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明白,响尾蛇导弹是哪时候研制成功的?

热心网友

几十年来,颇有威力的“响尾蛇”导弹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冲突,身影也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而事实上,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动式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它的诞生,也非同寻常。   没有支持 博士研制艰难开始   这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那时,二战刚结束,美国为了与苏联对抗,开始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为此,美军充分利用从德国获取的火箭技术,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在美国加州中国湖的海军武器中心,一位名叫威廉的博士很有头脑。当时,美国海军迷信大导弹,纷纷开发远程导弹,包括射程数百公里的导弹。那时,技术还相当原始,美国海军只是把一架战机里面掏空,安上高爆弹药,再装上无线电等飞行控制系统,那就是能飞几百公里的导弹了。威廉忽然想到,既然那么大的导弹可以攻击很远的地面目标和海上目标,为什么不“依葫芦画瓢”,进行比例缩小,开发对付苏联战机的空战导弹呢。况且,二战后期,德军战机已经使用火箭袭击盟军战机了。于是,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研制新型空战武器。   这是艰难的开始。当时,基地研制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大型武器计划的开发。威廉争取了很长时间,基地才同意他研制从未有过的红外空战导弹。为了保密,新的红外空战导弹计划代号为567号项目,经费也少得可怜。但威廉没有在意,开始不懈的努力。1950年,为了加强保密性,567号项目改名为612号项目。几年后,空战导弹初步成形。早期的该型导弹长近3米,直径120毫米多,弹体由铝管制成。弹头前端玻璃罩内是寻的系统,由一组硫化铅热感电池及聚焦光学部件构成。寻的段后面,是4片三角翼,可调控方向。导弹中段是爆炸段,由高爆炸药及引信组成。导弹后段,是火箭发动机,外加4片尾翼。   终获成功 三军争着抢宝贝   1952年,该型空空导弹开始秘密试射,前后试了13枚。由于技术不成熟,所有试验全部失败,导弹均没有击中目标。威廉博士不得不加紧改进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9月11日,第14枚该型导弹开始试射。一架A-1攻击机从机场升空后,飞到了试射空域。随后,飞行员按动了发射钮。空空导弹冒着火焰飞离而去。导弹开始自动搜索周围空域的红外信号,很快发现了一架QB-17靶机。导弹毫不犹豫地杀向靶机。随着空中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靶机顿时开了花,变成了火球。该型导弹第一次试射成功。海军武器中心大为高兴,认为这种武器不仅海军可用,空军和陆战队战机也可用。于是,基地给该型导弹正式编号为XAAM-N-7。其中,X代表试验阶段,AAM代表空空导弹,N代表海军。1955年该型导弹投入少量生产。由于军种矛盾,美国空军直到1955年6月才觉得该型导弹可以“为我所用”。然而,此时美国海军已开始为部署该型导弹作准备了。   对号入座 起名“响尾蛇”   这是美军第一种红外空战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美军为它起名字也格外谨慎。他们想到了一种凶猛的动物,就是响尾蛇。   在美国大陆,大有谈响尾蛇色变的味道。响尾蛇是以其特殊的红外感应系统捕食猎物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都会产生红外线。在电磁光谱中,红外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之间,可由透镜聚焦,也能透过非金属物质传至外界。响尾蛇一旦发现可疑红外线,就会迅速跟踪,然后迅速作出决断。一旦它觉得是可口的猎物,就会迅速发动袭击。美军秘密研制的这种空空导弹也是利用敌方战机发出的红外特征进行跟踪攻击的。因此,美军“对号入座”,试图借响尾蛇之名而扬导弹之威。于是,“响尾蛇”成了美军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的名字。1962年,为了统一名称,美军给“响尾蛇”空战导弹一个正式的编号AIM-9,一直使用到现在。

