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了
热心网友
反物质是物质的镜像。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又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而有一定的磁性。所谓物质的镜像,就是还有一种质子带有负电,叫反质子;还有一种电子带正电,叫反电子;也还有一种磁性正好与前面所说的中子相反的中子。这些统称为反物质。 反物质和物质水火不相容,一旦相遇,就相互吸引、碰撞而全部转化为光。一克反物质与一克物质碰撞而湮灭时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2个小时发出的能量总和。 通常物质中没有发现过反物质,即使在实验条件下,反质子也一瞬即逝。如果要获得一克反物质,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至少要花10亿美元的费用;目前的储藏、运输也很困难。然而,科学家认为,反物质在未来可能是人类不可估量的能源。 宇宙间有许多物质即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它们就是所谓的“暗物质”。暗物质在宇宙的组成中占24%。不过,说到底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东西,如今仍不十分清楚。理论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预言,目前流行的看法是,暗物质可能是某种或某些相互作用极弱的重粒子,在已知的粒子中,最有可能是暗物质的就是微中子。这种粒子的作用很弱,可以穿越地球,而且数量很多。按照宇宙学的理论,平均每立方厘米中约有100个微中子,这就是说,在你身体的范围里,少说也有10万个微中子。。
热心网友
反物质这个概念,听起来似乎是科幻小说家杜撰出来的。其实,世界上确实存在着反物质,反物质是由反粒子构成的,而反粒子与我们认识的电子、中子和质子等相似,只是电荷相反。有些科学家猜想,在整个宇宙中,物质和反物质是以同等数量存在的。只是,反物质集中在遥远的星系里,与由普通物质组成的星系相距亿万里。 那么暗物质又是什么东西呢? 1915年,爱因斯坦根据他的相对论得出推论:宇宙的形状取决于宇宙质量的多少。他认为,宇宙是有限封闭的。如果是这样,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必须达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负30次方克。但是,迄今可观测到的宇宙的密度,却比这个值小100倍。也就是说,宇宙中的大多数物质“失踪”了,科学家将这种“失踪”的物质叫“暗物质”。 一些星体演化到一定阶段,温度降得很低,已经不能再输出任何可以观测的电磁信号,不可能被直接观测到,这样的星体就会表现为暗物质。这类暗物质可以称为重子物质的暗物质。 还有另一类暗物质,它的构成成分是一些带中性的有静止质量的稳定粒子。这类粒子组成的星体或星际物质,不会放出或吸收电磁信号。这类暗物质可以称为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 天文学的观测表明,宇宙中有大量的暗物质,特别是存在大量的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据天文学观测估计,宇宙的总质量中,重子物质约占2%,也就是说,宇宙中可观测到的各种星际物质、星体、恒星、星团、星云、类星体、星系等的总和只占宇宙总质量的2%,98%的物质还没有被直接观测到。在宇宙中非重子物质的暗物质当中,冷暗物质约占70%,热暗物质约占30%。 标准模型给出的62种粒子中,能够稳定地独立存在的粒子只有12种,它们是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光子、3种中微子、3种反中微子和引力子。这12种稳定粒子中,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是带电的,不能是暗物质粒子,光子和引力子的静止质量是零,也不能是暗物质粒子。因此,在标准模型给出的62种粒子中,有可能是暗物质粒子的只有3种中微子和3种反中微子。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天文学家艾伦森发现,距我们30万光年的天龙座矮星系中,许多碳星(巨大的红星)周围存在着稳定的暗物质,即这些暗物质受到严格的束缚。高能热粒子和能量适中的暖粒子是难以束缚住的,它们会到处乱窜,只有运行很慢的“冷粒子”才能束缚住。物理学家认为那是“轴子”,它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冷“微子,质量只有电子质量的数百万分之一。这就是暗物质的轴子模型。 轴子模型是否成立,最终得由实验裁决。最近,还有人提出,暗物质可能是一种称做“宇宙弦”的弦状物质,它产生于大爆炸后的一秒期间内,直径为1万亿亿亿分之一厘米,质量密度大得惊人,每寸长约1亿亿吨。这种理论是否成立,同样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
热心网友
反物质就是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所有的粒子都有反粒子,这些反粒子的特点是其质量、寿命、自旋、同位旋与相应的粒子相同,但电荷、重子数、轻子数、奇异数等量子数与之相反。例如,氢原子由一个带负电的电子和一个带正电的质子构成,反氢原子则与它正好相反,由一个带正电的电子和一个带负电的反质子构成。物质和反物质相遇后会湮灭,释放出大量能量。科学家认为,制造出大量反氢原子,有助于验证CPT守恒假设的正确性和宇宙标准模型的普适性。如果发现反氢原子与氢原子在物理规律上并不完全对等,将给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一些基础问题带来非常重要的新启发。例如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时,从虚无中产生了相等数量的物质和反物质。但人们观察到的宇宙中,物质显然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反氢原子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解开这个疑点宇宙间有许多物质即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它们就是所谓的“暗物质”。暗物质在宇宙的组成中占24%。暗物质既然看不到也感觉不到,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存在和测量出它的大小呢?意大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宣称他们探测到了暗物质的讯号。这间实验室位于亚平宁山脉主峰巨石峰之下1400米的隧道里,隧道长10多公里,阴潮幽暗,湿度达100%,虽然有强力通风及空调设备,仍然不免感到郁闷。DAMA(暗物质)实验小组已经在这里坚持了10年,尽管实验结果没有得到承认,但他们仍然要坚持下去。因为他们相信天文物理学家的结论,认为暗物质高达24%。暗物质是谁最先发现的呢?1930年初,瑞士天文学家兹威基发表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星系团中,看得见的星系只占总质量的1/300以下,而99%以上的质量是看不见的。不过,兹威基的结果许多人并不相信。直到1978年才出现第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这就是测量物体围绕星系转动的速度。我们知道,根据人造卫星运行的速度和高度,就可以测出地球的总质量。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就可以测出太阳的总质量。同理,根据物体(星体或气团)围绕星系运行的速度和该物体距星系中心的距离,就可以估算出星系范围内的总质量。这样计算的结果发现,星系的总质量远大于星系中可见星体的质量总和。结论似乎只能是:星系里必有看不见的暗物质。那么,暗物质有多少呢?根据推算,暗物质占宇宙物质总量的20—30%才合适。不过,说到底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东西,如今仍不十分清楚。理论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预言,目前流行的看法是,暗物质可能是某种或某些相互作用极弱的重粒子,在已知的粒子中,最有可能是暗物质的就是微中子。这种粒子的作用很弱,可以穿越地球,而且数量很多。按照宇宙学的理论,平均每立方厘米中约有100个微中子,这就是说,在你身体的范围里,少说也有10万个微中子。为探索暗物质的秘密,世界各国的粒子物理学家正在这个领域努力工作,相信揭开暗物质神秘面纱的那一天不会太遥远了。
热心网友
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存在一种“正电子”,它的质量,自旋,电荷量都与电子一模一样,只是带有正电荷,这就是反电子。后来发现,不仅电子有它的反粒子,质子,中子……都有其对应的反粒子,分别叫做反质子,反中子……。 反物质和物质一旦相遇,就相互吸引、碰撞而全部转化为光并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通常在物质世界中并没有发现过反物质,即使在实验条件下,反质子也很快就会消失。 暗物质明物质与暗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物质到底是明物质,还是暗物质,取决于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如果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光子信息能量,这种物质就能够被人们利用和观察,它就是明物质;如果这种物质不能与环境相互作用光子信息的能量,这种物质就是暗物质,所以说无论是暗物质还是明物质,都可以说成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它是由于光子信息团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