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云南民歌(开远)《赶马调》的收集过程。据说一、是三十年代云南音乐家林之音收集整理的;二、是云南解放后,原西南军区文化工作队在收集整理云南民歌的过程中收集整理的。演唱者是云南歌唱家黄虹老师。对能提供详细资料的老师不胜感激!

热心网友

林之音,是聂耳的挚友和昆明同乡。曾在上海百代公司国乐队与聂耳共事,是乐队中的最长者,也是聂耳的老大哥。在上海从事过音乐创作,大家很熟悉的《马路天使》就是他进行的音乐设计。1938年上海沦陷后回到昆明,他忠实继承了聂耳未竟的事业,为云南的民族音乐和音乐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黄虹老师,因为脸上有斑点,当地的老百姓亲切的爱称她为“五朵梅”。黄虹也是因为天花,脸上留下了麻子,但她为云南民歌云南汉族民歌的介绍、传播以及演唱艺术的提高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也是深受老百姓爱戴的歌手 “砍柴莫砍苦葛藤,有囡莫嫁赶马人……”,在云南驿古镇的家中,郭志国又深情地唱起了这首赶马调。 赶马调是过去流传在马帮中的一种民间小调,各地的赶马调不尽相同,有各自的腔调和唱词。郭志国唱的是流传在祥云、弥渡一带的调式,全篇共有九十六个句子组成,每句七到十二个字不等,采用男女对唱的方式,内容从年头一直唱到年尾,从赶马人出门一直唱到他客死异乡,表现了赶马人漂泊、艰辛、危险的行旅生涯,以及家人的担心和思念之情。 唱词中讲述了赶马人不得不离开家乡走夷方的原因——“我娶你差下一番账,不走夷方账不清。”——因为生活所迫,因为要还清债务。 唱词中也表达了家人依依不舍的情怀——“你要去要去我搭你去,烧烧煮煮也要人。……你要去要去我搭你去,补补连连也要人。” 唱词中还反映出马帮骡马的装备,以及赶马人出门时要随身携带的物品——“我头骡要配百马行中雪盖顶,二骡要配花绷绷,三骡要配喜鹊青,四骡要配四脚花。前所街把骡马配好掉,又到马街配鞍架,我家机土布买几件,家乡的瓜条也买上,香香的辣子买两驮,永白瓷碗办一双。” 唱词中亦表现出了赶马人风餐露宿的生活场景——“他头发颗里升露水,草帽顶上下白霜。三个石头搭眼灶,就地挖坑做脸盆。” 最后,赶马人客死异乡,单留新媳妇独守空房,终老一生——“他思茅得病普洱死,尸魂落在九龙江……”通篇赶马调弥漫着哀惋、动人的情绪,在一唱一答之间,赶马人和妻子之间近乎生离死别的愁绪表露无疑,但又含蓄婉转,并不是那种哭天喊地似的直白表露内心的情感。郭志国每每唱起这首赶马调,总会老泪纵横,不能自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