热心网友

出产一种剧动时能发出响声的毒蛇叫响尾蛇。这种绿黄色躯体上带菱形黑褐斑的毒蛇视力几乎为零,但它鼻子上面的颊窝器官却具有奇特的热定位功能,能感知出0。001℃的温差,且反应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即使一些小动物夜间处于睡眠状态,响尾蛇也可根据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迅速地感知它们的方位并敏快地捕杀之。美国导弹专家们熟谙仿生学。他们“师从”响尾蛇,研制出了会捕捉红外热辐射目标的近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也叫“响尾蛇”。 “响尾蛇”导弹家族没有毒蛇响尾蛇繁殖史那么古老。它起始于1949年,50多年间,已先后发展了AIM-9B、AIM-9C、AIM-9D、AIM-9G等多个型别,累计生产20多万枚,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多的空空导弹。在“响尾蛇”导弹家族中,除C型为雷达寻的外,其他型号都是红外寻的制导。那些红外寻的制导“响尾蛇”导弹的头部装有灵敏度很高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像响尾蛇一样,去捕获从目标那儿辐射出来的哪怕是微量的红外线。“响尾蛇”导弹参加了美军几乎所有的空战,战绩不小。美国传媒曾对“响尾蛇”的表现大加吹捧,有时如同把响尾蛇说成眼镜王蛇那般玄乎,然而近些年不吹了,因为美国空军发现“响尾蛇”已落后于俄罗斯的AA-11“箭手”近程空空导弹了。“箭手”具有“后射”能力,而“响尾蛇”却不能。 空战中,如果战机只能对前方的目标进行攻击,它的尾后就会成为易受攻击的薄弱部位。现代战机难以做到一直紧紧锁住敌机后方,空战专家便从导弹上打主意。这方面,俄罗斯走在了前头。为了保住美军的空战优势,针对近距离空战中要面临的高性能战机,美空军决定开发具有偏离轴线性能的格斗导弹,为此便抓紧改进“响尾蛇”。这便有了新世纪刚刚发展出的第4代“响尾蛇”,即AIM-9X。AIM-9X与其他型号“响尾蛇”有明显不同。它取消了稳定翼上的滚转副翼设计,采用推力向量控制。原“响尾蛇”导弹的火箭推进药、弹头与引信保留了,但飞行控制系统全部更新。它的先进的自动驾驶仪飞行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机动控制能力。飞行控制方式改变,带动了导弹外形改变。导弹弹身细长,长达3米,比2米多长的响尾蛇要长许多。导弹弹径127毫米,重85公斤。它只有4个很小的矩形尾翼。独特的外形设计使其与同种类型的空空导弹相比空气阻力几乎减少了一半,马赫数超过3,比以前各型号的“响尾蛇”导弹都快。 AIM-9X采用的新一代红外线导引头,具有在晴空下更高的目标辨识能力,能清楚分辨是人工热源还是自然热源。AIM-9X在飞向目标过程中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它已具有很好的偏离轴线射击能力,就是说不单会直线攻击,还能选择不同角度甚至向后方向攻击。因此,飞行员能选择更佳机会攻击目标。以前各个型号的“响尾蛇”只能在20度角的范围内寻找目标,而AIM-9X可以在90度角的范围内寻找目标,能防御敌机从尾后偷袭。 美军方称,美军现役的F-15C、F-16C、F/A-22和F/A-18C/D/E/F系列战机都要装设LAU-12X或LAU-7发射架。飞行员配发与AIM-9X“响尾蛇”导弹配套的头盔,以具备发射AIM-9X“响尾蛇”导弹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可使飞行员获得空战优势,也使飞行员的战斗能力有“质的飞跃”。AIM-9X是目前美军拥有的唯一一种可与俄罗斯AA-11“箭手”相较量的近程格斗的空空导弹。它在不久前完成了靶机测试,开始批量生产并服役,已经装备驻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基地的美空军第8航空队第12和第19战斗机中队。美空军计划采购5100枚AIM-9X,美海军计划采购5000枚AIM-9X。AIM-9X的服役期预计18年。(田龙生) 。

热心网友

都是军工专家

热心网友

老大,这么多人回答,我就跟!!!!!!!

热心网友

搞不明白,响尾蛇导弹是哪时候研制成功的?

热心网友

1967年10月7日,克格勃成功地从北约手中偷走了一枚当时最先进的AIM-9E“响尾蛇”导弹,就成为轰动一时的间谍事件。  1967年9月,联邦德国泽勒空军基地。温暖的阳光慷慨地洒向大地,警卫们则懒洋洋地靠着墙晒太阳。离他们200米远的跑道上静静的停放着一架F-104G“星”式战斗机,几名军械师正紧张的为其挂载AIM-9E“响尾蛇”空空导弹。

热心网友

在1953年9月11日成功试射

热心网友

1952年研制成功

热心网友

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研制。1952年该型空空导弹开始秘密试射。1955年该型导弹投入少量生产 起名“响尾蛇”。1962年美军给“响尾蛇”空战导弹一个正式的编号AIM-9,一直使用到现在。

热心网友

响尾蛇导弹是战争时发明的!!!!!!!!!!!

