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二战时期德军元帅

热心网友

埃尔温·隆美尔(全名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著名军事家,在二战北非战场中获得“沙漠之狐”的美誉。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评价隆美尔说:“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生平简介1891年11月15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 1910年7月加入军队在第124步兵团任中上、上士 1911年3月被送进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11月毕业 1912年1月升中尉军衔。 1914年3月1日,任职乌尔姆第49野战炮团的一个炮兵连。 1916年与露西·莫林(Lucie Maria)结婚 1917年夏,在伊松索河前线并因在夺取蒙特山和隆格诺恩的突击行动而荣获第二帝国最高荣誉——"蓝色马克斯"勋章 1917年任上尉连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二级铁十字勋章、一级铁十字勋章和功勋奖章 1928年得独子曼弗里德 1933年10月,升为少校,被委任德国中部戈斯拉一个山地营的指挥官 1935年10月,被提升为中校并且担任波茨坦陆军学校的教官。 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获得希特勒赏识,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扬火力的重要性 1939年9月,被任命为少将。波兰战役期间,负责指挥希特勒的警卫部队。 1940年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同年6月20日,第七装甲师占领瑟堡,结束了进攻法国的战斗。战斗结束后荣获一枚骑士级铁十字勋章,被纳粹德国政府誉为“战神” 1941年1月被提升为中将,2月担任德国非洲军团的司令,指挥非洲战场的德意联军。 1942年,获带剑橡叶铁十字勋章,任非洲装甲军团司令,晋上将军衔,同年6月21日被授予元帅军衔 1943年3月31日,被希特勒召授予镶钻带剑橡叶铁十字勋章。 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任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 1944年10月14日,因希特勒被刺事件受牵连而被迫自杀。 1944年10月18日,希特勒为他举行国葬 隆美尔本身在战术上是一个巨人,他在北非战场上指挥非洲军团与英联邦军队作战时表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被人称为“沙漠之狐”。在非洲他的军事生涯达到了顶峰,他被希特勒授予了元帅军衔。但是,英军新任第八集团军的司令官蒙哥马利将军在阿拉曼战役中打败了他,他从此走上了下坡路。隆美尔在战略上是个侏儒,他没有理解德国在二战中的整体战略,把北非变成消耗德国力量的地方。当然,这种看法也有片面的一方面,在北非沙漠这种地形和当时的政治条件下,要么以极大代价被动防御,要么以较小的代价主动进攻。隆美尔一生为纳粹德国的侵略战争效力,最后被迫自杀,无疑是一个历史悲剧人物。同时,辩证的看到,隆美尔确实觉有优秀的领导天赋,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这一点并不能因为他是纳粹德国的将军而抹杀掉。在他的诸多成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总能以寡敌众,以弱制强,而且还是在没有制空权掩护的情况下。在二战中,无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从来没有第二个将领能够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打胜战。。

热心网友

隆美尔,这个德国装甲兵的战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世界各国研究和介绍他的著述甚多,其军事指挥艺术和用兵特点,在军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隆美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任连长。战后,曾在军事院校任教,著有《步兵进攻》(1937年)一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1940年任第十装甲师师长。在入侵法国的战争中,他的师虽然不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但却始终冲在德军装甲兵的前列,完成闪电式的突破、割裂、合围、追击等任务,高速突贯法国全境,最后攻占法国西海岸的瑟堡要塞,在一个半月的作战中,该师以较小的代价(伤亡2600余人,损失坦克多辆),俘获敌军多人,缴获奖辆坦克和装甲车及大量物资装备。隆美尔装甲师取得显著战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法联军作战思想落后,无充分的战斗准备和士气低落等因素造成的。  1941年2月,为援救意大利在北非之危,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装甲军到达利比亚,并统一指挥意大利军作战,他成功地在战役,战斗中,采用兵不厌诈的手法,借助坦克的高度机动性,实现奇袭,从而在沙漠地区的恶劣环境和缺少制空权的条件下,常常以少击众,出奇制胜,他广泛使用机动战术攻占著名的划兰尼加地区,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多次击退英军反攻。1942年5月隆美尔在比哈凯姆坦克会战中击败强大的对手,把英军逐回埃及境内。隆美尔因战绩卓著而连升两级,成为德军中最年轻的元帅。1942年7月,隆美尔及其疲惫的德,意军团成了强弩之末,11月在阿莱曼坦克会战中, 被B L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二集团军击败,从隆美尔方面来看,除了后勤技术保障遇到严重困难伤亡与疾病造成大量减员,缺乏制空权,隆美尔将战线拉得过长也是一大因素。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隆美尔任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在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前,他主张将装甲师靠前配置,以利于歼敌于海滩的意见没有被采纳。1944 年7月20日,隆美尔因希特勒被刺事件受牵连而被迫自杀。英国军事理论家BH利德尔哈特将隆美尔作战文书编辑成册,名为《隆美尔文件》,其中肯关“沙漠战争规律”等论述,引起了许多军事学术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隆美尔在指挥装甲部队作战方面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善于利用战场空间和时间因素,指挥部队快速机动和集中兵力。在进攻中, 以装甲部队为突击群,趁敌犹豫不决和混乱之机,冒着暴露侧翼和后方的危险, 大胆穿插迂回,攻击敌人翼侧和后方, 从而瓦解敌整个防御,而步兵则在正面实施牵制行动,在抗击敌优势坦克的反冲击时,常以防御行动并使用高射炮平射打坦克的手段挫败对手, 而后转入反攻,在城镇攻坚战中, 一般以步兵先行突破, 而后投入坦克。当敌溃退时, 即以坦克不停顿地追击来发展胜利,在防御战役中, 通常将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 对突入之敌实施反冲击或反击。在退却时, 则以机动防御阴滞对方追击。(2)惯于身临前线,靠前指挥,他经常乘装甲指挥车或坦克甚至飞机来指挥。他常常出现在最紧张,最紧要的时间和地点,临危不乱, 一再死里逃生,对下属要求严格,倡导勇猛无畏的尚武精神。虽然常有轻率鲁莽之举, 便却在士兵中享有较高声淮。(3)主张在战役战斗斗中使用一切欺敌手段和伪装手法,使敌产生错觉,达到奇袭的效果。在入侵法国的进军中, 他多次令坦克乘员坐在坦克外边摇动白旗,开得敌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竟忘掉了抗击。  隆美尔早在1938年就以十分赞许的口吻引述过希特勒的话:“今天的军人必须有政治远见,因为他必须随时准备为我人瓣新政治而战斗”。此后,隆美尔就一直是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急先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