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活动中泄露个人信息,招致很多麻烦为了避免类似的一些纠纷,能否做到事前防范.如在填写一些个人信息时,可否与被要求方有约定,一旦发生有泄露事件,可要求对方承担怎样的责任.这些在法律上是否有较详细的规定.
热心网友
我国目前的法律并没有关于个人信息的专门规定,唯一的相关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其中涉及到了关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而法学界对于个人信息是否属于隐私仍然争论不断,不过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将个人信息用于商业用途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在保护个人隐私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提高保护意识才是杜绝个人信息泄露更为重要的方法。我们在商场、宾馆等场所消费时最好不要留下个人信息,如果确有需要留下个人资料,必要时应与对方约定保密责任。在办理一些必须提供自己个人信息的社会事务时,可以与接受信息方约定保密条款,要求禁止对方将个人信息透露给第三方。在万一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且造成不良后果时,也应注意及时搜集证据,为日后法律维权作好准备。比如,购房人最好在签约时与开发商约定保密责任:如开发商泄露业主个人信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消费者能证明商家未采取适当保护措施或故意出售这些信息,给当事人的精神和物质造成损害的,可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权要求赔偿。 。
热心网友
目前来说很难保护.
热心网友
至今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文的规定。若出现这种问题,只能引用《民法通则》中的有关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