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行政法这门课程在自考中的重点与难点

热心网友

1、可以按照自学教材的大纲确定重点; 2、可以自己买辅导教材,做习题,确定自己不好掌握的难点。

热心网友

是啊

热心网友

当年的考纲。

热心网友

我也参加过自考,给你推荐一套教材,你用北大燕园的配套辅导练习册以及模拟试题,上面有重点,而且选择题的出题比率极大,考试时多数都有

热心网友

教材的主要内容  教材首先在绪论部分从宏观上介绍了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行政法的学科体系。对于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来说,在学习时注意认真把握这部分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先对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大面上的问题有所认识才可能在细节上做到面面俱到。  任何一门法律都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这也是对法律进行部门划分的根据。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或者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它的渊源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渊源,即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各自制定的规范文件;另一类是特殊渊源,也就是指有关行政规范和原则的解释,及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共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作为一个部门法有其独具的特点:首先在形式上,它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而且其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数量特别多,居各部门法之首;其次在内容上,行政法内容广泛,而且以行政法规、规章形式表现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第三,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并往往共存于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要了解行政法还要了解经行政法调整后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即:(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而且起主导作用;(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是法定的,双方当事人无选择余地;(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5)大多数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原则中最主要、最具有普遍价值的原则,即行政法治原则,它贯穿于行政法关系之中,是指导行政法的立法与实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则;具体可被分解为:(1)合法性原则;(2)合理性原则;(3)应急性原则。  学习行政法还应把握行政法的作用。行政法具有法的规范作用和一般社会作用。但作为法的一个部门,它还具有其自身特定的作用: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确认和赋予行政机关管理权能来实现的。2、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行政法对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来实现的。  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这一章,考生应掌握行政主体及其内容、有关公务员的一些知识。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它包括:(一)行政机关:1、中央行政机关具体以包括:(1)国务院(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3)国务院的直属机构(4)国务院各部、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包括:(1)地方人民政府;(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3)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  (二)行政机关以外的行政主体,主要有行政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  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执行国家公务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一般公民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成为公务员,基于其所担任的行政职务而与国家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即为公务员法律关系。其具体内容包括:(1)公务员与行政机关的关系;(2)公务员作为行政主体的代表与行政相对方的关系。  行政行为这一章重点挖掘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成立与合法要件。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它的效力包括确定力、拘束力、公定力和执行力四个方面。  行政行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为的作出或形成。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者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和个人;(2)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3)行为主体在客观上行使行政职权或职责的行为;(4)行为的功能要件,即此行政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1)主体合法;(2)符合权限范围;(3)内容合法;(4)程序合法。  抽象行政行为考生应掌握它的概念、行政立法的特点和原则。所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其静态形式则表现为制定出来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行为规则的行为。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其特点有:(1)具有行政性质;(2)具有立法性质。行政立法应严格遵循原则:(1)依法立法原则;(2)民主立法原则;(3)加强管理与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具体行政行为这一章要掌握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其中行政处罚的概念、特征及其原则更要注意。  关于行政指导的概念,考生应明确行政指导的概念,从其概念中把握它的特征及行政指导在市场经济条件四个方面的作用或意义。  行政程序法是目前各国都较为关注的内容,对于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应重点把握。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程序公正原则、相对方参与原则。与原则相对应的各项制度,如回避、合议、调查等内容也要注意理解。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这一间掌握重要概念、行政违法与行政不当的区分、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行政赔偿这一条应掌握概念、条件以及国家不予赔偿的三种情形 。  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都是行政救济的重要途径,要认真掌握二者的概念、各自的受害范围、各自应遵循的原则,尤其是司法审查的六项特有原则以及司法审查的法律依据、规范冲突及其选择适用。  。

