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曾国藩是清代“中兴第一名臣”。他的一生,留下许多谜一样的业绩。他说过:“养人靠养心,立身靠立志,藏身靠藏心也。”他的养心要则是“待人以诚,待人以恕。” 芙蓉园里,英雄辈出。 一个湘学,囊括了湖南深厚的历史文化的积淀,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 有建国时的伟人毛泽东与刘少奇,还有许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湘学中前期两位重要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 电视剧“大唐歌飞”中有一段场面: 杨贵妃与梅妃争宠,用斗鸡来取悦唐玄宗。 斗鸡其实是唐代宫庭中的一项娱乐方式。 有的鸡爪上还套着金属指环。 斗鸡斗得毛羽纷飞,鲜血淋漓。 看的人便得到一种快感。 用动物的自相残杀来寻求快感,满足人自我的阴暗心理,人是喜欢看杀人的场面的。 一笼鸡关着,突然放进一只新鸡,尽管这只鸡高雅、美丽,总要受到笼中鸡的啄击,新鸡要么缩头投降;要么勇往直前取得胜利。 动物中有个奇特的现象:胜利者对失败者并不斩杀残尽,是宽恕的。 高才极智的人相处是不是如那两只斗鸡?恕颜相问:非要斗个你输我赢? 曾国藩与左宗棠是清代湖南的两位能人。 曾国藩家在农村,少年好学。道光十三年(1833年),他23岁,第一次参加科试,竟中了秀才。次年入岳麓书院读书,是年乡试得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郡入京参加次年春天的会试,却未得中。以后两次应试,终未得中。道光十八年(1838),他再次入都面试,中第三甲第四十二名进士,朝考为一等第三名,试卷进呈道光帝御览之后,又特别拔置为一等第二名,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时年28岁。以后拔内阁学士,遍兼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侍郎,外放之后,办湘军,创洋务,兼署数省总督,权倾朝野,位列三公,成为清朝立国以汉族大臣中功勋最大、权势最重、地位最高之人。 左宗棠呢? 当曾国藩已当上京官时,左宗堂却科场失意。当太平军兴起,左宗棠才在湖南巡抚骆秉文的帐下当个幕僚,一呆就是6年。 曾国藩仕途顺畅,左宗堂科场失意。 曾国藩为人拙诚,语言迟讷。 左宗堂持才傲物,语言尖刻,锋芒毕露。 曾国藩多官吏的圆融历练。 左宗棠多文人风骨的直白。 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左宗棠也在湖南作师爷。 两只斗鸡放在一起,自不觉有些勇斗。 先看一联: 季子才高,与吾意见常相左。 藩侯当国,问他经济又何曾。 上联为曾国藩所说,说得巧妙。季子是左宗棠的字。左既是左宗棠的左,又是相左的左。 以曾当时的名望官,比左宗棠大了许多。 按今天的说法,是领导发话,小子你听着。 左宗棠却没有被官大一级压死人压倒。 他答得爽快,更巧妙。 曾国藩封侯,故称藩侯。 你当了封疆大吏,何曾知道经济民生的大事。曾既指曾姓,又指何曾的曾。 左宗棠竟不给领导面子,语颇不屑鄙夷。 倘若曾国藩鸡肠小肚,暗地里给左宗棠小鞋穿,便没有日后新疆的“左公柳”。 曾国藩就是曾国藩。 战国时有个大思想家叫韩非。 他的政治思想是法、术、势。 法指成文的法律。 太是君王驾驭臣民的手段。 势是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韩非在举荐人才方面有两句名言: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自己的亲人是贤才,举荐他们当官,并不因为是亲人而回避他们;自己的仇人是贤才,举荐他们当官,并不因为是仇人而回避他们。 核心是无论亲人仇人,只要是贤人,就应该得到举荐。 纵观古今历史,有这样胸襟的政治家能有几人? 曾国藩是有这种胸襟的政治家。 他器重左宗棠的才干,并不因为左宗棠冲撞冒犯过自己。 他要收拾左宗棠,有的是机会。 1857年,左宗棠在湖南遇上了麻烦。 那是樊燮(满人)贪污一案。 明明是樊燮贪污,他却反告左宗棠贪污,径直告到咸丰帝面前。 咸丰帝命令湖广总督官文查清此案,竟命令官文:“如左宗棠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 可见有的时候是非黑白的标准是可以改变的,是因人而异的。 好人固然希望一生平安,却也不一定能一生平安。 佶傲的左宗堂遭此冤屈,内心的郁愤无以释处。 虽然有胡林翼、骆秉章等人的辩诬,左宗堂才没有丢掉脑袋。 仕途险恶,他心灰意冷,回顾苍茫,意欲归隐林泉,布衣终老此身。 曾国藩没有落井下石,反对左宗棠伸出友谊之手。 他邀左宗棠在军中作客,作彻日谈,热情得要命。 太平军的势力日渐扩大,咸丰帝又记起了左宗棠。 皇帝毕竟英明,不直接去问左宗棠,反下诏询问曾国藩:左宗棠洞晓戎机,可否能回本地襄办团练? 皇上问得高明,或许早已知道曾左交恶。如果曾国藩挟隙,则言左不谌用。罪尤源出曾国藩。 好个曾国藩。 他即上奏皇帝:“左宗棠刚明耐苦,晓畅兵机……予以地方,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图报,有裨时局。” 如此称誉左宗棠,哪里有一丝丝芥蒂的影子。 皇帝下谕,令左宗棠“随问曾国藩襄办军务”。 左宗棠又有了一个拓展的机会。 还是曾国藩,他马上让左宗棠回湖南募兵,开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 左宗棠有了一个建功立业的空间与时间。 左宗棠有了一支展现自己军事才干的军队。 他独挡一面,在江西屡屡战胜太平军,声名大震。 面对左宗棠的崛起,曾国藩对左推崇备至。屡屡奏报举荐。 “调度神速,将士用命……初立新军,骠当大敌,昼而跃马入阵,暮而治事达旦,实属勤劳异常。” 曾国藩独拈出一勤字,实有他的用心。 官场所重,“清、慎、勤”三字而已。 清则清廉、慎则谨慎、勤则勤学奋发。 左宗棠初仕为官,说他清廉,无功可居;说他谨慎,与他无碍。唯得一勤劳,算是忠心职事了。 左宗棠得到曾之助,捷报频传。 曾国藩没有半点嫉妒的心理,上奏:“以数千新集之众,破十倍凶悍之贼,因地以审敌情,蓄机势以作士气,实属深明将略,审越时贤。” 有了战功作铺垫,曾国藩下笔极为从容。左宗棠以弱敌强,以少胜多,审时度势,呈现出来的将略干才,令曾国藩也叹服,言外之意是才堪大用。 曾国藩久居官场,岂会不知保荐左宗棠的后果。左一旦升迁,必然会遮蔽了曾国藩的一些光彩。以左宗棠的韬略干才,日后的声名会更盛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可能。 曾国藩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么? 。

热心网友

官场上的权力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