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要"放下",可是当我放下什么的时候,我感到很痛苦,我该怎么办?谁能帮我开导开导?
热心网友
目前一般佛教界大名师、法王、活佛大都不知“我见”为何物,所以教出来的学生弟子故皆不知我见的真正涵义,观其所说皆是落在“我执”、“我所”上面,所以就努力去打坐修定,开口放下、闭口也放下,统统要放下,但却要放下什么?怎么放下?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汝若问其如何降服烦恼?他必会回答汝一句:“放下!”,汝再问:“如何放下?”他必会回答汝一句:“还是放下!”、“统统放下!”然余若是闻此『大师』说如是言者,愚定当握紧裤里的钱包,心中作念:“呵呵。。。钱包不能放下!”所以那些『大师』们只能教人打坐来打死妄念、压制妄想,以为这就叫做放下了一切,令打坐中修得一念不生为开悟之证境,故此易着魔或落无记昏沉与痴心所法相应,亳无功德可言,浪费时间而已,自谓开悟,而堕大妄语业中。若欲修得一念不生,还倒不如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还来得容易一些!建议对断我见(菩萨须陀洹果)者有雄心壮志者,请一定要先去熟读 平实居士之《识蕴真义》(萧老师曾云:熟读《识蕴真义》之内容后,再来做断我见之观行,可以如实证得菩萨初果,此书是 导师为弥补大陆及远地学人,无法亲自到正觉同修会参加共修的遗撼,所送的礼物!若现在还有人不知道者、忽略此书者,那才是真的遗撼哪~!),还有导师其它的著作(我与无我、邪见与佛法、心经密意。。 等),能够帮助建立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知见后,才能对断我见之观行得以着手!而且断我见之观行内容不是三言两语可说明清楚的!末学 唐密持明 顶礼〔此帖子已被 唐密持明 在 2004-10-12 3:29:30 编辑过〕(《识蕴真义》于正觉电子报上连载。 从电子报第十期开始连载。)。。。。。。。。。。。。。。。。。。。。。。。。。。。。。。。。。。。。。。。。。。。。。。。。。。。。。。。。。。。。。。。。。。。。。。。。。。。。。。。。。。。。。。。。。。。。。。。。回答:悟前应该作怎样的观行以帮助断我见?---正 藏 / 文我见(有时叫身见)是指众生执著色身为我、以见闻觉知心为常不坏我,坚认此意识心为轮回之主体,以为此意识心死后能至来世。这是因为六、七、八识中,只有意识心有证自证分──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当意识心断灭的时候,比如熟睡的时候,就感觉什么也没有了,其实这时七、八识仍然在运作,但因为七、八识没有证自证分──不能感觉自己的存在,所以当意识心断灭时,我们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只有当我们醒来时,意识心又生起的时候,我们才感觉自己又存在了。因此,无始劫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把这个能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当成是自己──我,这就是我见。我见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无明,所以众生不知道意识心是五根触法尘,第七识末那欲了别法尘,而由第八识生出的,这个意识心的“我”是依赖各种因缘和合而有,完全是具有虚幻性的。因为众生不知道这个正理,才会坚执这个见闻觉知的意识心就是真实的“我”。如是我见是导致众生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虽然知道如是正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断我见?如何断我见?1,小乘的断除我见的方法主要是现观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的虚幻,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等等当中去体验五蕴、十八界等虚妄,以使自己始终处在观察身心、世界的虚幻感中,感受身心、世界的虚假性,这种体验、观行当在善知识的指导下修,但,我等福报不够,不能随萧导师听闻修学,所以,只好自己摸索。其实,这个阶段非常的重要,这个观行做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悟后的修行,做的好,在悟前就可以发起无我的觉受和见地,以及功德受用──解脱之乐。否则,则可能在悟后出现两颗“真实的心”的现象,因为既存在不能断除我见之妄心(口上虽言是妄心,骨子里仍然执以为实),又存在另一个所悟的真心,就会发现有两个“真实的心”并行的现象,如此现象,则须长时间的整理才能消除,才能真正体会到“妄心”之所以妄和“真心”之所以真。这样,往往产生的解脱功德受用就小。如果没有深入的无我观行,会发现明心前后,变化不大,烦恼习气仍很重,仿佛最后只是知道一个迷底,没有真实受用,如此因不能得到解脱受用,加之知见不够完备,有时还会导致退转。若不能深入观行,没悟前,不仅体会不到真心,连妄心的虚妄也同样不能体会,所学没有受用,只落得语言文字,实堪可伶!此点,我诸大陆师兄当特别注意!2,大乘佛法的断我见。初住位修集布施福德。二住位修诸戒法戒相,坚持不犯。三住位中修忍辱行,于“众生忍”而修集资粮。