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钞票是世界上数量最大、交换最快、流通最广、携带病菌最多的东西,据专家检验发现,长期流通的旧钞票上有细菌、病菌、霉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等型种,是细菌和病毒的最大传染源。
热心网友
很多
热心网友
纸币于社会中的广泛流通,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污染源。从卫生的角度来说,它对人体的危害并不亚于“四害”之一的苍蝇。 纸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张钞票,可能一昼夜之间随同来往人员带到天南海北。它从银行出纳员,到取款、用款、收款人员,在流通过程中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手。有些人习惯不良,蘸点唾沫捻数。如果是感冒、流感、鼻炎、咽炎、气管炎、中耳炎、腹泻、肝炎、化脓感染、肠道寄生虫病、传染性皮肤病、某些性病的病人,其手上沾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便很容易污染到钞票上。同时,通过购物、买菜、买鱼、就医、抚摸等等环节付钞找零,钞票又受到来自各种物体上的污染。或多或少的钞票一一清点,归款存入银行或储蓄网点,储蓄员又一一清点入账。有人支取时,储蓄员又一一清点,发放出去……如此流通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张钞票在流通过程中,就印上了千千万万人的手污、物污,直至磨损、毁坏到影响流通使用而回收时为止。 某卫生部门曾从纸币上检测到多种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如在一张一元人民币上,带着的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以及肝炎病毒等。在检测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2.4%,大肠杆菌检出率为32。58%,大肠菌群检出率高达72.46%,变形杆菌检出率达63.38%,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的检出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张货币带菌达118万个。有报道称,从每平方厘米纸币上检查发现,染有细菌最低为7000个,最多达11万个。在钞票上可以发现的污染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轮状病毒、甲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人乳头瘤病毒,以及其他不致病的细菌,可达数十种之多。 卫生专家指出,货币不但能传播多种病菌引发常见病,而且还会传播病毒性肝炎和寄生虫病。首当其冲受到货币污染之害者,恐怕是天天与货币打交道的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里的收款人员,据卫生人员在检测中发现,一个银行出纳员工作一个半小时之后,手上带菌量竟达300多万个;售货员、收款员每天大量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货币,他们的手上身上也免不了沾染大量来自货币上的细菌。土耳其一所大学医学院发表的一项对出纳人员的调查显示,这些人的血液中含有异常高的黄疸病菌。某市近年观察发现,在各型肝炎中,银行储蓄员的感染都高于其他人群,甲肝感染率为73.8%(平常人对照为69.2%),乙肝为52.6%(对照为27。5%),丙肝为6.56%(对照为0),戊肝为4.92%(对照为0.83%),储蓄员肝炎的感染比其他人群最高达6倍。而且,随着储蓄员的工作年限延长,肝炎的感染率同步升高,比如,乙肝表面抗原(可作为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20至29岁的储蓄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6%,30至39岁者为32.1%,40至49岁者为38。5%,50岁以上者达到100%。这说明接触钞票年限越长,感染肝炎的机会就越多。 另外,货币的使用者也免不了受到污染之害,尤其是有些人在使用和收藏货币时,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最易感染病菌和病毒。 。
热心网友
纸币于社会中的广泛流通,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污染源。从卫生的角度来说,它对人体的危害并不亚于“四害”之一的苍蝇。 纸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一张钞票,可能一昼夜之间随同来往人员带到天南海北。它从银行出纳员,到取款、用款、收款人员,在流通过程中不知要经过多少人的手。有些人习惯不良,蘸点唾沫捻数。如果是感冒、流感、鼻炎、咽炎、气管炎、中耳炎、腹泻、肝炎、化脓感染、肠道寄生虫病、传染性皮肤病、某些性病的病人,其手上沾染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便很容易污染到钞票上。同时,通过购物、买菜、买鱼、就医、抚摸等等环节付钞找零,钞票又受到来自各种物体上的污染。或多或少的钞票一一清点,归款存入银行或储蓄网点,储蓄员又一一清点入账。有人支取时,储蓄员又一一清点,发放出去……如此流通循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张钞票在流通过程中,就印上了千千万万人的手污、物污,直至磨损、毁坏到影响流通使用而回收时为止。 某卫生部门曾从纸币上检测到多种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如在一张一元人民币上,带着的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以及肝炎病毒等。在检测中,沙门氏菌检出率为22.4%,大肠杆菌检出率为32。58%,大肠菌群检出率高达72.46%,变形杆菌检出率达63.38%,其他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的检出率也相当高。平均每张货币带菌达118万个。有报道称,从每平方厘米纸币上检查发现,染有细菌最低为7000个,最多达11万个。在钞票上可以发现的污染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轮状病毒、甲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人乳头瘤病毒,以及其他不致病的细菌,可达数十种之多。 卫生专家指出,货币不但能传播多种病菌引发常见病,而且还会传播病毒性肝炎和寄生虫病。首当其冲受到货币污染之害者,恐怕是天天与货币打交道的银行工作人员和商店里的收款人员,据卫生人员在检测中发现,一个银行出纳员工作一个半小时之后,手上带菌量竟达300多万个;售货员、收款员每天大量接触来自五湖四海的货币,他们的手上身上也免不了沾染大量来自货币上的细菌。土耳其一所大学医学院发表的一项对出纳人员的调查显示,这些人的血液中含有异常高的黄疸病菌。某市近年观察发现,在各型肝炎中,银行储蓄员的感染都高于其他人群,甲肝感染率为73.8%(平常人对照为69.2%),乙肝为52.6%(对照为27。5%),丙肝为6.56%(对照为0),戊肝为4.92%(对照为0.83%),储蓄员肝炎的感染比其他人群最高达6倍。而且,随着储蓄员的工作年限延长,肝炎的感染率同步升高,比如,乙肝表面抗原(可作为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20至29岁的储蓄员,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6%,30至39岁者为32.1%,40至49岁者为38。5%,50岁以上者达到100%。这说明接触钞票年限越长,感染肝炎的机会就越多。 另外,货币的使用者也免不了受到污染之害,尤其是有些人在使用和收藏货币时,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最易感染病菌和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