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尽量别按揭购车  贷款消费并不意味超前消费,只是因人而异设计的理财方式而已。它首先是以自身实力为前提,否则最后不仅透支金钱还透支信誉,那可就没救了。贷款买车首先要算算账,贷款金额10万元,贷款期限5年,按揭最终付款为12万元左右。如果你每月用车费用1500元加上还债,就大约在车上每月支付3500元,每月没有1万元收入是日子不好过的。一般说来,我觉得除了要量力而行外,收入变化不大但有余钱的兄弟最好不首选贷款购车。  外行别买二手车  我觉得购买二手车是工薪族购车的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这和撞大运有相似的地方,也就是说,二手车的来源很关键,黑车、脏车和来路不明的车坚决不要买。  如果是朋友或单位换车,你对这车有了解,价格合理,那就可以买了。如果你是外行或买第一辆车,自己有不熟悉车的维修,最好不要买二手车。另外,建议不要买出租车淘汰下来的二手车。考虑到二手车的二手价和保值性,一般来说,社会保有量大的二手车价格相对稳一些。当然,十全十美的二手车是不大可能遇到的。  该出手时再出手  首先要了解当前的车市情况和各车的降价、打折情况,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考虑在什么价位出手。你要牢记这一条:价位越高的车,降价空间越大,经济车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选择正确的时机?你可根据排量作降价图,横坐标为事件,纵坐标为价格。排量越小,降价图的曲线越平缓。价格突然走低后,曲线向下急走后趋于平缓的位置应当是买车的较好时机。从时间上讲,每年从第三季度,是新款车型上市集期,各类汽车博览会或者新促销活动也更为频繁,第三季度后期和第四季度初,是购车好时机。  排量够用就行  尽管汽车秀一场比一场精彩,我们应坚守着理智的防线:该出手时再出手。在价格相对一致的情况下,选择经济型车还是应把注意力多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比上:排量的大小;主动与被动安全系统,如制动系统是否先进、是否带ABS、车身的坚固程度或是否配备安全气囊等;油耗指标,再适当考虑其他配置。  工薪族买车,排量够用就行了。如果每百公里多用2升油,一年就要增加1000元的成本,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差不多够一年维修、保养的费用。对工薪族来说,买车更应该重视品质。一般来说技术成熟,在本土经过长期考验的车子值得考虑。对于新车,不是绝对不能买,但是要慎重。  。

热心网友

对于一般家庭而言,车辆就是为了代步,其次是满足交际需要。所以选择车辆的首要前提应该是实用。而现在不少家庭(尤其是年轻的夫妻)考虑的热点却是:外型起码要新款,不能像“老三样”;车型要够大,既能坐得舒服又能放多些行李;如果车速、提速越快就更好;像CD是必不少的,能有DVD、电动天窗就更好……。因此,不少家庭是非三厢不看,非“超酷”的运动款不选,配置过低的不要。反而将关键的购车需求给忘记了,其实,发动机、底盘、变速系统及安全装备才是一辆车最关键所在。我们一天呆在车上的时间有多少,许多配置如车载DVD、电加热座椅等我们又有多少机会会利用到,这些配置又能为我们产生多少效应,没了这些配置或功能我们又会少多少生活情趣?   误区二: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现在不少家庭是这样购车的:全部可支配的现金、存款合计一下,除了家庭、小孩的正常开支扣除外,剩下的就是购车的款项了。目前,普通家庭而言基本锁定的价位都是12万元以内的车辆,但这样价位的车辆与15万元左右的车辆真的是差了一个档次,况且15万元的车辆无论是从外观、品牌、配置来说又是那么令人心动,所以,有不少家庭两夫妻决定咬一咬牙,借几万元,要买就一步到位。由于日后养车还需要一笔费用,再加上还购车借的钱,肯定会给家庭造成日后的经济压力。如果当初倾家庭全部财力购买的爱车,几个月后大幅降价,那心理上的失落感将会更大。   误区三:购车帐精打细算,用车账一片模糊   购置一辆车要花多少钱,许多人是算得清清楚楚的,甚至还不惜时间精力跑遍了城里的众多销售点,费尽口舌与卖车的先生、小姐讨价还价,车拿到手后还张罗着四处游玩。几个月下来才发现原来停车费是这么贵的:回家停车要交钱,到单位上班还要交钱;开车郊游的吃喝、门票要交钱,来回的高速公路还要交钱;车辆的油耗比说明书上介绍的高出一大截,原先计算十天加一次油,现在六天就要去趟加油站。此外,养路费、保险、交警罚单、验车、保养、洗车、修车等等都需要你交钱。而你仅仅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每月的薪水就是那死数。  因此,对于准备购车的工薪家庭,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如下忠告:首先,将你现有的现金与存款,除了正常的生活与小孩的开支外,再留下30%做为家庭备用,剩余的款项,可用三分之二用来买车,三分之一用来养车。其次,尽可能是选择小轿车,SUV如果不是必需的,就别选了,尽管还算便宜,但却是油老虎。小轿车当中也尽可能选油耗较低的,管它是三厢还是两厢。另外,配置实用就行,什么CD、DVD,什么天窗、真皮座椅等等全让它给当老板的人留着吧,我们要的是只保证安全的配置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