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坚白论 “坚、白、石、三,可乎?” 曰:“不可。” 曰:“二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无坚得白,其举也二;无白得坚,其举也二。” 曰:“得其所白,不可谓无白。得其所坚,不可谓无坚。而之石也,之于然,非三也?” 曰:“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者,无坚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得其坚也,无白。” 曰:“天下无白,不可以视石。天下无坚,不可以谓石。坚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 曰:“有自藏也,非藏而藏也。” 曰:“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盛盈,其自藏奈何?” 曰:“得其白,得其坚,见与不见离。不见离,一一不相盈,故离。离也者,藏也。” 曰:“石之白,石之坚,见与不见,二与三,若广修而相盈也,其非举乎。” 曰:“物白焉,不定其所白。物坚焉,不定其所坚。不定者兼,恶乎其石也?” 曰:“循石,非彼无石,非石无所取乎白。(坚、白)石不相离者固乎。然其无已。” 曰:“于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于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见焉,有不见焉。故知与不知相与离,见与不见相与藏。藏故,孰谓之不离?” 曰:“目不能坚,手不能白。不可谓无坚,不可谓无白。其异任也,其无以代也。坚白域于石,恶乎离?” 曰:“坚未与石为坚,而物兼。未与物为兼,而坚必坚─其不坚石、物而坚。天下未有若坚而坚藏。” “白固不能自白,恶能白石物乎?若白者必白,则不白物而白焉,黄黑与之然。” “石其无有,恶取坚白石乎?故离也。离也者,因是。” “力与知,果不若因是。且犹白以目见,目以火见,而火不见。则火与目不见而神见。神不见,而见离。” “坚以手,而手以捶,是捶与手知而不知。而神与不知。神乎,是之谓离焉。” “离也者天下,故独而正。”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是赵平原君门客。以上就是公孙龙的坚白论。他认为,一个又坚又白的石头,人之目只见其白,手只能拊其坚。
热心网友
楼上对坚白论的整个论证过程讲得较清楚了。在下再补充一下下。公孙龙的坚白论是一种诡辩式的论证,一个又坚又白的石头,人眼只见其白,手只能拊其坚,所以石头的坚和白是分开的,是一种词胜,只图以巧妙的言词胜人,不以事实和道理取胜,靠巧妙歪曲,标新立异的奇词怪论来胜人之口。刘向记载:邹衍对公孙龙的诡辩下过一个定论,最终导致公孙龙在优厚10年之后终被罢绌。这在司马迁"平原君传"有印证:及邹衍过赵,言至道,及绌公孙龙。具体如下:刘使邹衍过赵,平原君见公孙龙及其徒綦母子之属,论白马非马之辩,以问邹子。邹子曰:"不可。彼天下之辩,有理胜,词胜,而词胜为下。辩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抒意通旨,明其所谓,使人与知焉,不务相迷也。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及其烦文以相假,饰词以相悖,巧譬以相移,引人声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缴言纷争,而竞后息,不能无害君子。"坐皆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