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医生说我是小三阳的,现在大了,喝酒吃烟很多```有一次试过差点喝酒喝死``酒精中毒----------------------------------------------------ALT 25.53 IU/LAST 15.46 IU/LAST/ALT 0.60 GGT 21.85 IU/LAKP 87.30 IU/LTBIL 5.62 UMOI/LDBIL 1.38 UMOI/LIBIL 4.20 UMOI/LTP 75.53 g/LALB 49.36 g/LGLO 26.20 g/LA/G 1.90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阳性+ >300 ng/ml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阴性- mIU/ml 乙肝病毒e抗原 阳性+ 0.54 NCU/ml乙肝病毒e抗体 阴性- NCU/ml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阳性+ >16 NCU/ml

热心网友

大三阳,建议你用一下干扰素试试

热心网友

大三阳

热心网友

乙型肝炎与“两对半”作者 肖杰生   要知道有没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们都懂得须抽血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旧称HAA)才能明确。近年来有些医院又开展了多个检验项目,还有的一次开验单验“两对半”(即验五个项目)。化验内容究竟说明什么问题?化验结果的阴阴阳阳有什么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而每种抗原物质都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就是说抗原与抗体是配对的,乙...

热心网友

乙型肝炎与“两对半”作者 肖杰生   要知道有没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人们都懂得须抽血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旧称HAA)才能明确。近年来有些医院又开展了多个检验项目,还有的一次开验单验“两对半”(即验五个项目)。化验内容究竟说明什么问题?化验结果的阴阴阳阳有什么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而每种抗原物质都能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就是说抗原与抗体是配对的,乙型肝炎也就有三对抗原和抗体。这三对是什么呢?为什么医院化验只有“两对半”呢?  第一对: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是乙肝最常检验的项目。阳性就表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人化验为HBsAg阳性,谷丙转氨酶增高或其他肝功能不正常。单项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而且被检查者没有特殊不舒服及无肝脏肿大等,则为无症状HBsAg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体(抗—HBs) HBsAg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HBs,一般人在抗—HBs出现后HBsAg就消失。抗—HBs阳性一般都表明人体已得到保护,对乙肝病毒有了抵抗力。我们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就是为了使人体产生抗—HBs,得到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第二对:乙肝e抗原和抗体   乙肝e抗原(HBeAg) e抗原只存在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血液中,也就是说HBsAg阴性的人是不应有e抗原阳性的。e抗原阳性表示肝炎病毒在人体内有复制(繁殖),说明有传染力。要了解HBsAg阳性的人有没有传染性,比较常用而又可靠的检测方法就是验e抗原和e抗体。   乙肝e抗体(抗—HBe) HBsAg阳性的人如果e抗体阳性,表明肝炎病毒在体内处于抑制状态。e抗体阳性不表示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但可认为传染性很低。   第三对:乙肝核心抗原和抗体   乙肝核心抗原(HBcAg) 核心抗原是乙肝病毒的核心部分,只存在于肝细胞核中,血液中没有游离存在的核心抗原。如果要在血中检测,心须有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乙肝核心抗原阳性是有传染性的标志。由于不能用一般的化验技术在血液中检出,所以核心抗原和抗体这一对中缺少了核心抗原这一半。   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感染乙肝后就会产生核心抗体,并能保持多年(可长达4~5年或更久)。核心抗体阳性亦不表示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只是说明存有乙肝病毒感染或仅反映出过去感染过乙肝病毒。   应该验什么项目   了解乙型肝炎化验“两对半”的含义,知道这是估计乙肝病毒感染是否存在,有无传染性,有无抵抗力等的主要检验项目,但也说明一般是不需全部检验五个项目的。如已知HBsAg阳性,就不必验抗—HBs;HBsAg阴性,则不必验e抗原和e抗体等等。此外,验血检测乙型肝炎还有多种新的和较先进的技术,这些方法仅供医师在必要时选择使用。  对准备用乙肝疫苗注射以预防肝炎的人,不但应该用敏感的方法验HBsAg,而且还必须验抗—HBs,人群中大约40%抗—HBs阳性,这些人是不需要注射疫苗的。验抗—HBs,可大大减少盲目性和浪费,接种后复查抗—HBs,可以知道预防注射的效果。  还应该指出,目前各医疗单位使用的化验方法敏感度差异很大,因此各项验出率也就会有不同,若有必要则使用先进的验测技术进行复核。 众说纷纭“两对半”作者 肖杰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教授)   “教授,他‘两对半’中有四个阳,他是否‘大三阳’?他患了肝炎?”“教授,‘两对半’中怎有三个阳,是‘小三阳’的意思吗”……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就在肝脏细胞内定居,从肝细胞摄取营养赖以生存,并不断复制(繁殖)病毒释放到血液中去。   乙肝病毒颗粒分外膜和核心两部分,包含三种“抗原”,其中外膜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有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三种抗原可诱生相应的“抗体”,分别是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和e抗体(抗HBe)。本是三对抗原抗体,为什么医院通常验血是查“两对半”呢?原因是在外周血液中无游离的核心抗原,如要测出体内有无核心抗原,则需用较复杂的技术,而一般实验室不做此项检测,三对中少了这一项,故称“两对半”。   表面抗原阳性,是人体已被乙肝病毒入侵的信息,一般是乙肝病毒现存感染的标志。体内有乙肝病毒当然可以产生表面抗原,但是,即使人体内没有完整的乙肝病毒,只要乙肝病毒核酸的片断整合到肝细胞内,就可以产生表面抗原。此种病人虽然血中表面抗原阳性,但体内没有完整的乙肝病毒,故无传染性。因此,单从表面抗原阳性本身不能判断病人有无传染性,需要结合其他检验来分析。   分析有无传染性比较常用的是检测e抗原、e抗体。e抗原是在乙肝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因此e抗原阳性常表示人体内有乙肝病毒复制,提示有传染性。相应的是,e抗体阳性则表示乙肝病毒复制减少或停止,因而传染性亦较小。   核心抗体阳性表示有过乙肝病毒感染,其本身不能区别是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核心抗体一旦出现则可在体内长期存在,持续数年至数十年。