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最新测出的高度,比去年矮了,是咋回事,大家分析下!
热心网友
人年纪大了也会变矮的
热心网友
赞成楼上的
热心网友
气候变暖!
热心网友
8848.18m包含冰层的厚度而8844.43m是岩石的标高
热心网友
各种原因都可能存在,还是要尊重科学,多听听专家的说法吧。
热心网友
此说法不妥.我认为还是有70年代第一次测量方法不科学,不精确的原故.
热心网友
我认为珠峰支所以会减少高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攀登所造成的,那些人不仅带去垃圾,给其它无辜的人带来麻烦,硬重要的是他们破坏的自然的原貌,而且不知悔改的引用了一个很冠冕堂皇的名称,那就是“征服、挑战”。一个字,真是“大言不惭”。
热心网友
因为珠峰没有擦"丰胸素",如果把现在电视广告中的丰胸产品给珠峰一抹,明年肯定是9000米以上.
热心网友
在这次测量前,我曾经采访过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的研究员丁林,他们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青藏高原以及珠峰实际上在慢慢的坍塌,与珠穆朗玛山脉垂直形成的大量沟壑、河流、山谷(这些在一般的地图上很直观的就能看出来)就是最好的证据。所以,采访时,丁林就预言,这次的实测高度肯定是珠峰高度在下降!果然,结果出来后,数据证明了他们的理论。但是这一理论一直不被那些所谓“主流”的“权威们”认可,那些“大人”们就像不敢相信马列主义会被历史淘汰一样,压根就不敢相信珠峰高度会下降,现在还在闭着眼说瞎话!这就是中国科学界最恶心的现状!
热心网友
1975年公布的8848。13米相比,此次公布的新数据减少了3。7米。 从数字上看,新高程是降低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珠峰在变矮—— 这3。7米数据上的差距事实上来源于3个部分: 第一部分:冰雪厚度测量数据的差异,大约2。6米。 1975年的时候,由于技术原因,在测雪深时没达到真正的岩面。当时的数据是登顶队员潘多用标杆插入雪地,插不动了就认为是到达了岩面,这个数字正是0。92米。但事实上,这仅仅是上层积雪的大概厚度。此次对珠峰峰顶的冰雪进行了雷达扫描探测,发现岩石上方是由密度不同的三层物质组成:最上面是积雪层,厚度大约1米;其下方是冰层,厚度大约1。5米;再下面一层密度比岩石小,但比冰层大,推断是冰和碎石的混合层,厚度大约1米。这三层加起来就是3。5米。 第二部分:此次计算出的珠峰峰顶大地水准面的起算面,与1975年相比,提升了大约0。7—0。8米,意味着珠峰又“低了0。7—0。8米”。 在测量学中,高程起算面是该地大地水准面。我国是从黄海平均海平面一直延伸到珠峰下。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涉及到重力场,十分复杂。今年利用了国际上最新的卫星技术资料,使用了多个数字地理模型,参考了国内外详细的地形和地理资料,取得了较为准确的大地水准面起算面。 第三部分:其他因素造成的差异,大约0。3—0。4米。 这些因素可能是误差,也可能是地壳运动或者全球变暖,等等。 。
热心网友
专业的答案简直看不懂!晕
热心网友
让我用弹弓打矮了。
热心网友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记住考试时使用哪个答案就够了!
热心网友
哪个地理老师教你的,,,???
