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中国航空报》载文介绍了成飞研制中国新一代先进战机――歼10的历程,这可以看作是“中国官方媒体正式披露歼-10研发内幕。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沈飞、成飞、陕飞向世人披露了中国研制先进战机的情况,确实令广大军事爱好者们欢欣鼓舞,也验证了贝贝的预言:歼10连同飞豹新改、武直10、预警机等将很快公开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时间如此之短,却是贝贝的始料不及的 。 ⒈歼10是否正式列装部队?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战机已经设计定型,正式装备部队!新型战机的研制成功,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篇章。”这是中国官方首次证实歼10已经正式列装,足已解开萦绕广大军事爱好者心头数年的迷团。 ⒉歼10是什么时间立项的,研制背景如何?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20年前,当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战机开始装备并应用实战时,中国航空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当时,我国航空工业面临的现状是水平低、基础差、人才断层明显。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新型战机研制的先驱者们开始了一项伟大的创举――研制适应跨世纪作战环境的第三代歼击机。80年代初期,新型战机研制采用了当今国际先进技术,技术新,要求高,其新材料、新成品数量完全突破了研制一架新机的国际惯例。1986年春天,北京。在一个简陋的办公室里,科工委的领导宣布:新式气动布局方案为我国新一代战机的总体方案。随后,56岁的宋文骢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新型战机总设计师。 另据国外媒体披露:歼-10的项目验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由成都飞机公司和第811飞机设计所在已经流产的歼-9型战斗机(采用带鸭翼的三角翼的气动布局,速度达到2。5马赫,是典型的空防型战斗机,作战对象是原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后来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贝贝判断应是中美“蜜月期”的终结),于1988年(这个时间有误,应为1986年――贝贝引注)重新将这款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定位在一种采用新技术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上,以替换中国空军庞大的歼-6、歼-7和强-5机队,并有效应对当时同类型的西方战斗机。 ⒊歼10是什么时间首飞成功的,又是在什么时间装备部队的? 据《中国航空报》报道:某年3月23日下午,2点40分。成都某机场,随着一阵轰鸣, 01架新型战机如利箭般射向天空,直冲云霄。当天,气象条件不够理想,但国家功勋飞行员雷强在预定高度飞了三圈后就主动请战,又多飞了一圈。精彩的飞行令人振奋,漂亮的通场让全场欢呼不已。轻轻摆动的机翼,表达了雷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更展示了他娴熟、高超的飞行技术。当雷强驾驶着飞机轻盈地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平稳的降落在跑道上时,机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人们激动地握手拥抱,欣喜若狂。走下飞机的雷强更是无比兴奋地说:这才叫真正的战斗机! 这里的“某年3月23日”经查证是“1998年3月23日”,中国把这一天定为歼10首飞成功的日期。据国外媒体透露:实际上歼-10的首架原型机于1996年中期就首飞成功了,1998年3月23日试飞的是经过重大改进后的03号原型机。为了使歼10尽快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成飞总共生产了五架原型机,机号1003-1007;两架地面测试平台,机号1008-1009;两架预生产型歼-10中的首架也于2002年6月28日首飞成功。 