热心网友

出产一种剧动时能发出响声的毒蛇叫响尾蛇。这种绿黄色躯体上带菱形黑褐斑的毒蛇视力几乎为零,但它鼻子上面的颊窝器官却具有奇特的热定位功能,能感知出0。001℃的温差,且反应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即使一些小动物夜间处于睡眠状态,响尾蛇也可根据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迅速地感知它们的方位并敏快地捕杀之。美国导弹专家们熟谙仿生学。他们“师从”响尾蛇,研制出了会捕捉红外热辐射目标的近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也叫“响尾蛇”。 “响尾蛇”导弹家族没有毒蛇响尾蛇繁殖史那么古老。它起始于1949年,50多年间,已先后发展了AIM-9B、AIM-9C、AIM-9D、AIM-9G等多个型别,累计生产20多万枚,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多的空空导弹。在“响尾蛇”导弹家族中,除C型为雷达寻的外,其他型号都是红外寻的制导。那些红外寻的制导“响尾蛇”导弹的头部装有灵敏度很高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像响尾蛇一样,去捕获从目标那儿辐射出来的哪怕是微量的红外线。“响尾蛇”导弹参加了美军几乎所有的空战,战绩不小。美国传媒曾对“响尾蛇”的表现大加吹捧,有时如同把响尾蛇说成眼镜王蛇那般玄乎,然而近些年不吹了,因为美国空军发现“响尾蛇”已落后于俄罗斯的AA-11“箭手”近程空空导弹了。“箭手”具有“后射”能力,而“响尾蛇”却不能。 空战中,如果战机只能对前方的目标进行攻击,它的尾后就会成为易受攻击的薄弱部位。现代战机难以做到一直紧紧锁住敌机后方,空战专家便从导弹上打主意。这方面,俄罗斯走在了前头。为了保住美军的空战优势,针对近距离空战中要面临的高性能战机,美空军决定开发具有偏离轴线性能的格斗导弹,为此便抓紧改进“响尾蛇”。这便有了新世纪刚刚发展出的第4代“响尾蛇”,即AIM-9X。AIM-9X与其他型号“响尾蛇”有明显不同。它取消了稳定翼上的滚转副翼设计,采用推力向量控制。原“响尾蛇”导弹的火箭推进药、弹头与引信保留了,但飞行控制系统全部更新。它的先进的自动驾驶仪飞行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机动控制能力。飞行控制方式改变,带动了导弹外形改变。导弹弹身细长,长达3米,比2米多长的响尾蛇要长许多。导弹弹径127毫米,重85公斤。它只有4个很小的矩形尾翼。独特的外形设计使其与同种类型的空空导弹相比空气阻力几乎减少了一半,马赫数超过3,比以前各型号的“响尾蛇”导弹都快。 AIM-9X采用的新一代红外线导引头,具有在晴空下更高的目标辨识能力,能清楚分辨是人工热源还是自然热源。AIM-9X在飞向目标过程中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它已具有很好的偏离轴线射击能力,就是说不单会直线攻击,还能选择不同角度甚至向后方向攻击。因此,飞行员能选择更佳机会攻击目标。以前各个型号的“响尾蛇”只能在20度角的范围内寻找目标,而AIM-9X可以在90度角的范围内寻找目标,能防御敌机从尾后偷袭。 美军方称,美军现役的F-15C、F-16C、F/A-22和F/A-18C/D/E/F系列战机都要装设LAU-12X或LAU-7发射架。飞行员配发与AIM-9X“响尾蛇”导弹配套的头盔,以具备发射AIM-9X“响尾蛇”导弹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可使飞行员获得空战优势,也使飞行员的战斗能力有“质的飞跃”。AIM-9X是目前美军拥有的唯一一种可与俄罗斯AA-11“箭手”相较量的近程格斗的空空导弹。它在不久前完成了靶机测试,开始批量生产并服役,已经装备驻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基地的美空军第8航空队第12和第19战斗机中队。美空军计划采购5100枚AIM-9X,美海军计划采购5000枚AIM-9X。AIM-9X的服役期预计18年。(田龙生)。

热心网友

杀伤半径不会是8米这么点吧!