热心网友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要不是上次量错了,就是这次量错了。
热心网友
上个世纪70年代测的高度没有去掉山顶冰雪层的厚度。
热心网友
地壳运动
热心网友
可能是为下次长高,埋下伏笔
热心网友
一是积雪融化;二是测量方法和测量季节不同,存在误差。
热心网友
原来测量的误差太大,现在测量工具先进,误差小一些。
热心网友
完全有可能是过去测量水平有限,产生误差了。当然,地壳变迁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热心网友
1~当年测量技术不高2~封顶积雪厚度比现在高3~海平面上升
热心网友
只是误差减小了
热心网友
自然原因和人为误差
热心网友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 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10月9日公布了地球最高峰——珠峰新“身高”:8844.43米,并宣布我国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 8844.43米——刚刚公布的珠峰新“身高”可信度有多高?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 陈俊勇表示,与1975年中国珠峰测高以及其他测量活动相比,2005年的中国珠峰高程测量手段有五个方面的创新,确保了本次测出的珠峰高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一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量过程的应用更加完善。本次珠峰测高中,GPS方法共设置了70个点,而此前美国等国家在测量中只用了2个 点;吸取了意大利等国家以往将仪器放置在地面、因人员走动导致数据传输经常中断的教训,把仪器放置到高于人体的三角架上,实现了35分钟无间断数据传输;数据采样从一般的每30秒一次,提高到每秒一次,使获得的数据量大大增加。 二是采用了激光测距的手段。1975年我国珠峰测高没有采用激光测距手段。本次采用激光测距,使测量精度提高了一倍以上。 三是本次测量峰顶冰雪深度更为可靠。1975年,我国是用人工插入标杆的方式测量冰雪深度的,数据为0.92米;1992年,其他国家用插入钢钎的方式测量冰雪深度,数据为2.55米;本次用雷达测量冰雪深度,数据为3.5米,其中冰层以下岩面以上有1米的不明物质,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估计为冰和碎石的混合物。此前由于条件限制,是无法测得上述数据的,因此也会影响珠峰高程的精度。 四是珠峰“身高”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更加精确。作为珠峰高程测量的基准,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何处。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参考了5种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模型)、600多个重力点、更加完善的地形资料,并参考了美国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资料,确保了珠峰高程起算点的确定更加精确。 五是测量中的折光改正更加完善。山高测量需要根据气象资料进行折光改正。此前测量珠峰高程时,折光改正使用的是距珠峰70公里之外的定日的气象资料,而本次使用的是在珠峰脚下珠峰大本营测得的气象资料,数据无疑更为准确。
热心网友
1、海平面升高。2、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对珠峰高度的降低影响很小。一年内只是厘米级的变化。3、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去年测量技术没有现在测量技术的精确。
热心网友
测试方法不同
热心网友
2005珠峰高度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参数 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高程测量精度正负0.21米 峰顶冰雪深度3.50米与1975年我国公布的珠峰高度8848.13米相比,珠穆朗玛峰降低了3.7米。 是因为2005测量的珠峰高度是到珠峰峰顶岩石面,而不包括峰顶冰雪深度3.50米,再加上峰顶岩石高程测量精度正负0.21米,所以珠峰新高度就比1975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3.7米。
热心网友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
热心网友
1。从地址学和自然学角度来说:珠峰正出于青年时期,并且还以每年20mm的速度在长高,而不是老年时期!2。关于测量高度少了的问题;“测量”这种行为是“人为”的,肯定有误差了,这既有大自然变化的因素,如:海平面基准的变化等因素;也有参与测量的工作人员方式方法的误差因素,如:测量点的冰面或者岩石面的位置以及标尺物(杆)深度等,很正常的!打个比方:你早上起床立刻测量一下你自己的身体高度(最好有三个人帮您测三次),晚上睡觉前再测一次身体高度(肯定有三个人帮您测三次),最后你会发现早上的你个子和晚上不一样,有误差,而且可能会有三个或更多完全不相同的结果,很正常,对不对?珠峰是一样的;另一方面;在宇宙面前珠峰也是有生命的,也会有它自然的变化规则,人类不能以自己的眼光看事物!3。珠峰有具体多高不重要!我们去关心她、保护她、爱惜她,千万不要污染他、摧残她、甚至强暴她,也不要想到“人定胜天”去改造她,就很好了,人类应该尊重大自然,才会发展好,不然会遭恶报!。
热心网友
长高期已过,开始变矮了
热心网友
现在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导致草木不生,您说还不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您说它不低能高了吗?