从2003年2月开始,至少七架预生产型歼-10(机号1010-1016,没有装备雷达)陆续提供给了中国空军主要进行作战测试和评估,而其余的几架则留在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空军试飞训练中心用于后续项目研发;于当年年底歼-10的飞行测试工作全面完成,并获得了“准生证”――生产许可证,请看《中国航空报》公开报道中的两段文字:“2003年12月25日,随着试飞员徐勇凌驾机准确命中靶机,新机的定型试飞任务,乃至整个重点工程都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真是定型试飞千般苦,一弹开花定乾坤。为了这一天,中国航空人整整等待了二十年!二十年岁月峥嵘,新机,终于被磨成了蓝天利剑!”“2003年底,当国产全新理念的数字电传式飞机某新机成功按节点顺利完成定型试飞时,多少人喜极而泣!新型战机那冲天而起的英姿,那游弋蓝天的潇洒,那捕捉目标的机警,那喷发怒火的威力。这一切,使我们每一名中国当代航空人,怎能不激动、不自豪、不振奋!” 另据国外媒体报道:生产型歼10已于2004年8月正式列装中国空军,首个装备歼-10的战斗机团(可能归驻中国西南、印度当面的第44航空师)将于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⒋歼10究竟采用哪些关键技术? 歼10作为一种能够适应21世纪空战环境的先进战机采用了诸多新技术。贝贝只能根据公开报道列举一二: ⑴数字电传飞控技术。据《中国航空报》报道:“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的新型战机,要实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术要求,不仅要选择一套切实可行的总体方案,还必须突破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其中,数字电传飞控设计在我国是一项全新的技术,作为四大关键技术之一,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总体方案的成功,一旦出现意外必将导致机毁人亡。国外,凡是采用数字电传飞控技术的飞机,都出现过类似的惨剧。”“1996年3月的一天,在“铁鸟”试验大厅里,壮观的“铁鸟”台静卧着整装待发。杨伟健步跨入“铁鸟”试验座舱,舱外,几十双眼睛紧张地注视着他。上电!开液压!加油门!滑跑,起飞!各种指示灯交替闪烁,整个试验过程顺利流畅。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正常!电传飞控系统试验成功了!这是我国在没有任何研制经验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功!……正是这套先进的飞控系统,为后来确保新型战机首飞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极具风险、技术难度巨大、最令人担心的数字电传飞控系统成为最让试飞员放心的系统。” 综合国外媒体的消息:歼-10为“放宽静稳度”设计,并采用四余度线传飞行控制系统。这是中国战斗机首次采用这种当前最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此前,中国空军使用一架经过特殊改制的歼-8Ⅱ技术验证机测试了经过重新设计的线传飞控系统,这显示出歼-10的线传飞控系统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产物。可见,歼10同中国其他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一样也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在这一项关键技术上沈飞也是出了力的。 ⑵航空电子系统。这是新型战机的又一关键技术,据《中国航空报》报道:1996年5月,我国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第三代航电综合试验获得成功!不仅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而且使我国航电系统的开发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填补了我国航空电子技术领域的空白。 ⒌歼10型号研制情况如何? 在《中国航空报》的报道中多次提到“型号研制”、“型号试飞”等术语,并没有引起多少军事爱好者的注意。“型号研制”标志歼10的研制工作进入了改进改型阶段;“型号试飞”成功说明相应的型号已经研制成功。 综合各方面的消息,贝贝判断歼10最起码有三种型号已经研发成功或正工研制当中。 ⑴歼10A。这也是歼10的单座基本型。据报道,首批投入生产的歼10A为50架,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歼-10的生产能力为每月两架。 ⑵歼10B。这是歼10的双座改型,作为单座歼-10A基本型的补充,已于2003年12月首飞成功。主要改进:加长了机身,以容纳后座舱和增大载油能力。国外媒体推测:从改型机的外观特征来看,歼10B 并不是教练机,而是一种战斗轰炸机,亦或是电子战/防空压制型。 ⑶歼10C。这是计划发展中的海军型号,应该是一种双发舰载战斗机,这需要对歼-10进行重新设计。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后面贝贝还要专门论及。在《中国航空报》的报道中提到了两点:一是新型飞机前起落架采用了一种超高强度材料,机械加工难度很大,很显然这超出了一般的陆基战斗机的需要;二是歼10某型号机已经成功进行了弹射试飞,陆基战斗机需要弹射起飞吗? ⒍歼10“弹射试飞成功”预示着什么? 在《中国航空报》的那篇报道中,有几处提到“弹射试飞”,贝贝开始以为是自己看错了或者是原文的字打错了,但仔细研读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那是在新机第一次弹射试飞中,由于责任重大,光电经纬仪的操作人员非常紧张,生怕抓不到目标,得不到弹射数据,迟迟没有发出弹射命令。在那稍纵即逝的时刻,周自全试飞总师在机场上一把抓起电话下令弹射:‘出了问题我负责!’激动的声音让在场的人们都吃了一惊。弹射成功了,周总长长出了一口气。一句‘出了问题我负责’,这其中包含着多少压力与抉择。”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陆基战斗机是用不着进行“弹射试飞”的,这是否可以说明以下两点呢?一是歼10的海军型确实存在,贝贝以为这次“弹射试飞”极有可能就是为歼10的后续海军型号作技术验证;二是既然歼10的弹射试飞已经取得了成功,那么困绕我们的航母弹射器已经研制成功;三是中国的航母计划已在实施当中,这个推断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⒎歼10是否拥有空中加油的能力? 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请看《中国航空报》的报道:“为完成新机的空中加油试飞,试飞团先期就曾进行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团长张景亭亲自驾驶的受油飞机与加油机进行了‘腋下加油’训练,飞机近到可以清楚看见对方飞机的铆钉和标识。”“最后,张景亭和试飞员们一起,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和观看录像资料,并结合国内外加油的成功经验,终于找准了问题。在实际试飞中,试飞员采用了余光看锥套、逐渐逼近的试飞方法,最终成功完成了新机的‘战略对接’。”贝贝以为,说这是“战略对接”,绝不为过! ⒏歼10的“心脏”如何? “心脏病”是中国武器装备的通病,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泳的皆是如此。人们自然十分关心歼10的状况又如何呢?这一点《中国航空报》的报道中没有提及。 据称俄罗斯于2001年一次性向中国提供了至少54台AL-31FN型航空发动机,歼10的初期生产型采用俄制发动机是确实无疑的。但俄罗斯拒绝向中国发放该型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为了不受制于人,后续机型肯定要采用新近研发成功的国产型发动机。据报道:中国更先进的矢量发动机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当中,这可以使歼10的机动性能得到大大提升。 ⒐歼10的性能究竟如何? 歼-10的座舱设计基本摆脱了为中国军工所熟悉的原苏式战机的设计风格,航电设备采用了更加符合人―机工效的设计组合:大荧屏抬头显示仪、三台液晶多功能平显,油门和推杆控制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先进的自动航行和气象数据电脑和头盔瞄准具。这使歼10具有了现代战机的风格,初显王者风范。 从一次国内电子技术展中获得的消息,歼-10有可能采用了国产JL-10A型雷达,这是一种先进的多模机载雷达,其性能大家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歼-10拥有强大的武器系统:配装一门半埋入式双管23毫米机炮;机身下共有11个挂架,其中六个在机翼下、一个在机腹下中轴线上、其余四个为机腹下方两侧,可以推断其武器外挂载荷要在5吨以上,这就为武器配置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性。 歼10执行空战任务时,可以挂载PL-8近距格斗弹,国产PL-12中距拦射弹,并具有发射俄制R-73近距格斗弹和R-77中距弹的能力;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以携带多种国产或俄制空地精确制导/非制导武器。 ⒑歼10的性能与西方同类型战机相比处于什么水平? 歼-10是一种属于第三代水准的中型战斗机,作战性能应当不逊于F-16C和幻影2000-5。 。

