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在60年代初期在宁波服役,在353舰上是电台台长,我也是个军事爱好者,我希望在最近的《舰船知识》上能够看到我父亲曾经服役过的军舰的介绍,最近几期介绍了登陆舰和01型炮舰,就是没有他曾经工作过的军舰,能否给我个准确的答复呢?我的联系方式是 谢谢或者在最近的刊物上有个专栏更好啊。
热心网友
一艘属于中国人民解放海军北海舰队,编号361的“明”级柴电潜艇日前在渤海和黄海交界处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全部罹难。由于该艘潜艇并没有失控沉入海底,因此,中国当局将这艘潜艇拖回港口展开调查,善后工作也正在进行。 虽然官方媒体“新华社”对于该艘“明”级柴电潜艇的失事原因仅以简单的“机械故障”一笔带过,但是这却是近年来继俄罗斯北海舰队“库斯科”号潜艇事故之后伤亡最惨重 的水下事故。不过更令国际观察家吃惊的是,中国这次对于事件的公开处理态度。过去,中国对类似的事故都采取密匿不报的手法,但是,这次却在接近第一时间内向国际公开,其间的用意颇令人玩味。 单纯事故? 据《世界航空航天博览杂志》文章介绍,由于到目前为止中国对于361号潜艇事故的官方的报道焦点都集中在高层领导人的讲话和建军备战的重要上,对于真正关键的失事原因不是三缄其口,就是以语焉不详的方式含混带过,这不禁让人对其真正的失事原因感到扑朔迷离。“明”级潜艇是70年代中国开始自行设计和制造柴电潜艇的第一批产品,不过基本上来说,“明”级仍然脱不了前苏联R级潜艇的基本架构。“明”级潜艇艇长76米,排水量2 100吨,最深潜至300米,水下最大航速33。35千米/小时。由于初期的“明”级潜艇问题不少,因此,生产曾经停顿一段时间,据信这段时间中国对其进行了许多改进。在改进完毕之后,“明”级潜艇又在80年代末重新恢复生产,目前中国一共拥有20艘“明”级潜艇,而这次发生事故的361号潜艇则是1995年在湖北武昌造船厂下水,潜艇龄还不到10年。 由于失事潜艇在发生事故时人员超编,而且潜艇内部也没有完成水密防检,因此有一派说法认为361号潜艇在失事当时正在进行某些新装备的试验任务,而超编员额就是相关的研发人员,至于全潜艇未完成水密防检的原因则可能是因为相关试验装备和管线需要连接,因此,水密门必须洞开,而这也是361号潜艇在进水之后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就完全失去正浮力的原因。至于其所试验的科目虽然众说纷纭,但是被认为极可能是新一代的绝气动力推进系统或是新的水下兵器,像火箭推进鱼雷或是潜射巡航导弹。不过,另外一派看法则是认为361号潜艇当时只是在进行训练任务,艇上多余的官兵是所谓的“超编”人员。“超编”是中国海军近年为加快训练的权宜之策,每艘作战舰艇都以“一带一”的方式带训相当数量的官士兵,试图借助实务操作让刚刚从学校完成培训的人员早日形成战斗力,而练习水密防检可能就是361号潜艇在失事当时操练的科目,也许由于错误操作才导致361号潜艇失事。然而在真相不明的形势下,真正的失事原因恐怕需要假以时日才会浮出台面。。
热心网友
035级常规动力潜艇。属于035D型。和海军曾失事的361同级不同型。361属于E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