热心网友
珠峰缘何“矮”了3。7米?(权威答案)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新华社记者邹声文、张景勇 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国家测绘局10月9日宣布,地球最高峰——珠峰的“身高”为8844.43米。与我国1975年公布的数据8848.13米相比,珠峰“身高”整整低了3.70米! 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3.70米的高度到哪里去了?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他表示,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是珠峰变“矮”的三个主要原因。 珠峰变“矮”,首先是因为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由于珠峰的海拔非常高,峰顶上终年冰雪,好像戴着厚厚的帽子。197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峰顶冰雪深度。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得的雪深0.92米,就得到了珠峰岩面海拔高程8848.13米。由于当年是登山队员通过人工插杆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所以冰雪深度数据的精确度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通过采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测得冰雪深度为3.50米,其中雪层厚度接近1米,冰层厚度约为1.5米,冰层以下、岩面以上的不确定物质层(其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专家估计极有可能是冰和碎石的混合物)厚度约为1米。 1975年珠峰测高时,由于条件限制,只摘去了珠峰头上的雪帽。而本次珠峰测高除减掉约1米的雪深外,还减去了2.5米至2.6米的冰层和冰与碎石的混合层厚度。这如同珠峰在摘去头上的雪帽之后,又摘掉了厚厚的冰帽再来测量“身高”,自然会变“矮”一些。 珠峰变“矮”,还因为本次珠峰“身高”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计算结果较上次更为精确、完善。大地水准面是测量高程的基准,确定珠峰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哪里。正因如此,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对测量珠峰“身高”的影响不言而喻。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参考了5种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模型)、600多个重力点和更加完善的地形资料,并参考了美国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资料,确保了珠峰测高起始点的计算更加精确。最终,2005年珠峰测高确定的大地水准面比1975年高出0.7米至0.8米。这相当于在测量珠峰高程时,减去了珠峰所穿的“鞋”的厚度0.7米至0.8米,其“身高”自然又会变“矮”一点儿。 珠峰变“矮”的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珠峰冰雪层的厚度总体上呈现变薄的趋势。从1975年至今,珠峰的高程因此“矮”了0.3米至0.4米。 陈俊勇表示,除了误差,上述三个原因是珠峰变“矮”最主要的原因。三个因素相加,导致珠峰整整“矮”了3.7米。
热心网友
山上积雪融化
热心网友
因为地壳运动的原因
热心网友
以前的测量工具没有现在的精确,测出的数据不准!!
热心网友
一、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二、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三、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这只是主要原因而已。
热心网友
这次去除了冰川层,地表本身也有所上升
热心网友
不计了冰雪层,测量误差也减少了。
热心网友
正常
热心网友
珠峰是否变矮,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在珠峰的历次测量活动当中,有测量技术的进步程度问题,也有珠峰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精度问题,还有珠峰本身的地壳运动造成的问题。所以,在历次测量获得的不同的数据当中,还不能够完全得出珠峰变矮的结论,应该通过地学专家的研究作出准确的判断。
热心网友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地球的环境恶化问题早就见怪不怪了,根本和水土流失差不多.
热心网友
人们认识程度的提高,测量精度的提高。
热心网友
可能原来测量的数据本身没有现在精确!要么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峰顶积雪融化,降低了高度。
热心网友
去年量错了吧
热心网友
本来山就是右地壳变化,火山爆发令到地壳突出而形成的,所以有可能是地壳运动,或是海拔在无意中减低,最大可能是测量错误(初2地理一个学生,请多指教)
热心网友
冰雪融化是导致珠峰变矮的罪魁祸首。
热心网友
从没有两次以上的测量结果是一样的,明天再测量一次也许就变成 8888m 了。
热心网友
原来的数据就不准,现在的数据相对来说准一点!
热心网友
是说第一个是地壳运动,第二个是全球气候变暖
热心网友
在地理课中老师一早就说过珠峰会下降的啦。珠峰这么高大,给地表的压力是很庞大的。地表支撑不了就唯有下降的啦。就像人一样,长到一定程度也会停止然后会‘矮’啦。相对于山而言也是一样的道理。
热心网友
1\当年测量工具没有现在先进\精确2\当年测量没有真正接触到岩面
热心网友
大傻 得文章写的很辛苦吧!做的很好,就是没有相应的图片,让我们这种不太熟悉的人得以更好的了解!真是遗恨啊!珠的的变矮,只不过是个开始拉 ,好的还后面那!人类的自作自受!环境在无声无锡的改变着,自然在慢慢的报复我们,自然的杀手!
热心网友
应该,可能的原因是1.冰雪融化2.太平洋板块运动,就象这次的南亚地震一样的3.还有其他的诸多因素
热心网友
呵呵~!!社会在进步,这矮了有它的好的一面(如科技等等),也有坏的一面(如温室效应等等)。
热心网友
应该,可能的原因是1.冰雪融化2.太平洋板块运动,就象这次的南亚地震一样的3.还有其他的诸多因素
热心网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过在此有什么意义呢,多多少少又能咋的?
