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一九六四年五月,航空研究院在新机改进改型方案会议上提出,经过了对 米格- 21 飞机进行“技术模透”的三年时间,在 米格- 21 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性能更好的歼击机。同年十月,新型歼击机开始方案论证。在论证会上,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提出了飞机装单台发动机和双台发动机两种方案。前者是全新研制的大推力发动机的方案,后者是采用成熟发动机(涡喷7甲)进行改型试制的方案。在航空研究院院长唐延杰主持下,会议确定采用双台发动机方案。这个正确的选择,稳妥,可靠,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是 歼8 飞机能够研制成功的前提。一九六五年五月十七日,总参谋长罗瑞卿批准了新歼击机的战术技术指标和研制任务。飞机命名为 歼8。歼8属于2代战机。不算仿制,是参照米格- 21 自行研制的.两个网址都看看吧,非常详细.
热心网友
歼-八是仿制的,仿的是苏联的米格-23,属于第二代,不过经过改进的歼-8已经接近 第三代战斗几的水准。
热心网友
这个飞机基本上都是自研的,外行类似与SU-15,不过整体上没有多少借鉴。是典型的第2代截击机。
热心网友
歼八是在来格22的基础上研的战机
热心网友
歼8飞机不是仿制的,是自己研制的第二代战斗机。
热心网友
歼-8战斗机是我国在歼-7,即米格-21的基础上独立进行重大改进研制而成的高空高速战斗机,北约编号“长须鲸”。
热心网友
歼8是我国独立开发的一种高空高速战斗机,它是参考了歼7的气动布局,没有什么仿制的概念。但是由于开发歼8遇到的技术难题过于太多,直至长期定不下型。后来得到一架苏制米格23后,中国歼8采用了很多当时的米格23的先进技术后,才或研制成功。 其刚开始时的研制,中国并没打算也没有仿制其它战斗机的意图。
热心网友
在研制歼8时,参考了歼7的气动外形,几乎是歼7的放大。后来为了加装性能更好的雷达同时能够获得更好的动力与机动能力,改用了两侧进气,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型号就是歼8II,基本上属于2代战机。
热心网友
自己造的,没有仿制。《鹰击长空》编导手记 央视国际 2003年06月19日 10:11 孩提时就对天上能飞的东西有着各种各样的幻想,记事时就常用纸叠成各种各样的飞机来满足能飞上天空的好奇心,偶尔看到天上飞的飞机,那激动的心情真是无法形容。随着时间的推移,步入中年后发现世界上有飞机已100年了,而幸运的是自己能有机会做《鹰击长空》这样又刺激又让人激动的题材。 在翻看了一本本资料之后,发现原来我们祖先是那样的聪明,在2000多年就有了各种各样能飞向蓝天的设想和飞行器,就连现在孩子们手中常玩的“竹蜻蜓”就是最早形成直升飞机的雏形。我国最早的飞机设计专家在1909年9月21日就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正应了我国那句老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个具有上下5000年文明的古国,经历了半殖民半封建承受了无数次创伤的国家和民族,在新中国成立4年后就将由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一架初级教练机送上蓝天,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也兴奋地写下这样的词句:“7月26日报告阅悉:祝贺你们试制第一架雅克十八型飞机成功的胜利,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这个“开端”至今,我国的军用飞机制造设计已经达到了全球军用飞机的第三代的水平。 飞机总设计师徐舜寿在爱国热心驱使下从国外回到国内担任了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主任,在他主持下,在一年零九个月时间里就成功地制造出喷气式教练机,时间是1958年7月26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才不到8年,当我来到西安阎良看到这位总设计师的青铜塑像时,才知道了他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所受到的苦难。对一个飞机设计专家来说,51岁是多么吸引人的年龄啊,而他在这个黄金年龄就离开了我们。 也正是那段时间,我国飞机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代航空人还是顶着逆境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一架具有全天候的高效强击机——强5,送上了蓝天,它的设计者叫陆孝彭。当我第一看到陆孝彭的照片时发现,他是一个具有刚毅、倔强的男子。正是他那倔强劲儿使他在最后只有14个人的困难情况下,坚持研制,查图像资料,当我看到14位带着大草帽、穿着破背心的设计人员硬是在1965年6月4日将强5飞上蓝天并完成全部的试飞科目的黑白影像资料时,有一种很难用言语表达的心情油然而生,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那个动乱的年代没有接受到什么知识,只记得口号标语。哪知道什么制造飞机。可就是那个年代,航空人一改仿制的老路,14年如一日地研制出多方面超出当时制造标准的歼击机——歼8,它的设计师是顾诵芬院士。好像飞机设计师都很倔(就像他们设计出来的飞机),好话说尽了也不接受采访。他们的眼中只有飞机,丝毫没有上镜头或者表现的欲望,似乎与这个以吸引眼球为荣的时代有些格格不入,但这就是真实的他们。 。
热心网友
不是仿的,自己造的第2代,主要装备空军,海军航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