热心网友

-10多用途战斗机成都歼-10(J-10)是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是由611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发的, 由成都飞机制造公司为解放军空军生产的。 单座战斗机变种J-10在1996年首次飞行, 有望在2005年加入现役。 双座战斗训练机变种J-10B在2003年12月首次飞行。 此外,双发动机的隐形机变种J-10据称正在研发中。规划在J-10研发早期的几年中, 主要得益于以色列的“狮“战斗机的技术。 中国和以色列之间在战斗机技术方面的合作始于1980年代初期, 1984年开始全面合作。 1987年之后“狮”项目撤销, 他的设计收归成都飞机公司(CAC), 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研发军用飞机设备。在1996年,J-10完成了他的处女航, 但是飞机遭遇了严重的发动机问题以及电控飞行技术软件的问题, 这导致1997年第二号原型机和飞行员的损失。 CAC的工程师们不得不面对一些主要的重新设计工作, 以及项目的严重延迟。 后来修改了电控飞行的软件在沈阳飞机公司(SAC)。的 J-8IIACT技术演示飞机试验成功,同时俄国也同意合作为J-10提供AL-31F涡扇发动机。修改后的J-10战斗机已经交给空军做进一步的试验和评价。 不确定的报告显示飞机将在2005-2007年进入现役。 不管怎么样, 人们能够从研发中的其他的国产JH-7战斗轰炸机学来的经验,足以证明前景是乐观的。 初期只有30-50架飞机有可能交给军方,以便做好全面的试验。 这将允许CAC的工程师们在最终定型之前,有额外的时间去解决在试验评价飞行阶段中出现的问题 。 全面部署飞机不会早于2010年。CAC据称已经研发双座的变形机J-10,可能在2006年之前作飞行试验。 进一步研发的变种机双发动机和具备隐形性能的机种正在研制中。变种机Type型号 首飞时间 建造数量 Descriptions说明 J-10 1996 6+ 基本变形机单座多用途战斗机 J-10B 26Dec03 2+ 双座战斗教练/攻击机 设计J-10有矩形腹式进气口,低三角机翼, 一对前鸭翼, 大垂直尾翼, 2个机身下鳍。 设计的空气动力不稳定, 提供高能力水平,低托和增强升力。 飞行员通过电脑数字电控飞行系统控制飞机,此系统提供了人工稳定性和升力, 是飞机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 J-10也是中国首次在飞机上装配大型的气泡式座舱罩, 飞行员因而得到了比较好的视野。尽管外形上与IAI的“狮”具有相似之处, 但是J-10的不同之处在于飞机执行的首要任务。 “狮”的原设计作为短程支持和截击飞机, 空中优势是次要任务,解放军空军对替换过时的大机队J-6,J-7战机感兴趣, 那么空中优势能力具有优先权,空对地攻击能力位居次要。此外, “狮”的方案包含有许多以色列本身无法研发的原理技术, 中国不能从美国得到这些关键技术。J-10被关注的就是可以与美国的F-16C/D相提并论的总体性能,虽然与最新的西方战斗机,类似F/A-18E/F大黄蜂和欧洲战机台风,J-10具备更好的机动性。 雷达和电子对策设备的详细情况仍然不明确,但是中国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积极的从俄国和以色列寻求最新的航空电子设备技术。座舱J-10的座舱内装配了三块液晶多功能显示板, 包括一块彩色版, 宽视野上方显示, 可能具备头盔信息系统。 还不知道头盔信息系统是否是洛阳航空电子设备公司抄袭乌克兰的同类产品, 或者是在2000年珠海航展上展览的新型的头盔显示仪的特征。飞行员操纵J-10,使用“铁鸟”飞行控制系统, 一个四通道数字式电控飞行系统基于主动控制技术, 经由沈阳J-8IIACT演示飞机试验成功的。飞行员还可以借助先进的自动驾驶仪和飞行数据计算机操纵飞机。雷达J-10战机有多种选择可用。 包括俄国的ZHUK-10PD, 是用于SU-27的最新版本, 具备160公里的搜寻范围和跟踪6个目标的能力。 以色列已经提供ELTA EL/M-2035雷达参与竞争。 此外,中国也研发了自己的JL-10A射击控制雷达, 此雷达可能得益于俄国的技术。为了低空飞行和精确打击,备有前视红外指示仪可能携带在进气口处的武器挂架上,类似F-16的格式。 中国设计的红外指示仪类似于以色列的FAFAEL LITENING,曾经在1998年珠海航展上展出过。动力单座, 单发动机的J-10与洛克西德 马丁公司的F-16C/D外形尺寸类似。 