通俗所说的“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小三阳”是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对“大、小三阳”有一些看法是不正确的,应予纠正。   一是不能认为“小三阳”表示无传染性。有无传染性取决于病毒有无复制,血清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只是其中一项指标。血清中乙肝病毒核酸(HBVDNA)、核酸聚合酶(DNAP)和电镜下观察到乙肝病毒颗粒,以及免疫球蛋白M型核心抗体阳性等,均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二是不要把“大、小三阳”与乙型肝炎病情等同起来。有人错误地认为“大三阳”就是肝炎严重,“小三阳”则肝炎较轻。目前认为人体感染病毒不一定患肝炎,乙肝病毒本身并不引起明显的肝细胞损伤。引起乙型肝炎主要取决于人体对乙肝病毒的免疫(抵抗)反应。免疫反应正常的人,能够消灭病毒而极少损害肝细胞;免疫反应过强(亢进)的人,虽然消灭病毒但对肝细胞破坏较大,可导致较重的肝炎;免疫反应低的人,消灭不了病毒,对肝细胞损害亦较轻,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免疫反应更低(免疫耐受)的人,肝内可没有病变,但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成为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也就是说,“大三阳”、“小三阳”者,可以是慢性肝炎、重症肝炎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传染性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下降,有研究表明在7年内约有半数e抗原阳性者会自然阴转,而表面抗原自然阴转率每年1%~2%。表面抗原携带者肝脏可完全正常,一部分亦可有病变,不要把无症状携带者按肝炎病人治疗,但由于有些人可能因身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反应低而发生肝炎,故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抽血化验。   “两对半”中还有一项是表面抗体,表面抗体阳性常说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病毒已被清除,对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不会再感染乙肝病毒。这种人常常还有核心抗体阳性,但不必因有核心抗体阳性而忧虑。注射乙肝疫苗后,90%接种者表面抗体阳性,说明已有免疫力。 摘自 家庭医生解开“乙肝两对半”阴阳性之结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李金明乙肝“两对半”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包括五项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等。  1.HBsAg  HBsAg又称为肝炎相关抗原(HAA),出现于患者血清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步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但有部分患者HBsAg可持续存在,此时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细胞仍能不断复制HBsAg。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称为HBsAg携带者,小部分人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绝大多数HBV感染者外周血中可出现HBsAg,含量在5ng~600μg/ml之间,高者可达2000μg/ml以上。但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测定为阴性,如暴发性乙型肝炎、HBV的S基因发生变异等。急性重症肝炎很少或不合成HB-sAg,从而使外周血中无HBsAg。HBV的自然感染或注射HBsAg疫苗产生的抗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  血清HBsAg仅为HBV感染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及预后。  2.抗HBs  急性乙肝病人恢复期后,随着HBsAg的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现抗HBs,对HBV的感染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10mlu/m1抗HBs为具有免疫力的临界水平.低于此值,说明免疫失败。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血中一旦出现除抗HBs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为既往HBV感染。  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抗HBs和HBsAg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出,可能为抗HBs产生的早期,或属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变异所致。  3.HBeAg  HBeAg为HBcAg的可溶性成份,两者约有75%共同的氨基酸序列,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一般HBeAg阳性者,HBsAg亦为阳性。HBeAg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有时临床实验室可见到HBsAg(-)、抗HBs(+)、HBeAg(+)的模式,则很有可能在病毒编码HBsAg的基因区发生了突变。  4.抗HBe  当血清HBeAg转阴后,可出现抗HBe,两者同时阳性较少见。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这一点与抗HBs不同。  5.总抗HBc和抗HBcIgM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随后才发生抗HBc,总抗HBc包括抗HBcIgM、IgA、IgG和IgE等。抗HBcIgM在肝炎急性期呈高滴度,是判断急性乙肝的重要指标,随着急性乙肝的恢复,抗HBcIgM滴度(以及抗HBcIgA)降低乃至消失,如持续高滴度,常表明有慢性化倾向。在慢性活动性乙肝患者中,抗HBcIgM检出率及滴度亦较高,说明HBV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  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c在血中呈低滴度且与抗HBs同时存在,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6.乙肝“两对半”应用检测的误区  因为绝大部分HBV感染者只是携带者,但其同样会有免疫应答的产生,而得到不同的“两对半”结果模式。因此,从根本上讲,“两对半”结果的阳性,反映的只是感染了HBV,与临床病情较重之间可以说毫无因果关系。

热心网友

是大三阳.

热心网友

目前肝功能正常,若既往没有过肝功能异常史的话,只能说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最好不要喝酒抽烟,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不要感冒。每年肝功能及肝脏B超1-2次。若有条件到正规医院去行乙肝病毒DNA检查,若为阳性,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行“干扰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