热心网友

好像是1947年就成功了吧

热心网友

上个世际90年代

热心网友

JAS-39“鹰狮”战斗机是瑞典航空航天工业集团SAAB公司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有单座的JAS 39A和双座教练型JAS 39A两种型种。JAS 39A的原型机于1988年12月9日首次试飞,生产型飞机于1993年3月4日首飞。预计在1993年到2002年之间,将向瑞典空军交付140架“鹰狮”战斗机,1995年开始取代现役的AJ37“雷”攻击型飞机。1997年第3批生产型“鹰狮”开始向瑞典空军交付,1998年将开始取代JA 37“雷”战斗机。“鹰狮”的潜在用户有芬兰等国。从JAS字意上不难了解到,“狮鹰”是一种“截击战斗/对地攻击/侦察”的多用途飞机。它已成为本世纪末“雷”式飞机的接替者,有称“北欧守护神”。双座的JAS 39B“鹰狮”原型机于1990年12月20日首飞,生产型飞机于1996年首飞,计划1998年开始交付。研制情况经过6年的努力,5架JAS39原型机于1988年12月出厂,并进行了首次试飞。遗憾的是由于当时飞行控制系统软件出了毛病,1989年2月2日在试飞时坠毁。此后,瑞典飞机制造公司重新修改了飞行控制软件解决了此问题。1992年9月8日,在英国伦敦市西南郊范堡罗机场,一架参展的JAS39战斗机腾空而起,直插蓝天,并表演了倒飞、斤斗、小半径盘旋、大迎角低速通场等一系列高难动作,博得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而如今JAS-39已发展成熟,开始批量装备瑞典国防军。按瑞典空军计划,到2001年共制造140架“鹰狮”,而更长远的打算是最终拥有300架“鹰狮”,以取代16个中队。设计特点JAS39的机身细长、有蜂腰,圆锥形头部略向下倾,有悬臂式大面积单垂尾。机身两侧为楔形进气口。飞机的机翼、进气道、起落架舱门均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占结构重量的30%)。机身安装一台推力为80千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从重量上看,该机可称得上“小巧玲珑”,与“雷”比较,几乎轻了一半。JAS39的外形采用切尖三角形中单翼近耦鸭式布局。鸭翼可与三角主翼互相作用,相互影响。最值得一提的是,JAS39安装了新型电子设备,称为D80系统。这个系统包括5部32位的多功能处理机:一部用于电子干扰设备;一部用于雷达;两部用于控制显示系统,还有一部用于飞机的中心处理设备。“鹰狮”具有多功能、高适应性特点,这关键在于先进科技与有效的人机工程相配合。轻巧而结实的结构(有1/4的复合材料),三角翼设计,人工强化与全天候线传飞控的飞行操纵,包含后燃器的发动机RM12(GEF404),高性能的轻型的雷达,还有其它系统,都以适于飞行员操作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特别的结构与飞行控制系统,有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能够维持飞行的平稳、顺畅;四余度的电传操纵系统提供了稳定的飞行状况,如减低湿气与强风的冲击,控制飞行姿势、高度、速度,自动取舍输入的资料,选择攻角、侧滑角及适应负载的晃动、防止旋转,以及侦测、攻击敌机的功能。因此“鹰狮”能在9G的情况下操控自如,配合优异的加速性能。机载武器及维护JAS39的武器除装备有l门27毫米“毛瑟”BK27航炮外,还有7个外挂点,其中翼尖挂点2个,两侧机翼下各2个桂点,机身下1个。翼尖挂点可挂“响尾蛇”、“天空闪光”等红外和雷达制导的空对空导弹。机翼下可挂重型空对舰导弹、空对地导弹、炸弹和侦察吊舱。目前正研究采用AIM-120“阿姆拉姆”先进中医空对空导弹或将“天空闪光”改主动导引头、把速度提高到4—5马赫的导弹配置方案。“鹰狮”的标准配备除毛瑟27毫米机炮外,机身与翼下各有2个及4个挂载点,可携带不同的空对空与空对地武器,此外,翼尖上可挂2枚响尾蛇导弹。适应弹性任务与综合作战的能力,提高了飞机的效能与存活率。“鹰狮”是以瑞典空军分散配置的原则所设计,从常设的主要空军基地到各个秘密地点,它们都以国内公路网作起降跑道,因此可以在战区内迅速出动,缩短反应时间,让入侵者措手不及。短场起降的要求影响了“鹰狮”的设计,这需要一套辅助动力机、内部测试系统、简单的低速操作与舰载机降落技术。“鹰狮”的鸭翼可用来加强减速效果。“鹰狮”的维修简易迅速:一组地勤人员,包括1位技师、5位助手,进行第二次升空的加油、再武装,过程不超过10分钟。内部测试以电脑控制的液压、气压及机械系统,能简单地作故障分析;内部的辅助动力机控制电力与液压,可以提供飞行员与航电装备之用。“简易维修”这样的信条,已深植于瑞典空军的观念中。为提高险恶天候与地形中的单机出击率,维修人员的工作时数与飞行时数之比,达到12:1,而上一代的多功能战机所需比例不到一半。最近因“鹰狮”的出现,才使三合一战机的设计成真。瑞典首架第四代战机,仅有其前任者重量的一半,却能携带同量的武器,有更长的寿命、更高的战斗效率与存活率。“鹰狮”每架售价约1.4亿瑞典币(4000万马克),包括维修的成本,每小时飞行成本约1.7万瑞典币(4700马克)。这样一种多功能,高性能战机,造价却如此低廉,的确是其他战机所无法比拟的。动力系统“鹰狮”的动力来源,是由通用电器F404—400发动机衍生改良的RM12发动机,这是由对发动机设计、试验积60年丰富经验的Volvo发动机公司所制成最适于瑞典需求的产品。RM12具有双轴而加大的低旁通比(Low—by—pass一ratio)涡轮扇,有3段风扇、7段高压压缩机,其中包含一些不同的固定片,由其中基本一段涡轮用于推进;后燃器则有使燃料活化的喷油管,并能将燃烧程度从极小自由调整到极大。由于瑞典空军的操作需要及鹰狮的单发动机设计,使Volvo与通用对F404的基本型作了改进。要能快速反应,必须有迅速升空应战能力及强大的推力。因控制系统与使用材料的改进,使后燃器效率显著提高:在静态试验中,推力增加了10%—达到8160公斤。