热心网友
温度升高,冰雪融化
热心网友
海拔降低得用原因:全球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以至海拔降低。地球人都知道,就是拉屎还往炕里边跑,不知道爱护环境应该从自身做起。
热心网友
康世昌,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学及冰芯气候环境记录研究。 中广网4月11日消息 “被誉为地球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高8848。13米,由于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带,每年依然以1厘米的速度‘长高’”,这也许正是我们从小学就学到的有关珠穆朗玛峰的标准描述。然而最近我国科学家却发现令人敬畏的世界之巅居然在过去的33年中持续下降,这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 原来,早在1966年,中国第一次成功测量珠峰的雪面高程值为8849。75米。1975年,中国科学家测出珠峰峰顶雪面的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量得到的峰顶0。92米的雪深,最终得出珠峰高度为8848。13米。这一数据一直作为中国对珠峰高度的采用值沿用至今。 可是伴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过去30余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等科学家利用天文、重力、激光测距、GP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珠峰的高程值进行了先后五次越来越精确的测量。1992年,科学家所测得的珠峰雪面高程的最终计算值是8849。04米,而1999年第五次观测的结果则下降为8848。45米。1999年的观测值和1966年相比少了1。3米,这表明了珠峰“变矮”了。 珠峰变矮的原因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 是什么让珠峰长高的势头受阻,难道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免这样猜测。然而陈俊勇院士在研究中却发现,印度板块仍在向北推进,仍然是形成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强烈变形的主要动力来源。而且珠峰地区在印欧板块推动下的整体抬升过程中呈波浪式的起伏,上升的速率并不是均匀恒定。虽然陈院士得出了珠峰地区上升的速率不固定的结论,但却恰恰说明了珠峰抬升的趋势没变。 既然珠峰依然在缓慢长高,为什么还会失去1。3米的高度?陈院士认为这应该是珠峰冰雪面变化造成的。他指出珠峰雪面下降的幅度并不平衡,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消长。夏天雪面向下降,冬天大量降雪又使雪面增高,但雪面高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研究员也认为“珠峰顶部在短期内降低如此剧烈,肯定不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只能从冰川对气候的响应去解释。”他提出,全球由于气温上升,加速了珠峰顶部的积雪由雪到冰转化的过程,冰川的密实化过程加快,从而导致冰面的降低。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的珠峰顶部急剧降低时期正好对应于气候急剧变暖时期。 冰雪密实是导致珠峰变矮的罪魁祸首? “密实化”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过程,难道它就是珠峰变矮的关键因素吗?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康世昌研究员告诉记者,“密实化”是指一个积雪转变为冰层的过程,它有两种物理机制,一种是在气温高的情况下,雪在白天化成水,晚间气温降低,再变成冰,另一种就是雪层不断变厚,底层雪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之下变成冰。 康世昌研究员说,如果气温升高,雪变成冰的速度就会相当快。但是珠峰峰顶常年温度都在0摄氏度以下,所以绝对不可能是降雪先溶解成水再冻成冰。珠峰顶部积雪的密实过程无疑是第二种密实过程。虽然珠峰顶的积雪不会融化成水,但气温升高仍可以加速密实化过程,而变成冰厚度是减薄的。“假如从前20年积雪才能变成冰,温度升高后密实速度加快,现在可能只需10年或者5年雪就会变成冰。”他打比方说,“从这个意义来说,陈院士和姚所长的说法是很正确的。” 可是一个“密实化”却并不能彻底揭开珠峰“变矮”之谜。康世昌研究员指出,积雪密实过程中其实有很多细节说不清楚。比如温度升高时,到底有多少雪融水的残余就无法观测计算,一点没有融化的干雪和略有融化的湿雪压实过程也并不一样。气温升高后,雪片晶体之间有一点轻微的融水残余都会加速密实化过程,但就珠峰顶上总体积雪来说是不会发生融水的。 珠峰顶部冰雪到底有多厚仍然无法确定。 珠峰上的冰雪层的厚度,专家众说纷纭,也让“密实化”发生作用的具体情况更加扑朔迷离。1975年我国科学家测量珠峰峰顶的雪深是0。92米,可是意大利登山队用测杆观测到的雪深数据是2。5米。姚檀栋研究员认为使用这种办法是不能测得雪的真正厚度的,更不要说冰的厚度。他提出珠峰顶部冰雪厚度要远大于2。5米,可能在10米到几十米之间。 