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陵墓至今有没有发现呢?他的陵墓会不会真如传说中的那样呢?秦始皇的陵墓问题一直是个迷,至今仍没有一个正确或者准确的说法,有人说已经找到了,但是又没有确切的记载,那么究竟发现了没有,有没有哪一位高人晓得呢?最好是知晓内情的人吧!
热心网友
成龙的《神话》里不是已经有了吗?
热心网友
你是清朝人啊早都发现了之所以不发掘是因为现在还没有能力进行保护
热心网友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市约37公里。陵墓规模宏大,南倚骊山,北临渭水。陵墓为什么选在这里呢?古人们迷信风水宝地自不必说。1994年中央电视台报道说:地址学家根据卫星拍照的图片看。从骊山到华山正好像一条龙,秦始皇陵正好位于龙头眼睛的位置。成语“画龙点睛”之说,到底是古人有“高瞻远瞩”的本领,还是今人的附会之说,一时还搞不清楚。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姓赢名政,13岁即位,22岁亲理国事,由公元前230年起,10年内兼并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他在位时实行郡县制,统一法律、文字、货币、车轨和度量衡,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统一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他大修宫殿,焚书坑儒,残酷压迫老百姓。 为了死后安葬,秦始皇令丞相李斯征发70万人为他修建陵墓,大将章邯充任监工。最后终因楚霸王项羽入关和农民起义,秦王朝覆灭。 《史记·秦始皇本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沿骊山,及并天下,以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贵,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长久之。”从中可以看出陵墓规模之大,工程之繁和陈设之豪华。秦始皇在位36年,修陵墓36年,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病故,葬礼隆重可想而知。据推算,当时秦王国有2000万人口,70万人约占全国青壮年劳力的十分之一,劳民伤财,累死活埋劳工不计其数。其后,火焚人盗,地上建筑全毁。《水经注·渭水》记载说:“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中盗贼,销椁为铜”。 秦始皇陵到底埋有多少珍宝,至今还是个未知数。据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1994年答《人民日报》记者问时说:“的确,经过考古钻探和科学探测,发现秦陵封土下含贡量比普通土含贡量高60多倍,证明史书中关于秦陵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奇器珍怪徒藏满之’的记载不时没有根据的。” 当地人称秦陵为骊山园,在一片农田中,隆起的山丘就时秦始皇陵。陵园近8平方公里,由于2000多年的风雨剥蚀,陵高从原来的115米降到现在的50米左右。根据初步普查,陵园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呈方形,周长为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为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墙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俑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内外总计有400余座坑墓。据说,秦二世胡亥下令:所有修陵工匠和宫内未生子的宫女,悉数殉葬。1994年考古发现,葬坑有身负重伤、颅骨刀刺的遗骨多件,有人分析这是秦二世宫廷政变王室的受害者。秦始皇陵园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秦佣三座坑的兵马俑,铜车马佣只是发掘面市地一部分。 秦始皇陵本身,至今没有考古发掘,据考古学家袁仲一先生解释说:“它不像隋唐以后的帝王陵墓,有墓门墓道(如唐乾陵墓等),找到墓门就可以开启进入地宫或墓室,而是先挖出规模宏大切很深的墓穴,然后用一层层黄土填夯起来,不仅没有墓道墓门,而且土层中可能还有文物,如要发掘,就要将山丘般的陵冢层层剥挖,不仅工程十分浩大,而且也会破坏秦始皇陵墓本身,这是十分可惜的,而且也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宗旨相悖。”有没有不损坏秦陵而直接进入地宫进行发掘探密地办法呢?他回答说:“恐怕很长一段时期是没有办法的,只有寄希望于今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子孙后代的聪明才智了。” 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园,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 。
热心网友
秦始皇墓是座庞大地宫。就在离兵马俑不远的地方。中央电视台早有介绍。(2003-11-29 08:08:25)据新华社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质建筑的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用重力、磁法、高密度电法等物探、化探技术,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27日,通过验收的科技部“863”计划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说,根据本次测量探测,“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秦始皇真墓就在封土堆下 -------------------------------------------------------------------------------- 2003年11月28日11:54 新闻晚报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真墓就在秦始皇陵封土堆下面,石质建筑的墓室主体尚未坍塌进水。初步探测显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秦始皇墓室确实体现了“千古一帝”的气派。 “世界第八奇迹”秦始皇陵长期存在一系列疑问,如秦始皇真墓是否就在封土堆之下,墓室埋深多少,地宫结构尺寸怎样,墓室是否坍塌进水?我国科技工作者应用重力、磁法 、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测汞、测氡、测温和弹性波法等物探、化探技术,经过历时一年的勘查试验验证,终于揭开一系列秦始皇陵之谜。 27日通过验收《考古遥感和地球物理综合探测技术》详细、全面解答了有关秦始皇陵墓的诸多疑问。项目负责人、中国地质调查局研究员刘士毅说,本次测量探测到由地宫开挖后回填夯土引起的明显重力异常以及弹性波法反射异常,由开挖范围对应封土堆细夯土墙引起的明显磁异常,由墓室引起的高电阻率异常,开挖范围内汞异常,宫墙引起重力异常和绕射点异常。这些异常加上已知的墓道等,勾画出一个巨大地下建筑群轮廓。“只有真墓才可能有如此规模和配套的地下建筑群。因此,现在可以回答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秦始皇地宫、墓室就在封土堆之下。” 刘士毅说,初步评估,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开挖范围主体约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开挖范围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顶深海拔高程470米至480米,高15米左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50米。宫墙顶深海拔高程约471米,高约16米,宽约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125米。宫墙之上的细夯土墙与宫墙位置、范围基本一致,高约30余米。测量探测到的封土堆汞异常分布特点耐人寻味:北、东最强,南、西次之,北、西最弱。根据秦始皇墓内以水银模拟天下江河的传说加以推测,可能反映了秦朝时期中国人的江河地理概念。 刘士毅说,由于除磁法外,剖面稀少,未进行三维探测与反演,磁法的人为干扰未能全部消除等因素,本次测量只给出地宫建筑位置、埋深、大小、形状。至于墓室内所藏珍宝是否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以及是否被盗,是非到开挖之日无法解开的谜语。。
热心网友
找到了位置,但没有挖掘,因为以今天的科技水平挖掘了也无法保护,不过倒是给墓底下核磁共振过,非常庞大,且有三条环形水道由上至下排列,无法挖掘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秦始皇墓里有大量的金属汞,因为史记上说秦始皇用汞来做江河湖海,所以在修建墓穴是就注入了大量的汞,随着时间推移,里面充斥着汞蒸汽,打开墓穴很有可能造成危险,所以他老人家还没有被盗过墓呢
热心网友
全部的以前宫廷出版的书都说现在俪山的陵墓就是秦始皇的陵墓,但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民间传说都认为秦始皇并没有埋葬在那里.但因为现在的技术还不能保证陵墓中的文物在出土后的保护问题.所以,现在学术界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
热心网友
想干啥?盗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