首批J-10装配了27500磅推力的俄制LYULKA-SATURN AL-31F涡扇发动机, 中国所使用的SU-27和SU-30也使用这种发动机。 某些报道显示2001年初,为J-10的特性而专门设计的100台AL-31F发动机已经交给中国 。中国还研发了自己的WS-10涡扇发动机, 可能被装在最新版本的J-10上。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展示了一台全矢量推力的AL-31F发动机, 可以引起人们对托起J-10的先进的发动机的联想, J-10将明显具有潜在的机动性。武器J-10的固定武器是一门23毫米的内置炮。 飞机还有11个武器挂架-机翼下6个, 机身下有5个。 机翼内侧和机身中央携带副油箱。 固定武器23毫米内置炮隐藏在机身内部。此外, PL-8短程红外线制导空空导弹据报道是用以色列的RAFAEL PYTHON-3技术生产的, J-10还能够携带俄制VYMPEL R-73(AA-11)短程导弹和R-77(AA-12)中程导弹。 还可以携带本土制造的PL-11或PL-12中程AAM用于以色列的BVR空战演习系统。为了地面攻击任务, J-10将携带激光制导炸弹, YJ-8K反舰导弹, 以及各种非制导炸弹和火箭。 某些导弹目前还在研发中,类似YJ-9喷气动力的防辐射导弹也可能被J-10所携带。技术规格乘员:1(基本变形); 2(战斗教练机变形机)最大速度:1。2马赫(海平面)或2。0马赫(高海拔)航程:战斗半径大于550公里--国外媒体对歼-10的评论歼-10是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和神秘色彩的歼击机,十几年来,人们始终保持着对它的高度关注,盼望着这种国产第三代战斗机早日服役,使我国空军能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据外刊报道,歼-10是在1985年前后开始正式研制的,一开始便雄心勃勃,“10号机”计划非常庞大,从涡轮风扇发动机到机载火控雷达,一切都从零开始准备。后来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军方不断对性能提出新要求,飞机的名称也从歼-10变成了歼-10A。“当年研制歼-10的第一代人已白发苍苍,当歼-10A首飞时,他们不断流泪”。今年第11期的《兵工科技》披露,最早的歼-10,也称“老歼-10”,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了,是一种变后掠翼战斗机,后来因为我国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基础,不得不中途取消。而新歼-10的首次“曝光”是在1994年10月。当时,美国军方声称,他们的间谍卫星拍到了一张模糊的歼-10照片。他们分析认为,歼-10采用流行的带有前翼的鸭式气动布局,外形酷似欧洲的“台风”战斗机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1996年,美国海军情报办公室公布了一张歼-10的想象图。从此,歼-10的神秘身影开始逐步展露在人们的面前。据西方权威军事专家分析,中国的歼-10战机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可与西方当代战机匹敌。作为中国空军21世纪前期的主战装备之一,其任务将主要是配合中国空军其他战斗机,执行制空和对地攻击任务。西方专家还认为,歼-10应属单发、单座的多用途轻型战斗机,造型及材质新颖,空中隐蔽性好,可携带近、中、远各型对空导弹及对地、对舰攻击导弹。此外,歼-10还可作间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备第四代战机的性能。美国《防务周刊》曾报道说,中国歼-10战机的发动机具有很大的推力,不仅可以使飞机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而且还可以确保飞机在空中格斗状态下的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同时,足够的推力也使飞机的起飞滑行距离大大缩短。根据苏霍伊设计局苏-27、苏-30的总设计师分析,歼-10飞机只用了一些以色列的机载设备,总体来说是中国自己研制的战机,达到了相当的先进程度。日本《航空爱好者》称歼-10受到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发展的“幻狮”战斗机的影响,其外形与许多欧洲国家为代表研制的所谓“三代半”战斗机类似,都采用了较大面积的前翼,并且前翼和主翼相距很近,形成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所谓鸭式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歼-10极有可能同其他第三代战机一样,采用了当今最先进的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根据英国《飞行国际》杂志去年9月1日刊登的图片,歼-10的前翼及主翼外部的后掠角大约在40度~45度之间,而“幻狮”是54度,这些反映出歼-10更突出低中速机动性能,即强调近距格斗、突出争夺制空权。