热心网友

你可以自己买一些考试的试题,验证以下自己的学习结果。 至于重点难点,可以看大纲的规定。大纲的规定是比较准确的。

热心网友

给你考试题如何,希望对你有帮助!!!高教自考行政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特殊渊源的是( )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法律解释 2。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总称为( ) A。行政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行政措施 3。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称为( ) A。行政职权 B。行政优益权 C。行政职责 D。行政权限 4。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应废止行政行为 5。国务院总理的选举,需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并经过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后,由( ) A。中央政治局任命 B。委员长任命 C。国家主席任命 D。党的总书记任命 6。一个行政行为对相对方在权利、义务上产生的具体影响为( ) A。行政行为的内容 B。行政行为的效力 C。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 D。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7。国务院依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制定的暂行规定和条例属于( ) A。一般授权立法 B。特别授权立法 C。自主性立法 D。职权性立法 8。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的行政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行政征收 B。行政征用 C。行政没收 D。行政征购 9。下列行政许可中,属于排他性行政许可的是( ) A。开业经营许可 B。生产许可 C。专利许可 D。持枪许可 10。下列行政行为中,不属于行政确认的形式的是( ) A。检查 B。认可 C。证明 D。登记 11。下列行政处罚种类中,属于行为罚的是( ) A。行政拘留 B。没收财物 C。吊销营业执照 D。劳动教养 12。在行政奖励中,属于精神方面权益内容的奖励是( ) A。晋职 B。晋级 C。授予劳动模范 D。奖金 13。甲假冒乙的注册商标推销自己的同类商品,乙请求工商机关予以制止,工商机关依法作出责令甲停止侵犯乙注册的商标的裁决,该裁决是( ) A。权属纠纷裁决 B。损害赔偿裁决 C。行政纠纷裁决 D。侵权纠纷裁决 14。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的( ) A。三日内提出 B。五日内提出 C。七日内提出 D。十日内提出 15。下列国家行政机关中,属于专门行政监督机关的是( ) A。工商机关 B。税务机关 C。审计机关 D。公安机关 16。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 A。国家订货合同 B。供用电合同 C。房屋租赁合同 D。劳务合同 17。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且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18。下列基本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行政公正原则的是( ) A。回避制度 B。表明身份制度 C。时效制度 D。简易程序制度 19。行政侵权责任的主体是( ) A。公务员 B。行政相对人 C。行政主体 D。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务员行政责任特点的是( ) A。引起行政责任的行为是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B。公务员的行政责任主要是惩戒性的 C。公务员既对行政机关又对相对方直接承担行政责任 D。公务员一般不直接对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 2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中以权谋私,该种行为属于( ) A。违法行使职权 B。滥用职权 C。超越职权 D。违反法定程序 22。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国家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违法责任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23。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行政主体违法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并导致其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国家赔偿金的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 A。5倍 B。10倍 C。15倍 D。20倍 24。行政赔偿请求人对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的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期限为收到赔偿义务机关不予赔偿的决定书之日起( ) A。15日内 B。一个月内 C。三个月内 D。六个月内 25。海关违法处罚给某公司造成重大损失的,该公司直接请求赔偿的赔偿义务机关是( ) A。海关总署 B。当地人民政府 C。作出处罚决定的海关 D。实施违法处罚的责任人 26。在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导致的赔偿属于( ) A。行政赔偿 B。司法赔偿 C。国家赔偿 D。民事赔偿 27。行政相对人对公安机关实施的行政拘留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为收到行政拘留裁决书之日起( ) A。5日内 B。15日内 C。30日内 D。60日内 28。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原告所在地或者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称为( ) A。指定管辖 B。裁定管辖 C。合并管辖 D。共同管辖 29。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告特有的诉讼权利是( ) A。申请回避 B。提起上诉 C。撤诉 D。委托诉讼代理人 30。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向人民法院举证的期限为( ) A。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 B。第一审庭审结束前 C。第二审之前 D。生效判决作出之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1。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法学研究的重点是( ) A。行政立法 B。行政组织 C。行政程序 D。司法审查 E。行政责任 32。在我国,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 ) A。赔礼道歉、承认错误 B。通报批评 C。赔偿损失 D。停止违法行为 E。行政处分 33。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有( ) A。吊销营业执照 B。行政拘留 C。大额罚款 D。责令停产停业 E。劳动教养 34。我国《行政复议法》中规定的派出机关是指( ) A。行政公署 B。公安派出所 C。区公所 D。工商所 E。街道办事处 35。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等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实施司法审查后所能作出的第一审判决的种类有( ) A。维持判决 B。撤销判决 C。履行判决 D。变更判决 E。确认判决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行政主体 37。