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宝宝一周岁可能夜间着凉发烧了,掖温38.5,在家吃两天牛黄酸,温度没降下来,第三天去医院看医生,肛温39.4,白细胞14.5万,咽红,医生说是细菌感染了要挂水,考虑副作用大没挂,配了泰诺林、希刻劳(头孢),回来吃两天温度还是降了又升,宝宝精神很差,睡眠不好,一会儿就醒,整夜哭闹不安,原来也发烧过几次温度也高都照样玩耍,不象这次这么烦躁痛苦,父母说要赶紧挂水去,我考虑副作用大不想挂,请问吃药和挂水的效果一样吗,如果今天再退不下来是不是该去挂水了,看着宝宝受罪心里真是难受,还有宝宝经常发烧是什么原因呢,需要补充什么营养吗

热心网友

发烧5天经服药或打针未能退烧,就需要到医院检查发烧的原因。一般情况下治病先口服药,再打针。根据情况静脉用药,静脉用药效果比口服快。 病愈后经常户外活动,必要时考虑肌注2—3次丙种球蛋白(每日一次)以增强抵抗力。

热心网友

挂盐水好的快,但不能用太好发药,要不然再用其它药就无效了。医生后说的,听医生的

热心网友

白细胞高,要挂水,吃药太慢,时间长了容易转成气管炎或肺炎.快点去吧.白细胞4000---10000才正常 .

热心网友

象这种情况肯定要去医院吊针了,否则烧坏脑子不得了。

热心网友

吃药和挂水效果一样,不过作用起效时间不一样。药物是通过吸收到血液中起效的,挂水直接进入到血液,起效快一些;吃药需通过胃肠吸收至血液,所以起效会慢一些。生病发烧,不论吃药挂水都是需要一个恢复过程的。就是说,即使挂水,也不会立杆见影,也是会需要一两天时间才会看到效果的。你们已经吃了两天药了,是吗?只要药物对症,继续服药,应该快有效果了。这时候再挂水,意义不大。一般如果吃药3~5天仍然不见效...

热心网友

吃药和挂水效果一样,不过作用起效时间不一样。药物是通过吸收到血液中起效的,挂水直接进入到血液,起效快一些;吃药需通过胃肠吸收至血液,所以起效会慢一些。生病发烧,不论吃药挂水都是需要一个恢复过程的。就是说,即使挂水,也不会立杆见影,也是会需要一两天时间才会看到效果的。你们已经吃了两天药了,是吗?只要药物对症,继续服药,应该快有效果了。这时候再挂水,意义不大。一般如果吃药3~5天仍然不见效,甚至病情更重的话,应考虑换药。宝宝经常发烧,可能是免疫力比较弱。平时注意饮食,食物多样,营养均衡,也可以到儿保查查体内是否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有针对性地补充。饮食营养保证了,还要适当地增加活动量,增强孩子的体质。吃好、睡好、运动好、心情好,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热心网友

对新生儿发热,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首先应该调节居室的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就有利于散热降温。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温水拭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

热心网友

对新生儿发热,最好采用物理降温法,不要轻易使用各种退热药,以防产生毒性反应。首先应该调节居室的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比如打开门窗或利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就有利于散热降温。也可采用冰或冷水敷头颈、腋下及双侧腹股沟的退热方法。冰敷时,冰袋外需裹一层布,以防局部皮肤冻伤。用35-40%的酒精或30℃的温水拭浴,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加速水分的蒸发,也是一种相当简单的退热方法。酒精拭浴时,要注意不要拭浴头面及胸部。物理降温方法的疗效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退热药。 小儿发烧时,应经常喂些白开水或糖水,饮水可补充因发热而蒸发的水分。饮水后出汗,水分的蒸发又可帮助退热。此外,排尿增多也可使部分热量由尿液带出,加速退热。 小儿发热,只是各种疾病的一个表现。无热,不一定无病,热退也不等于疾病已经痊愈。所以,当小儿发热时,关键在于对原发病的治疗,而不仅仅是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