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不早称帝?

热心网友

1。 当时汉室余威还在, 士大夫,各种贤士都是以当官,光宗耀祖为目的,拥力献帝不但能扩充自己阵营,还能打击敌人。(荀攸叔侄就是好例子, 马腾怎么死的大家应该都清楚,而且谁要是帮曹操的敌人,曹操只要来个抗拒天兵,意图造反的名号,到时抄家灭族还明正言顺),如果自己称帝,发的命令有谁会听? 当时群雄割据严重, 思想僵化, 而且汉室并没失去士大夫的心, 称帝的下场只会和袁术一样, 被群起而攻之。 2。 可以到处封赏官职,反正不要钱,还可以离间其他势力(刘备和吕布,一个死,一个被曹操软禁,好不容易得来的徐州都丢了),而且袁绍当时看出了献帝的好处,要来抢,结果不是随便封一个"大将军"就打发了。 如果自己称帝, 所有垂涎汉献帝的各方势力就会打着勤王的口号上洛阳,长安。 落个被十几路诸侯讨伐的下场。3。 汉献帝在手,随时可以逼他禅让,可是大家不要忘了,曹操首先是个改革家,政治家(五色棒,孝廉的例子), 有皇帝在手改革就名正言顺,说是皇帝下诏,各方势力都不敢说什么,说了就是冒犯天威,随便给你扣个造反的帽子,到时虽然上面的人不会介意,可那些底层武将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了。4。 当时也有忠于汉室的人在,如张扬等,为了不激怒这方面的势力,汉献帝是必要的存在。 。

热心网友

热心网友

曹操在大宴铜雀台不是说过吗?"若天命在吾,我愿为周文王"。这也是曹操最聪明的地方,因为如果他要是称帝的话,那么会引来所有诸候的反对,那他还怎么挟天子以令诸候呢?这样即使他称了帝也不会坐的安稳的。他这样做为了是把这个位子将来留给他的后代去完成去,就像后来司马一样,也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将来早晚有一天会达到这个目的的。

热心网友

其实。曹操是韩信投胎的。韩信没有叛汉却被刘邦以叛汉处死,是君负臣;所以曹操一直欺压刘邦投胎的献帝。就是报仇,并终身不反,以示其无叛汉之心。其子称帝加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补偿其功劳!

热心网友

前面几位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再来补充一下:曹操的手下,其实很多还是忠义之士,全因曹操打着“恢复汉朝”的旗号才为其卖命的。就连曹操想进位“魏王”的时候,他的手下主席谋士——荀或(这个字打不来)因为屡劝,曹操大怒斥责,结果荀或服毒自尽。曹操大悔,遂罢此事。可见,如果曹操称帝的话,手下反叛之人也会不少,那时何来统一中国?

热心网友

不是,个人以为曹操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政治家,军史家,他只所以不称帝,就是因为时机未到啊!如果他称帝的话,就会给他的统一大计有所影响,还有他想先灭蜀以后,等到一统天下时,他不称帝才怪呢?自古以成败论英雄啊!可惜他英年早逝~~~~~~~~

热心网友

基本同意俄阿哥。

热心网友

他笨!

热心网友

一,曹操之所以能发展壮大,首先就是打的“恢复汉朝”的旗号,这是他的根基,就和秦末项羽之父打着战国七雄的楚国一样的道理二,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以所谓的“帝诏”进行所谓的“东征西讨南伐”三,曹操在那无实权的皇帝面前,其实已经是帝了,用不着去争取那虚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曹操自己也明白的地位,而且,他有意把位留给他的儿子也是一件好事啊。就个司马三父子一样,何乐而不为呢?四,也许他是想统一全国之后在称帝,可惜没能实现就先挂了,可惜 也许是他怕背上一个千古骂名,为后人所不耻

热心网友

曹操是个实干家,地位已居王爵,天子只不过是个傀儡.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早称帝,百姓和汉室残余势力都不会支持他,这对他的统一霸业不利.而且当时东吴劝曹操当皇帝也是用心良苦.正如曹操自己所说"竖子想将孤在火上烤."曹操的一生,虽"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却真的不敢与人民为敌,这也是他的奸诈之处.

热心网友

曹操在未称帝的时候,中原的局势相当复杂,众多诸侯还奉汉朝为正统,他们虎视耽耽,曹操的“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是他政治上得意之作,因此不能称帝。而且他最终未称帝,只是在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赠曹操为魏武帝。

热心网友

曹操世代为汉臣,其祖宗更是当年有名的曹参,他不想留下千古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