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热心网友

我们经常用“十恶不赦”来表示罪恶重大、不可宽恕的意思。这个词是从我国古代封建法律上得来的。  南北朝时,北齐的法律列出十条大罪。隋、唐时,对十条大罪的内容略有增删,并正式定名为“十恶”,写在法典的前面,以示重要。这个规定一直沿用到清代。  “十恶”是---  一、谋反:企图推翻皇帝的统治;  二、谋大逆:毁坏皇室的宗庙、陵墓和宫殿;  三、谋叛:背叛朝廷;  四、恶逆: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亲属;  五、不道:杀无辜一家三人或一家非死罪三人等;  六、大不敬:冒犯帝室尊严;  七、不孝:对祖父母或父母不扶养、咒骂、控告,或在祖父母、父母的丧期内结婚、作乐等;  八、不睦:谋杀及卖缌麻(注)以上亲属和殴打、控告丈夫等;  九、不义:官吏间互相杀害;士卒杀官长;杀死老师;闻丈夫死匿不举哀、作乐、改嫁等;  十、内乱:亲属之间通奸或强奸等。  这十条大罪,直接触犯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和封建伦常观念,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最严重的犯罪。凡有犯者,均处以严厉的刑罚,并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不准赦免。这就是“十恶不赦”一词的由来。  注:缌麻:古时丧服名,五服中最轻的一种。其服用细麻布制成。服期三月。凡本宗为高祖父母、外姓中为中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

热心网友

前面的都已经说完了啊。

热心网友

“十恶不赦”的来历“十恶不赦”的说法,初见于唐朝。根据唐律的规定,十恶大罪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曰谋反,即以各种手段反对以专制君主为代表的封建国家统治的行为。二曰谋大逆,即预谋毁坏宗庙山陵及宫阙的行为。三曰谋叛,主要是指本朝官吏背叛朝廷而投奔外国或投降伪政权的行为。四曰恶逆,主要是指殴打和谋杀尊亲属的行为。五曰不道,是指杀无死罪者或杀人后而肢解的行为。六曰大不敬,凡对专制君主的人身及尊严有所侵犯之行为,都可认为是大不敬。七曰不孝,就是子女不事父母者。八曰不睦,即亲族之间互相侵犯的行为。九曰不义,就是卑下侵犯非血缘尊长的行为。十曰内乱,即家族间犯奸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