作为行政违法 38。执行性立法 39。行政复议机构 40。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42。简述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 43。当事人提起上诉应具备哪些条件?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4。论试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青年朱某在街上行走时,被警察王某截住带至公安派出所,原因系与王某随行的卖淫女田某指认朱某为嫖客。其间该警察多次殴打朱某,致使其被迫承认自己有嫖娼行为。警察王某及该派出所未作任何调查取证。遂将朱某行政拘留。后在有关部门督促、调查下,证明朱某确系无辜。 问题:(1)警察王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行政程序?为什么? (2)哪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可以设定行政拘留处罚?其直接法律依据是什么? (3)朱某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6。某行政机关干部张某利用出国考察的机会。从国外带回若干违禁的物品,受到海关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其所在单位了解情况后,又给予其撤职行政处分。张某不服,认为处罚、处分太重,便分别以海关和所在行政机关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上述处罚和处分。 问题:(1)人民法院应否受理张某的起诉?为什么? (2)人民法院若受理起诉应由何级何地法院管辖?为什么? 2002年下半年高教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D 2。B 3。C 4。C 5。C 6。A 7。B 8。A 9。C 10。A11。C 12。C 13。D 14。A 15。C 16A 17。D 18。A 19。C 20。C21。B 22。C 23。B 24。C 25。C 26。D 27。D 28。D 29。C 30。A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ACDE 32。BCE 33。ACD 34。ACE 35。ABCDE三、名词解释(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答: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37。答: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履行法律规范或行政行为所规定的不作为义务,而实施的行为。38。答:是指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以及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作出具体规定,以便于更切合实际情况的行政立法活动。39。答:是指在行政复议机关内部设立的专门负责有关行政复议工作的机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的复议机构,应当设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内或者与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合署办公。40。答: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因原告提起诉讼而停止执行,只有在法律、法规规定的例外情况下才能停止执行。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41。答: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主要有:(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5)大多数的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判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决,只有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才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42。答: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是一般程序中的特殊程序。其具体程序内容为:(1)听证提出。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3日内提出。(2)听证通知。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开始的7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以便当事人作好申辩的准备。(3)举行听证会。即由行政机关指定非本案调查取证的和与本案不利害关系的人员主持。(4)制作听证笔录。43。答:(1)上诉人必须具备上诉资格,即只能是第一审程序中的原告、被告、诉讼第三人。(2)必须有适格的被上诉人。(3)必须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提起。(4)上诉权必须按法定方式和要求行使。(5)同时具备上述要件,上诉才能成立,上诉程序才能发生。五、论述题(共10分)44。答: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即行政法治原则,它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1)行政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其具体内容有: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求。(2)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其具体内容有: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的对待。符合自然规律。符合社会道德。(3)行政应急性原则指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的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它是前二种原则的非常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特殊的重要内容。行政法治原则涵盖了对行政法关系所有主体的要求,它可概括为依法行政。六、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5。答:(1)是。王某违反了行政处罚决定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必须先全面客观调查取证,然后依法裁决。(2)法律。我国《行政处罚法》和《立法法》都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规定。(3)朱某应先向该派出所所属的公安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请求撤销派出所违法作出的行政拘留决定并进行行政赔偿。朱某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46。答:(1)人民法院对张某的起诉应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受案范围的规定,分别情况,予以不同处理:1行政机关对张某的撤职行政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应不予受理。2对海关的行政处罚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应予以受理。(2)根据《行政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该案件应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海关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第一审管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