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不要喝鲜奶....建议改用豆奶或低敏奶试一试

热心网友

可以用以下方法试试:1、用绿药膏和尤卓尔混用,按5∶1的药量涂于清洁后的患处。 2、用母亲的乳汁给孩子洗脸。 3、用肤乐霜(又名湿疹膏)。 4、用医院配的地塞米松软膏。如果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出现黄色分泌物结成痂,就需要用新霉素软膏涂抹,它会渐渐软化痂,自动脱落的。 5、用地塞米松、尿素合成的“地尿霜”与维生素E霜按照1∶1的比例混合涂抹。 6、医生开了一瓶炉甘石洗...

热心网友

可以用以下方法试试:1、用绿药膏和尤卓尔混用,按5∶1的药量涂于清洁后的患处。 2、用母亲的乳汁给孩子洗脸。 3、用肤乐霜(又名湿疹膏)。 4、用医院配的地塞米松软膏。如果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出现黄色分泌物结成痂,就需要用新霉素软膏涂抹,它会渐渐软化痂,自动脱落的。 5、用地塞米松、尿素合成的“地尿霜”与维生素E霜按照1∶1的比例混合涂抹。 6、医生开了一瓶炉甘石洗液和一支易菲莎软膏,交替给孩子擦涂。 7、用生土豆切片涂在患处两三天就能好。 8、对付轻微的湿疹,擦点粉红膏体的郁美净。 9、吃半粒酮替芬,涂艾洛松。 10、孩子脸上、臀上湿疹重的时候。可在诊所使用雾化器,把消炎药雾化,喷在皮肤上,很快痊愈。 11、小屁股长了湿疹,每天1~2次,温水清洗后,在患处涂上少许“皮康霜”软膏,2~3次后就能有一定的效果。 12、用消毒棉签给孩子涂点“绿药膏”,非常安全,如果不严重的话,一两天应该见效。 13、使用医院开的炉甘石洗液加庆大针剂。

热心网友

去中药店里买些"艾叶",买回来后放入开水中,等水凉后拿来擦试身上患湿疹的地方就可以了,我以前就试过,包你康复!

热心网友

最有效简便的方法是去医院请教老专家,不要吃海鲜。

热心网友

婴儿湿疹的治疗与护理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型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素引起的皮肤病,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患湿疹,他们的宝宝也容易得湿疹。小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患病。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月到2岁这段时间,又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