新的高性能低压系统也有助于推力的增加,风扇与进气口都作了加强的设计,防范飞鸟的撞击。电子设备及座舱“鹰狮”的雷达系统由艾瑞克森雷达电子公司提供。与“雷”式战机所用雷达相比,PS一05/A的重量不及前者的2/3,但却有3倍以上的操作功能。基于空对空和对地攻击的设计需求,X波段雷达具有垂直偏光导被管。具有多种对空对地工作模式。空对空功能包括以不同波段作长距离搜索,多目标跟踪,短距离广角追踪搜索,与航炮及导弹相交连。此雷达可以同时指引搜索和跟踪几个目标,并且可以选择其中最危险的3个目标进行同时攻击。PS一05/A还提供了对海陆目标的摸索、追踪,以及对目标高解析度的描绘、测距;这些功能也适用于侦察任务,雷达的资料可以直接传回地面。艾瑞克森所出产的雷达系列中一直特别注意电子战能力,而这型雷达具有较低的旁波瓣,输出力高,还有不同的脉波重复频率的特性,并使用了反干扰技术。在座舱方面,EP-17电子显示系统是"鹰狮"拥有合适座舱的关键,3台俯视阴极射线显示飞行资料、活动地图以及雷达收到的信息、前视红外系统与电视画面、高清晰度抬头显示器,在22×28的屏幕上,显示电脑算出的敌方目标符号,并有荧幕符号。座舱里有3台显示器:一台显示电子活动地图;一台显示多功能传感器信息;还有一台代替机电飞行仪表。当JAS39在低空飞行时,如果出现危及飞行安全的各种障碍物,如高压线等,显示器将会显示出来,并指示飞机爬升。显示器还可以显示出地理和地形特征。3台显示器中,如果有一台失灵,那么其余的2台都能代替它显示需要的数据及图像。这套显示系统还连接了一台录像机,它可将显示系统显示的各种图像录在磁带上,飞机落地后可根据录像资料分析飞行员的训练情况。此外,艾瑞克森亦负责“鹰狮”的自动预警系统,这系统自成一体,并不需要驾驶员的特别干预。此系统还提供了完整而独立的电子作战功能,如自动终止通讯、发射干扰弹等。经济有效瑞典空军参谋长曾就JAS39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瑞典的地理位置,使‘鹰狮’必须负担多样化的工作。空军必须有能力在地图上的每一点集结,我们无法避免跑道被炸毁的危险,所以我们构建了绵密的道路网,来分散飞机的配置。"雷"和JAS39具有只需800米道路便可起降的短程起降能力。人员精简、装备齐全、简单编组的地面快速机动支援部队,可以很快地赶到这两种飞机的可能起降点,作第二次升空前的的所需准备。空中监测的地面基地的防卫亦是依照这种分散的方式。“拜现代科技所赐,‘鹰狮’有先进的气动力构型与电传操纵系统,机身更为灵巧;又有一套先进的武器系统,飞行员对这些特殊任务装备的操控非常容易。”鹰狮’使用的是单发动机,虽然有些国家认为单发动机飞机是安全上的隐患,不过从统计上而言,单发动机飞机的失事机率并不显著地高过双发动机飞机。因为目前大部分的事故都是由于人为疏失所造成的—至少在瑞典是如此。因此瑞典的飞行安全工作重点摆在人为疏失的防治。我们从50年代起便一直有使用单发动机飞机的传统。其他国家也有使用单发动机的,F—16就是典型的例子。当然,钟情于单发动机意味着对发动机可靠性的要求,如‘鹰狮’的发动机与进气口就经特别设计以防范飞鸟撞击。另外,在交换训练和寿命方面,单发动机战机明显地胜过双发动机战机。“鹰狮’配备了40台电脑,但飞行员并不需直接去管每台电脑,所有资料经过1553B增强数据总线而联接,机件间的协调非常有效,飞行员可以在座舱内取得他想要的资料,下正确的决定。”鹰狮’的空对空能力大部分归功于高性能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这能同时指挥数枚雷达导引导弹,去攻击视距外的不同目标。另外,虽然我们对于雷式战斗机使用的奥立岗30毫米机炮非常满意,但这对‘鹰狮’而言是太大了。毛瑟27毫米机炮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武器,它的尺寸对‘鹰狮’而言相当地合适。加上自动雷达导引锁定功能,结合在飞机的战斗系统中,使‘鹰狮’拥有了全方位的作战能力。以空对空导弹而言,"鹰狮"可携带AIM一9J/L型响尾蛇近距格斗导弹,我们正在挑选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法国的MICA和天空闪光导弹等。”拥有多功能,高效,经济的轻型战机,长久以来一直是各国空军的美梦;如今这些需求被“鹰狮”一一满足。“鹰狮”不仅达到了瑞典空军多功能、低成本的严格要求,也符合了多变的世界市场对飞机品质及能力日益提高的需要。JAS-39的重量约为F-22的50%、造价约F-22的25%,而综合作战能力却为F-22的60%,即使把后勤保障等需求计算在内,其性能价格比亦十分可观。虽然JAS-39载弹量不大,作战半径也有些不足,但是对于领土面积与瑞典相似的国家来讲选择JAS-39远比F-16和米格-29合适。JAs39即将交付给瑞典空军,对于它在未来的表现,人们拭目以待。JAS39的成功关键在于博采众长,善于采纳欧美最新技术为已用,并很好地解决了人机的对接问题。JAS39可通过全天候电传操纵在9G过载下飞行自如,且反应敏捷。SAAB公司以其数十年多来推出的一连串著名型号证明了它坚强实力。瑞典埃利克森公司(主承包商,负责系统综合、中央计算机和多功能显示器)英国费伦弟公司(子承包商,负责火控雷达的扫描机构和高速处理机)美国休斯公司(子承包商,负责衍射光学平视显示器)“鹰狮”战斗机的航空电子系统由座舱综合显示/控制分系统、数据处理分系统、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总线等组成,大约包括40万台计算机。世界上能自行研制歼击机的国家并不多,有数的几个国家中以色列、日本都是抄袭别人的作品;国产的歼八Ⅱ也是刚刚褪去了“米格”的影子。特别是第四代战斗机中除美俄外只有法国和瑞典分别研制了阵风和鹰鹫。尤其是瑞典以一个中小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在不伤害国民经济的情况下研制出如此出色的战斗机,实在是难能可贵。

