友
梦游症是一种睡眠与觉醒现象同时存在的意识分离状态。 本症的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起身下床,在屋中徘徊;对别人的问话、干预、打招呼均缺乏相应的反应;表情茫然、呆板,目光呆滞;有时病人可以简单对话,但对时间、地点等均弄不清;行为动作零乱,无明显目的性,有时可走出屋外,也有些病人在发作中会做出较为复杂的行为,如穿衣服、整理东西等。一般情况下,病人能够上床重新入睡,结束发作。在发作过程中,欲使病人清醒过来是比较困难的。然而,无论清晨醒来,还是发作中被唤醒的病人对发作中的事全然不知,即全部遗忘。 梦游症多发生于入睡初2—3小时内,一般发作无前兆,每次发作几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次日无异常感觉,发作频繁者感觉疲乏,头疼、头晕、记忆力下降。个别患者在发作中外出、迷路,或使用危险物品(如刀、剪),或开窗越栏等致自身或他人受伤害。 梦游症多发生于儿童期,男孩患病为多。本病的发生与儿童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家族成员中常有类似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抑制过程发育完善后,梦游症自然消失,故一般不做特殊治疗。如果发作频繁且严重者,可用药物治疗。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安定2。5mg—5mg,三周为一疗程,个别情况可以延长,这样有利于延长病人的生理睡眠。另外,对梦游症病人的护理极为重要,每晚睡前关好门窗,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以免发生意外。避免在病人面前讲病情的严重性,消除使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 如果到成年后,仍有梦游症的发作,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