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午进些,原因如下:地球在自转时以中心轴为心旋转,早上应比中午远将近一个半径.至于中午日光强些,是因为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与颗粒较多的缘故,而中午阳光在上方直射相对颗粒少些.请各位大师指点.
热心网友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严格来讲,地球在进行自转的同时还在进行公转,地球球心与太阳的距离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地球轨道到太阳的最大距离为152880000km,最小距离为147120000km。平均每天改变15780km,从早上到中午改变3945km,小于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由于早上和中午都是时间段,这里应严格定义时刻,将中午定义为本地经线所在平面垂直于地球轨道,早上由此前推6小时,以避免大气折射等其他因素干扰)由于地球公转是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12月23日左右)附近速度快,在远日点(6月22日左右)附近速度慢,但地球的运行轨道比较接近于圆,因此自转速度变化并不大,所以就地球球心而言,每天早上到中午与太阳的距离变化可采用平均值3945km。但是,就地球球面上某一点而言,由于地球自转产生距离差就比较复杂了,因为这与当地纬度有关。你讲的早上应比中午远将近一个半径是对赤道上的人而言,而对北极或南极上的人而言,由于在自转轴上。这个距离差为零。综上,地球某地早上与中午与太阳的距离差近似为 d=6371cosA±3945 km (A为当地纬度,6月22日至12月23日取+,12月23日至次年6月22日取-,d大于零,表示早上比中午远,反之近)不过,无论远近,这个距离相对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热心网友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严格来讲,地球在进行自转的同时还在进行公转,地球球心与太阳的距离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地球轨道到太阳的最大距离为152880000km,最小距离为147120000km。平均每天改变15780km,从早上到中午改变3945km,小于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由于早上和中午都是时间段,这里应严格定义时刻,将中午定义为本地经线所在平面垂直于地球轨道,早上由此前推6小时,以避免大气折射等其他因素干扰)由于地球公转是在椭圆形轨道上运行,在近日点(12月23日左右)附近速度快,在远日点(6月22日左右)附近速度慢,但地球的运行轨道比较接近于圆,因此自转速度变化并不大,所以就地球球心而言,每天早上到中午与太阳的距离变化可采用平均值3945km。但是,就地球球面上某一点而言,由于地球自转产生距离差就比较复杂了,因为这与当地纬度有关。你讲的早上应比中午远将近一个半径是对赤道上的人而言,而对北极或南极上的人而言,由于在自转轴上。这个距离差为零。综上,地球某地早上与中午与太阳的距离差近似为 d=6371cosA±3945 km(A为当地纬度,6月22日至12月23日取+,12月23日至次年6月22日取-,d大于零,表示早上比中午远,反之近)不过,无论远近,这个距离相对于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热心网友
一样.
热心网友
就大小论,一样远近,只是反射的问题。早上太阳斜照,光从真空到大气里,发生折射,所以日光有点往里缩,人类通过光的反向延长线,看到太阳的虚像,所以就大,而越靠近中午,太阳光越垂直于大气层,折射光与入射光线就越接近于直线,戴扬就看起来越来越小,到正午时折射光与入射光线是一条直线,不再折射了,所以看到的是太阳的实像,比早上要小。 就热量论,也是一样远近。“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因为早上地面才反射太阳光到空气中,所以天气就冷,和太阳远近没关系。
热心网友
我想也是中午近一些。由于地球曲率及大气的折射原因,在早上时,我们看到日出时,而实际上,太阳还没有从了平线上升起来,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在地平线以下。这是因为大气的折射,将太阳的光线提早折射到了我们的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