四住位于布施持戒忍辱益加精进不止。五住位略修禅定及禅定知见。 六住位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七住位的修证即禅宗之开悟明心,证得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之真实心──如来藏。禅宗之开悟明心,往往不用语言文字,学人以一念相应慧便觅得自心真如──如来藏识。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大乘的见道。由已亲证自心真如故,同时断身见、我见,渐生般若慧之根本无分别智(般若总相智及别相智),亲证中道实相观。七住不退菩萨,悟后有一个现象,会观察世界如幻。因为七住菩萨站在真如的角度来看待色身、来看待见闻觉知心、来看待时间、来看待空间、一切的事、一切的物,都会跟无常、苦、空、无我相应。因为照见真如、自性弥陀,它的真实、恒常不变,再来对照色身和受想行识,就会发现识阴的七识心──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及意根全部都是虚妄,有念的觉知心如幻,离念的灵知心也一样虚幻不实;六根中的五色根虚妄不实,最后的意根无色根──恒审思量的末那识,也一样虚妄不实;六识六根都虚妄不实,六尘就更加虚妄不实了,七住菩萨因此而确认自己虚妄──根本就没有真实不坏的我存在。七住菩萨因为照见真如的真实、恒常不变,对照这个世界时,他同样会发现这个世界也是虚幻不实的。而一般众生以为世界是永恒的,一个大劫虽然非常久远,但是从这个永无生死的真心来观照的时候,这个世界仍然是非常的虚幻、非常的短暂、非常的不实在,因为它终究会坏灭。一般凡夫众生都把五蕴身当成真实的我,执著于这个五蕴的我。但是当行者开悟明心──亲证真如之后,从此他以真如为我,不再以五蕴为我。虽然七住菩萨以真如为我,但真如的本身是一个空性──它具有无我性的,所以众生无始劫以来执著的这个“我”的见解就断除了──就断了身见、我见。因为我见断的缘故,疑见就断了。疑见断除了,各种人为施设的戒禁取见也就消除掉了。七住菩萨依次断除我见(身见)、疑见、禁取见等三缚结,而进入圣道流。所以,七住菩萨以真如的这个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来观照一切色身、观照一切形象、观照佛号、观照音声、观照世界,就明白这一切都是假有,是因缘所生,将来必定也会因缘坏、因缘灭。因此呢!色身的真实感、识心的真实感、时间与空间的真实感都消失掉了。所以他得到了解脱之乐,得到了一种自在。此七住位菩萨所证的无我观,不同于六住满心位的无我观;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只是现观六根六识六尘虚妄而断我见,不知实相心何在,他所作的无我观,同于声闻法的无我观──不离蕴处界空相的观行。七住菩萨却是从所证得的第八识实相心,现前观察它的常住而不曾刹那暂断,以及无始以来就如是的无我性;由这个实相心,再来返观六识与意根等十八界我的虚妄。能作如是现前比较观察,所以七住位的无我观与声闻及六住菩萨的无我观完全不同,所产生的无我观的智慧也迥异。七住菩萨所证的内容非二乘的阿罗汉及凡夫外道而可思议者。这就是大小乘佛法断除我见之不同。一切佛子,当以断除我见为要务,断我见是小乘声闻人的见道,我见断了,疑见和戒禁取见也就断了。当然对于我见的断除,不是简单知道意识心,末那心是虚妄就可以解决的,是需要历缘对境去作细致的观行才可以去解决,如此才可以说服末那,让他了知自身的虚妄,我见的深入断除,我执也会随之减淡。〔此帖子已被 正藏 在 2004-10-13 15:06:43 编辑过〕。
热心网友
暂时的舍弃放下既是长久的得到,舍得舍得,不舍哪里有得呢?放下包袱得自在身。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我们都有手,什么东西都拿不起来全都放下,那说明我们瘫痪了;如果什么东西放在手里,手攥着不放,那大概是痉挛也就是抽筋儿了;只有想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我们的手才是正常的。心也如是,拿起放下,自在如意才好,否则不是抽筋儿就是瘫痪。
热心网友
"一休哥!" "嗨!不要着急,休息,休息一下." ----这是动画片的片头对话. "同志们:你们不要舍不得你们的那些坛坛罐罐,今天我们舍弃它(某城镇),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占领它(轻装前进)" ----这是一部关于红军的影视中的话,我忘了是谁说的了. ----你从中知道点什么了吗?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佛家讲的“放下”,是从心里的“放下”,是理上的放下,是不执著,不贪爱,是对五欲六尘境界没有贪心,一切随缘。您所说的“放下”,是从“事”上放下,可心里却还惦记着,是没有真放下。佛菩萨,他们是真放下,您看他们有多自在、多快乐、多幸福!没有真放下,才会痛苦!没有真放下,是因为没有“看破”五欲六尘境界的虚妄,这些都是假的,虽然贪爱这些东西,恋恋不舍,可这些东西您又何尝真得到过?!是自己的贪心在作怪,恋慕这些虚妄,而不得自在。“放下”心里的“贪嗔痴”,五欲六尘自然放下,人也得自在了!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推荐一个网站,这里是正法[净空] ,一切答案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