热心网友

1952年研制成功

热心网友

“响尾蛇”导弹家族没有毒蛇响尾蛇繁殖史那么古老。它起始于1949年,50多年间,已先后发展了AIM-9B、AIM-9C、AIM-9D、AIM-9G等多个型别,累计生产20多万枚,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多的空空导弹。在“响尾蛇”导弹家族中,除C型为雷达寻的外,其他型号都是红外寻的制导。那些红外寻的制导“响尾蛇”导弹的头部装有灵敏度很高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像响尾蛇一样,去捕获从目标那儿辐射出来的哪怕是微量的红外线。“响尾蛇”导弹参加了美军几乎所有的空战,战绩不小。美国传媒曾对“响尾蛇”的表现大加吹捧,有时如同把响尾蛇说成眼镜王蛇那般玄乎,然而近些年不吹了,因为美国空军发现“响尾蛇”已落后于俄罗斯的AA-11“箭手”近程空空导弹了。“箭手”具有“后射”能力,而“响尾蛇”却不能。

热心网友

其实我不知道啦!

热心网友

“响尾蛇”导弹是西方国家空、海军用于近程格斗的一种导弹,是根据响尾蛇捕捉目标的本领研制出来的。自然界中的响尾蛇视力几乎为零,但它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却具有热定位功能,能感知出0.001摄氏度的温差,且反应时间不超过0.1秒。即使夜间的爬虫、小兽等处于睡眠状态,响尾蛇也可根据这些动物身体所发出的热能,迅速地感知它们的位置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就是根据响尾蛇的奇特功能,研制出了这种空空导弹。   1949年美国研制成功“响尾蛇”导弹。

热心网友

1952年研制成功1953年9月试射成功美国大陆,大有谈响尾蛇色变的味道。响尾蛇是以其特殊的红外感应系统捕食猎物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都会产生红外线。在电磁光谱中,红外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之间,可由透镜聚焦,也能透过非金属物质传至外界。响尾蛇一旦发现可疑红外线,就会迅速跟踪,然后迅速作出决断。一旦它觉得是可口的猎物,就会迅速发动袭击。美军秘密研制的这种空空导弹也是利用敌方战机发出的红外特征进行跟踪攻击的。因此,美军“对号入座”,试图借响尾蛇之名而扬导弹之威。于是,“响尾蛇”成了美军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的名字。1962年,为了统一名称,美军给“响尾蛇”空战导弹一个正式的编号AIM-9,一直使用到现在。 是艰难的开始。当时,基地研制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大型武器计划的开发。威廉争取了很长时间,基地才同意他研制从未有过的红外空战导弹。为了保密,新的红外空战导弹计划代号为567号项目,经费也少得可怜。但威廉没有在意,开始不懈的努力。1950年,为了加强保密性,567号项目改名为612号项目。几年后,空战导弹初步成形。早期的该型导弹长近3米,直径120毫米多,弹体由铝管制成。弹头前端玻璃罩内是寻的系统,由一组硫化铅热感电池及聚焦光学部件构成。寻的段后面,是4片三角翼,可调控方向。导弹中段是爆炸段,由高爆炸药及引信组成。导弹后段,是火箭发动机,外加4片尾翼。

热心网友

1952年研制成功1953年9月试射成功

热心网友

50年代研制的。

热心网友

美国研制的一种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也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空对空导弹,共有10多种改进型,也是实战中曾广泛使用和少数导弹之一,在越南战争、1982年马岛冲突和海湾战争战争中都使用过。 各型“响尾蛇”导弹(除C型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外)都采用红外制导,发射后导弹控制舱前面的导引探测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使导弹自动跟踪目标飞行,直至击中目标,可发射后不管。

热心网友

几十年来,颇有威力的“响尾蛇”导弹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冲突,身影也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而事实上,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动式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它的诞生,也非同寻常。   没有支持 博士研制艰难开始   这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那时,二战刚结束,美国为了与苏联对抗,开始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为此,美军充分利用从德国获取的火箭技术,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在美国加州中国湖的海军武器中心,一位名叫威廉的博士很有头脑。当时,美国海军迷信大导弹,纷纷开发远程导弹,包括射程数百公里的导弹。那时,技术还相当原始,美国海军只是把一架战机里面掏空,安上高爆弹药,再装上无线电等飞行控制系统,那就是能飞几百公里的导弹了。威廉忽然想到,既然那么大的导弹可以攻击很远的地面目标和海上目标,为什么不“依葫芦画瓢”,进行比例缩小,开发对付苏联战机的空战导弹呢。况且,二战后期,德军战机已经使用火箭袭击盟军战机了。于是,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研制新型空战武器。   这是艰难的开始。当时,基地研制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大型武器计划的开发。威廉争取了很长时间,基地才同意他研制从未有过的红外空战导弹。为了保密,新的红外空战导弹计划代号为567号项目,经费也少得可怜。但威廉没有在意,开始不懈的努力。1950年,为了加强保密性,567号项目改名为612号项目。几年后,空战导弹初步成形。早期的该型导弹长近3米,直径120毫米多,弹体由铝管制成。弹头前端玻璃罩内是寻的系统,由一组硫化铅热感电池及聚焦光学部件构成。寻的段后面,是4片三角翼,可调控方向。导弹中段是爆炸段,由高爆炸药及引信组成。导弹后段,是火箭发动机,外加4片尾翼。   终获成功 三军争着抢宝贝   1952年,该型空空导弹开始秘密试射,前后试了13枚。由于技术不成熟,所有试验全部失败,导弹均没有击中目标。威廉博士不得不加紧改进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9月11日,第14枚该型导弹开始试射。一架A-1攻击机从机场升空后,飞到了试射空域。随后,飞行员按动了发射钮。空空导弹冒着火焰飞离而去。导弹开始自动搜索周围空域的红外信号,很快发现了一架QB-17靶机。导弹毫不犹豫地杀向靶机。随着空中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靶机顿时开了花,变成了火球。该型导弹第一次试射成功。海军武器中心大为高兴,认为这种武器不仅海军可用,空军和陆战队战机也可用。于是,基地给该型导弹正式编号为XAAM-N-7。其中,X代表试验阶段,AAM代表空空导弹,N代表海军。1955年该型导弹投入少量生产。由于军种矛盾,美国空军直到1955年6月才觉得该型导弹可以“为我所用”。然而,此时美国海军已开始为部署该型导弹作准备了。   对号入座 起名“响尾蛇”   这是美军第一种红外空战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美军为它起名字也格外谨慎。他们想到了一种凶猛的动物,就是响尾蛇。   在美国大陆,大有谈响尾蛇色变的味道。响尾蛇是以其特殊的红外感应系统捕食猎物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都会产生红外线。在电磁光谱中,红外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之间,可由透镜聚焦,也能透过非金属物质传至外界。响尾蛇一旦发现可疑红外线,就会迅速跟踪,然后迅速作出决断。一旦它觉得是可口的猎物,就会迅速发动袭击。美军秘密研制的这种空空导弹也是利用敌方战机发出的红外特征进行跟踪攻击的。因此,美军“对号入座”,试图借响尾蛇之名而扬导弹之威。于是,“响尾蛇”成了美军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的名字。1962年,为了统一名称,美军给“响尾蛇”空战导弹一个正式的编号AIM-9,一直使用到现在。