热心网友

婴儿湿疹的治疗与护理 婴儿湿疹,俗称“奶癣”,是一种对牛奶、母乳和鸡蛋白等食物过敏而引起的变态反应型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素引起的皮肤病,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患湿疹,他们的宝宝也容易得湿疹。小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患病。婴儿湿疹一般都出现在出生后1月到2岁这段时间,又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态大同小异,有的婴儿是在潮红的皮肤表面覆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有的却是在潮红的皮肤上散布着疹子与小水疱。不论哪一种皮疹,都伴有一阵阵奇痒,婴儿往往倚着妈妈的身体磨擦止痒,直到小水疱擦破,形成大片潮红湿润的糜烂才肯罢休。这时候渗液很多,可湿透衣被,干燥后结成痂皮,也可继发成化脓性感染,或引起附近淋巴结肿大。奶癣经过适当治疗,会很快痊愈,但常常复发,到断奶后大多会自行消失,但也有迟迟不愈的,发热时皮疹减轻,出牙时皮疹加剧,冬春季重,夏季较轻。得了奶癣以后,应采取以下几项治疗措施:1、总的治疗原则是:找出原因,对症治疗,合理喂养,精心护理。一般说来,先要观察有没有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母乳或鸡蛋白等动物蛋白的过敏;其次,母亲吃鱼、虾 、蟹、鸡等,也可通过母乳传给婴儿,在吃这些动物性食品后,应观察婴儿的皮肤病是否加重,如果与上述情况有关,婴儿应改变喂养方法;如母乳过敏,改用牛奶,牛奶过敏则改用母乳,或在喂奶期间母亲不吃鱼、虾、蟹等食物。与此同时要及时治疗婴儿的消化不良,大便秘结和腹泻等。婴儿的皮肤比较柔嫩,抵抗力较差,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渗水结痂时,不要用热水肥皂擦洗,免得渗液越来越多,结痂越来越厚,应该用植物油轻轻涂擦,不要强行把痂皮剥下。2、常用的内用药有苯海拉明糖浆、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有继发感染时还要加用抗生素。3、外用药要视皮肤病变状态而定,出水糜烂或红肿时,用2%硼酸水溶液或0.1雷佛奴水溶液湿敷,渗液与糜烂消失后,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如湿疹霜、祛湿油、肤轻松霜等。4、婴儿湿疹发作期间不要种牛痘(天花已消失,现已不种牛痘),也不要和有单纯疱疹的人接触,以免发生疱痘。 湿疹(eczema)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倾向渗出,对称分布,自觉剧烈搔痒,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  [病因]  病因较复杂。多由于某些外界或体内因素的相互作用所致。因果关系较复杂,其他影响因素亦多,因而与接触性皮炎不同。原因不易除去,易倾向复发和慢性化。  外界因素:如化学制剂、化妆品、香料、染料、清洁剂、动物毒素、蛋类、鱼虾及牛奶等异性蛋白、花粉、尘埃、细菌感染、日晒、寒冷、搔抓等。  体内因素:过敏性体质,代谢、内分泌或消化道功能紊乱,神经精神功能障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病灶感染,肠寄生虫病,静脉曲张,多汗,皮肤干燥等。   [发病机理]  可能为在复杂的体内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基础上所致的迟发性变态反应。但有些湿疹则与变态反应无关。患者反应性的改变,常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有些还不清楚,尚有待今后研究。  中医认为本病常因饮食失节、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使湿热内蕴,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身体虚弱,脾为湿因,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  1.症状及诊断要点  急性湿疹  (1)皮损呈多形性,经过中常循一定规律,开始为弥漫性潮红,以后发展为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  (2)病变常为片状或弥漫性,无明显境界。可并发于身体各部,而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多见。常对称发病,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3)经过急剧,炎症明显,倾向湿润糜烂,经适当治疗后,约2~3周可以治愈,但常易反复发作。  (4)自觉灼热及剧烈痛痒。  亚急性湿疹  (1)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疹间的阶段,常由于急性湿疹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致病程迁徙所致。  (2)皮损较急性湿疹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慢性湿疹  常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由于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可略有差异,但一般均具有以下特点:  (1)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背、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境界明显,炎症不著。  (2)患部皮肤肥厚粗糙,嵴沟明显,呈苔藓样变。颜色为褐红或褐色,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有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部分皮损上仍可出现新的丘疹或水疱,抓破后有少量浆液渗出。发生于手足及关节部位者,常呈皲裂或疣状。自觉疼痛,影响活动。  (3)慢性病程,时轻时重,无规律性,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  (4)平时自觉症状不著,每当就寝前或精神紧张时出现剧烈瘙痒。  湿疹的发病,有的仅经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数周后而治愈,但一般常因反复发作,各期经过可交叉或同时存在。因此在不同的部位可见了各期皮疹同时存在。既有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又可见新起的丘疹水疱或伴有红肿糜烂、结痂、脱屑等。亦有少数患者开始时急性湿疹的表现不甚明显,表现为亚急性甚至慢性湿疹者。  2.辨证分析  湿热并盛型:发病急、病程短。心烦、口渴。大便秘、小便赤少。皮损潮红欣热,肿胀,渗出显著。舌质红,舌台白或黄。脉弦滑或滑数。辨证属湿热兼盛,浸淫肌肤。  脾虚湿盛型:病程日久,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有溏泻,皮损粗糙肥厚或兼有少量渗液,或可见抓痕鳞屑。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或腻,脉沉缓或滑,辨证属脾虚湿盛以致肌肤失养。  血虚风燥型:慢性经过,皮损肥厚,角化皲裂,或有抓痕血痂。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或沉缓。辨证属久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以致肌肤甲错。  3.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 应与急性湿疹鉴别。  (2)神经性皮炎 应与慢性湿疹鉴别。  (3)脂溢性皮炎 经过中可有湿疹样改变,但本病主要发生于头部、胸前、背部中央、腋窝、阴部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先自头部开始发病,向下蔓延,损害主要表现为黄红色或鲜红色斑,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 湿疹的治疗与护理 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炎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主要临床表现] 皮疹形态为多形性、弥漫性、对称性,急性渗出则有浸润肥厚,病程不规则反复发作,瘙痒剧烈。 [治疗原则] 1. 去除病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 2. 抗组织安药物。 3. 维生素类。 4. 皮损渗出明显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感染局部及全身加用维生素治疗。 [护理重点] 1. 按皮肤科一般常规护理。 2. 避免鱼、虾、浓茶、咖啡、酒类、麻辣食物等。 3. 剪短指甲,婴儿可带手套,防止搔抓。4. 内衣应宽松,勿穿丝毛及化纤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