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春秋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秦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②秦:开通了秦渠、灵渠和江南运河。③两汉:农田水利地区性特色明显A。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著名工程有六辅渠、白渠、龙首渠等。B。江淮和江汉之间以修治天然陂池为主,著名工程有六门陂。C。东南以排水筑堤、变湿淤之地为良田为主,著名工程有鉴湖等。D。西北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曹魏修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提塘。北魏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⑤隋唐: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立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⑥五代十国:兴修水利工程,如南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⑦元: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到了明清,好像就没有什么有重大意义的水利工程了,不过在明清时期,曾大力整治过黄河。
热心网友
郑国渠,都江堰,灵渠, 《史记·河渠书》记载:“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水工郑国)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芍陂(què bēi),淮河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南约六十余里,相传为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执政官名,其位相当于相)孙叔敖兴建。芍陂一带是楚国的农业区,当地地形较低,夏秋山洪暴发,常出现洪涝灾害,而一旦雨少又易干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洼地引水(今淠河)、肥水(今东淝河)汇聚成湖,涝时蓄洪,旱时灌溉,成为一个古老的水库,因陂在白芍亭以东,故名。另一说认为,芍陂约建于战国时期。孙叔敖主持兴建的期思陂在今河南省固始、商城一带,而杜佑的《通典》误以为期思陂即芍陂。教材取前说。东汉时,王景曾对芍陂加以疏浚。曹魏又派人“兴治芍陂”“以溉稻田”。宋元以后逐渐堙废。今安丰塘是古代芍陂的残存部分。 西门豹渠,战国初期魏国邺县令西门豹兴建的引漳水灌邺工程(今河北省临漳县)。在西门豹的指挥下,当地人民开渠12条,引漳河水灌田,使含盐碱成份过高的土地成为良田。一百多年后,魏襄王任命史起为邺县令,再次开渠引漳水灌溉,经魏国的长期治理,当地农业得到很大发展。。
热心网友
郑国渠,都江堰,灵渠,大运河,著名的就这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