热心网友

1950

热心网友

1980年正式服役。

热心网友

“响尾蛇”导弹风光背后的坎坷身世  聂云编译   几十年来,颇有威力的“响尾蛇”导弹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冲突,身影也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而事实上,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动式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它的诞生,也非同寻常。   没有支持 博士研制艰难开始   这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那时,二战刚结束,美国为了与苏联对抗,开始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为此,美军充分利用从德国获取的火箭技术,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在美国加州中国湖的海军武器中心,一位名叫威廉的博士很有头脑。当时,美国海军迷信大导弹,纷纷开发远程导弹,包括射程数百公里的导弹。那时,技术还相当原始,美国海军只是把一架战机里面掏空,安上高爆弹药,再装上无线电等飞行控制系统,那就是能飞几百公里的导弹了。威廉忽然想到,既然那么大的导弹可以攻击很远的地面目标和海上目标,为什么不“依葫芦画瓢”,进行比例缩小,开发对付苏联战机的空战导弹呢。况且,二战后期,德军战机已经使用火箭袭击盟军战机了。于是,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研制新型空战武器。   这是艰难的开始。当时,基地研制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大型武器计划的开发。威廉争取了很长时间,基地才同意他研制从未有过的红外空战导弹。为了保密,新的红外空战导弹计划代号为567号项目,经费也少得可怜。但威廉没有在意,开始不懈的努力。1950年,为了加强保密性,567号项目改名为612号项目。几年后,空战导弹初步成形。早期的该型导弹长近3米,直径120毫米多,弹体由铝管制成。弹头前端玻璃罩内是寻的系统,由一组硫化铅热感电池及聚焦光学部件构成。寻的段后面,是4片三角翼,可调控方向。导弹中段是爆炸段,由高爆炸药及引信组成。导弹后段,是火箭发动机,外加4片尾翼。   终获成功 三军争着抢宝贝   1952年,该型空空导弹开始秘密试射,前后试了13枚。由于技术不成熟,所有试验全部失败,导弹均没有击中目标。威廉博士不得不加紧改进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9月11日,第14枚该型导弹开始试射。一架A-1攻击机从机场升空后,飞到了试射空域。随后,飞行员按动了发射钮。空空导弹冒着火焰飞离而去。导弹开始自动搜索周围空域的红外信号,很快发现了一架QB-17靶机。导弹毫不犹豫地杀向靶机。随着空中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靶机顿时开了花,变成了火球。该型导弹第一次试射成功。海军武器中心大为高兴,认为这种武器不仅海军可用,空军和陆战队战机也可用。于是,基地给该型导弹正式编号为XAAM-N-7。其中,X代表试验阶段,AAM代表空空导弹,N代表海军。1955年该型导弹投入少量生产。由于军种矛盾,美国空军直到1955年6月才觉得该型导弹可以“为我所用”。然而,此时美国海军已开始为部署该型导弹作准备了。   对号入座 起名“响尾蛇”   这是美军第一种红外空战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美军为它起名字也格外谨慎。他们想到了一种凶猛的动物,就是响尾蛇。   在美国大陆,大有谈响尾蛇色变的味道。响尾蛇是以其特殊的红外感应系统捕食猎物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都会产生红外线。在电磁光谱中,红外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之间,可由透镜聚焦,也能透过非金属物质传至外界。响尾蛇一旦发现可疑红外线,就会迅速跟踪,然后迅速作出决断。一旦它觉得是可口的猎物,就会迅速发动袭击。美军秘密研制的这种空空导弹也是利用敌方战机发出的红外特征进行跟踪攻击的。因此,美军“对号入座”,试图借响尾蛇之名而扬导弹之威。于是,“响尾蛇”成了美军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的名字。1962年,为了统一名称,美军给“响尾蛇”空战导弹一个正式的编号AIM-9,一直使用到现在。