在机体设计上,歼-10采用与美国F-16战斗机近似的翼身融合设计,利于隐形和提高内部油箱的容量,进气道位于机腹部,其中有一进气锥,这种布局可以大大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据《简氏防务周刊》报道,单发单座的歼-10A最大起飞重量为19吨左右,采用国产火控雷达,可边跟踪边扫描2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4个目标。就作战性能而言,歼-10A基本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要求。而据美国的《国防新闻》周刊报道,歼-10吸引外国军事观察家的另一个特点是载弹量大。据他们推测,歼-10战机最大起飞重量在18吨左右,载弹量7吨以上,相当于二战中重型轰炸机B-29的载弹量。这一指标在轻型战斗机中是很先进的,表明它可有效实施对地对海轰炸攻击。由于歼-10还没有正式公开,而国外媒体对它的猜测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了。因此,歼-10的性能愈发显得雾里看花。不同的国外媒体分别对歼-10给出了自己评价,有的甚至还刊登出了歼-10性能数据。如《简氏防务周刊》称该机长14。57米,翼展8。78米,最大速度超过2马赫,作战半径1100千米;而在《汉和防务评论》里,歼-10长15。1米,翼展9。2米,作战半径达1300千米。仅通过这一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国外媒体对中国武器的评论,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不足为据。再如美国的《防务周刊》,它对歼-10发动机的赞赏似乎也隐含着某种用意。而《汉和防务评论》则认为,首批歼-10A将采用进口发动机,国产发动机似乎还没完全过关。并妄自揣测,未来歼-10将装备国产涡扇发动机,而这种发动加装矢量喷嘴的工作也在进行当中。矢量推进技术是21世纪航空发动机的发展方向。通过给发动机尾喷口加装可以实施转向的活动式喷嘴,控制发动机产生的动力方向,从而达到更为灵活的飞行性能。俄罗斯的苏-37、美国的F-22等都采用了类似技术,因此可以实施超常规飞行动作。如飞机在小速度状态下可实施360度后侧转向等;飞机顷刻间即可进入大迎角状态,以便以最佳姿态发射导弹。《汉和防务评论》还认为,歼-10A的作战w性能与F-16C/D相当,具有很强的超视距空战、近距格斗和对地攻击能力,它将更好地贯彻中国空军“攻防兼备”的作战w思想。歼-10A与苏-30MKK、苏-27SK一旦同时装备中国空军后,表明中国空军已进入了“以优胜优”的时代。由于歼-10价廉物美,更多国家都希望能引进歼-10。英国《空军月刊》报道,泰国皇家空军早就对歼-10战斗机感兴趣了,泰国空军司令员在1997年就曾破例参观了该机的研制基地,并给予了歼-10非常高的评价。《空军月刊》还分析认为,除了亚洲,在非洲和南美洲,歼-10也会有很大的市场。歼-10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次飞跃,它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进入21世纪的主要装备,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据香港媒体分析,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外部技术交流环境的改善,融合了众多先进技术的歼-10战斗机久不露面反而是一种奇特的“心理威慑力量”。更重要的是,歼-10也是新的起点。有海外媒体报道,中国下一代隐形重型歼击机的风洞试验模型已经问世,显然,中国的航空工业已正式启动了第四代隐形战斗机的研制,极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亮相,它超音速巡航、全面隐形、武器挂架内藏、拥有相控阵雷达技术。而在2002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国曾展出过一款外形与F-22有点相似的隐形飞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更加乐观地估计:歼-10正式公开露面之日,可能也就是中国更新一代战机研制取得突破性发展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