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时在门前挂大红灯笼是什么意思?

热心网友

按民间的传统风俗,元宵(正月十五日)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其实,按字义解释,元宵并不代表正月十五一整天,只代表正月十五日晚上。正月十五应是元节,所谓元宵,应专指正月十五日晚上。 由于在我国民间元宵有挂灯笼观灯的传统习惯,所以元宵又有灯节之称。元宵这个名称还是汤圆的别名。据说,我国很多地方在元宵那天都有做汤圆来吃的习惯,是故把汤圆称为“元宵”。 粤东地区的客家人的元宵节比较独特。他们把元宵改称“赏灯”,赏灯日也不一定在正月十五,自正月初七至正月二十日期间,凡赏灯的村落,其热闹狂欢程度绝不比春节逊色。除龙狮队络绎不绝外,锣鼓声、鞭炮声亦不绝于耳。烟花放个不停,持续到次日凌晨。旧时的“赏灯”,还要到集镇“请”(购买)花灯回村。赏灯日的娱乐开支都由该村的“新丁”(即前一年出生的男孩)家里共同负担。 元宵佳节,最盛行的莫不过于挂灯笼了。此灯笼内中间必有一灯点亮,为节日增添风采。至若元宵要挂灯笼的来历,也有多种传说。一说是远古时代,天上有神鹤降临凡间后,被一猎人射伤,玉帝闻讯大怒,认为凡间之人大逆不道,要派天兵天将于正月十五日在人间四处纵火,以泄此恨,惩戒人类。一仙女不忍人间遭此劫难,给人间通风报信,并献计献策,希望人间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前后都挂上红灯以迷惑玉帝。到了正月十五前夕,有天兵禀报玉帝:“由于人间作孽,已火光冲天。”玉帝探头遥望,见人间遍地起火(灯笼),便不再派天兵天将报复人间。为纪念躲个这一劫难,于是便把正月十五挂红灯举措沿袭流传至今天。另有一说是黄巢起义时,首领黄巢化装成卖汤圆的商人进浑城,由于有人告密而受官兵追杀,受一户百姓人家保护方脱离险境。后来,黄巢带军正月十五日攻打浑城时,便派人告诉浑城的百姓,暗中挂红灯为号,免遭无辜骚扰。黄巢军进城后,凡挂红灯的都受到恩人对待。于是,挂红灯也成了避凶手法继而形成传统,保留到今天,成为元宵佳节的一大特色。。

热心网友

喜庆、吉祥

热心网友

免打扰!

热心网友

辟邪

热心网友

亮堂

热心网友

楼上说的对。补充:红色穿透力强,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让人产生兴奋感。所以,看见红色的灯笼,给人增添节日的喜悦气氛再合适不过。

热心网友

驱邪。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每逢除夕之夜出来见人就伤,“年”最怕火,所以,除夕之夜家家门口生火以驱“年”,人们怕火北风吹灭,就像办法用比较透光的东西把火遮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红灯笼。性质和作用也发生了转变,由驱邪转变为喜庆、吉祥。

热心网友

吉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