热心网友

50年代初期。

热心网友

“响尾蛇”导弹是西方国家空、海军用于近程格斗的一种导弹,是根据响尾蛇捕捉目标的本领研制出来的。自然界中的响尾蛇视力几乎为零,但它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却具有热定位功能,能感知出0.001摄氏度的温差,且反应时间不超过0.1秒。即使夜间的爬虫、小兽等处于睡眠状态,响尾蛇也可根据这些动物身体所发出的热能,迅速地感知它们的位置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就是根据响尾蛇的奇特功能,研制出了这种空空导弹。   1949年美国研制成功“响尾蛇”导弹。

热心网友

战争时候

热心网友

好几十年了。

热心网友

响尾蛇导弹是战争时发明的

热心网友

1952年

热心网友

20世纪50年代,冷战的产物

热心网友

出产一种剧动时能发出响声的毒蛇叫响尾蛇。这种绿黄色躯体上带菱形黑褐斑的毒蛇视力几乎为零,但它鼻子上面的颊窝器官却具有奇特的热定位功能,能感知出0。001℃的温差,且反应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即使一些小动物夜间处于睡眠状态,响尾蛇也可根据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迅速地感知它们的方位并敏快地捕杀之。美国导弹专家们熟谙仿生学。他们“师从”响尾蛇,研制出了会捕捉红外热辐射目标的近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也叫“响尾蛇”。 “响尾蛇”导弹家族没有毒蛇响尾蛇繁殖史那么古老。它起始于1949年,50多年间,已先后发展了AIM-9B、AIM-9C、AIM-9D、AIM-9G等多个型别,累计生产20多万枚,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多的空空导弹。在“响尾蛇”导弹家族中,除C型为雷达寻的外,其他型号都是红外寻的制导。那些红外寻的制导“响尾蛇”导弹的头部装有灵敏度很高的红外线探测器,能像响尾蛇一样,去捕获从目标那儿辐射出来的哪怕是微量的红外线。“响尾蛇”导弹参加了美军几乎所有的空战,战绩不小。美国传媒曾对“响尾蛇”的表现大加吹捧,有时如同把响尾蛇说成眼镜王蛇那般玄乎,然而近些年不吹了,因为美国空军发现“响尾蛇”已落后于俄罗斯的AA-11“箭手”近程空空导弹了。“箭手”具有“后射”能力,而“响尾蛇”却不能。 空战中,如果战机只能对前方的目标进行攻击,它的尾后就会成为易受攻击的薄弱部位。现代战机难以做到一直紧紧锁住敌机后方,空战专家便从导弹上打主意。这方面,俄罗斯走在了前头。为了保住美军的空战优势,针对近距离空战中要面临的高性能战机,美空军决定开发具有偏离轴线性能的格斗导弹,为此便抓紧改进“响尾蛇”。这便有了新世纪刚刚发展出的第4代“响尾蛇”,即AIM-9X。AIM-9X与其他型号“响尾蛇”有明显不同。它取消了稳定翼上的滚转副翼设计,采用推力向量控制。原“响尾蛇”导弹的火箭推进药、弹头与引信保留了,但飞行控制系统全部更新。它的先进的自动驾驶仪飞行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机动控制能力。飞行控制方式改变,带动了导弹外形改变。导弹弹身细长,长达3米,比2米多长的响尾蛇要长许多。导弹弹径127毫米,重85公斤。它只有4个很小的矩形尾翼。独特的外形设计使其与同种类型的空空导弹相比空气阻力几乎减少了一半,马赫数超过3,比以前各型号的“响尾蛇”导弹都快。 AIM-9X采用的新一代红外线导引头,具有在晴空下更高的目标辨识能力,能清楚分辨是人工热源还是自然热源。AIM-9X在飞向目标过程中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它已具有很好的偏离轴线射击能力,就是说不单会直线攻击,还能选择不同角度甚至向后方向攻击。因此,飞行员能选择更佳机会攻击目标。以前各个型号的“响尾蛇”只能在20度角的范围内寻找目标,而AIM-9X可以在90度角的范围内寻找目标,能防御敌机从尾后偷袭。 美军方称,美军现役的F-15C、F-16C、F/A-22和F/A-18C/D/E/F系列战机都要装设LAU-12X或LAU-7发射架。飞行员配发与AIM-9X“响尾蛇”导弹配套的头盔,以具备发射AIM-9X“响尾蛇”导弹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可使飞行员获得空战优势,也使飞行员的战斗能力有“质的飞跃”。AIM-9X是目前美军拥有的唯一一种可与俄罗斯AA-11“箭手”相较量的近程格斗的空空导弹。它在不久前完成了靶机测试,开始批量生产并服役,已经装备驻阿拉斯加埃尔门多基地的美空军第8航空队第12和第19战斗机中队。美空军计划采购5100枚AIM-9X,美海军计划采购5000枚AIM-9X。AIM-9X的服役期预计18年。(田龙生) 。

热心网友

法国“海响尾蛇”舰对空导弹 这是一种全天候近程舰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它是由陆用型“响尾蛇“移植到舰上的,主要用来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和直升机和攻击,其改进型具有反掠海反舰导弹的能力。 1980年正式服役。有效射程700至8500米,有效射高为4至3000米,全弹长2.94米,弹径0.156米,全弹质量87千克,最大飞行速度2.3倍音速。战斗部为破片聚焦型,最大杀伤半径8米,采用雷达或红外跟踪,无线电指令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