康世昌研究员告诉记者,珠峰顶部以岩面为主,如果将雷达放置在冰雪层上,向下发射电波,可以检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厚度,但由于条件限制,从来没有人将雷达背上珠峰进行测量。此外在峰顶的冰雪层上用冰钻钻至底部,也可测出冰雪层的确切值,但也没人有做过此类测量,所以珠峰顶部的冰雪层的具体厚度依然是个谜。 珠峰地区在海拔6500米以上的地方,每年降水量是500毫米,以此来推断,由于密实作用的存在,千万年来在珠峰顶形成的雪冰层应该非常厚,绝不应该仅仅是专家猜测的厚度,很有可能是珠峰顶部冰雪层有物质损失,可是源头却很难找到。通常情况下,冰川处于底部消融和上部降雪积累的运动过程中,如果消融速度过快,可能影响冰川高度,但是珠峰是一个低于0摄氏度又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又是什么导致了物质丧失呢? 对此,康世昌研究员提出了自己的假设:由于珠峰顶部不是一整条冰川,长期的气候演变,使珠峰顶部冰雪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层面,近三十几年气候变暖,这一层面经过密实化后降低的比较快。珠峰顶部出现降雪后,大风吹雪的情况会经常出现,特别到了风季,风速每秒高达到三、四十米,所以降雪难在于珠峰顶部积累。只有天气候稍好、风速较小时,才会有一点积累,大部分降雪还是会被风都吹走。这或许能解释峰顶物质流失的问题。 珠峰高度变化确实和全球变暖、温度升高有关。 既然全球变暖引发的密实化加快被确定为珠峰降低的重要因素,那么珠峰每年降低的值能否和全球温度上升的幅度密切对应呢? 这还要从不同时段珠峰下降的具体数值谈起,1966年到1975年间,珠峰顶部降低的比较快,接近每年0。1米,1975年至1992年间,降低过程减弱,只有0。01米,而1992年至1998年间,降低过程又快速增大,接近0。1米,1998年到1999年,居然达到了0。13米。 “单就数字而言,前面两个阶段不能严格对应,因为气温的变化是每一年一个值,而对珠峰峰顶下降程度测量是几年或十几年有一个平均值,全球气温总体来说从1966年到1975年是冷期,上世纪70年代到1992年之间既有冷期又有暖期,所以按照每一年的气温与珠峰下降幅度一一对应有困难。想得到更确切的结论,必须有珠峰每年冰雪层的厚度变化和气温变化的详细数据,完整取得这些数据目前还有困难。测量珠峰高度很难做到一年一测,但是弄清楚珠峰顶部雪冰的厚度还是有可能的,我们也希望有机会能取得确切数据。”康世昌研究员解释说。 他表示,用全球气候变暖来解释珠峰冰雪层高度降低代表了正确的研究方向,但是珠峰顶上的雪和冰的厚度到底是多少,峰顶的物质如何损失掉,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
热心网友
世界最高峰为什么会变“矮”?3。70米的高度到哪里去了?新华社记者为此采访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他表示,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更加精确、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计算结果更加完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峰顶冰雪厚度变薄,是珠峰变“矮”的三个主要原因。 珠峰变“矮”,首先是因为两次测得的冰雪深度不同。由于珠峰的海拔非常高,峰顶上终年冰雪,好像戴着厚厚的帽子。197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峰顶冰雪深度。当时测得的珠峰雪面高度为8849。05米,减去当时测得的雪深0。92米,就得到了珠峰岩面海拔高程8848。13米。由于当年是登山队员通过人工插杆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所以冰雪深度数据的精确度无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活动通过采用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测得冰雪深度为3。50米,其中雪层厚度接近1米,冰层厚度约为1。5米,冰层以下、岩面以上的不确定物质层(其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专家估计极有可能是冰和碎石的混合物)厚度约为1米。 1975年珠峰测高时,由于条件限制,只摘去了珠峰头上的雪帽。而本次珠峰测高除减掉约1米的雪深外,还减去了2。5米至2。6米的冰层和冰与碎石的混合层厚度。这如同珠峰在摘去头上的雪帽之后,又摘掉了厚厚的冰帽再来测量“身高”,自然会变“矮”一些。 珠峰变“矮”,还因为本次珠峰“身高”的起算点——大地水准面的计算结果较上次更为精确、完善。大地水准面是测量高程的基准,确定珠峰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哪里。正因如此,大地水准面的确定对测量珠峰“身高”的影响不言而喻。 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中,我国测绘人员参考了5种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中国和美国的模型)、600多个重力点和更加完善的地形资料,并参考了美国今年3月公布的最新资料,确保了珠峰测高起始点的计算更加精确。最终,2005年珠峰测高确定的大地水准面比1975年高出0。7米至0。8米。这相当于在测量珠峰高程时,减去了珠峰所穿的“鞋”的厚度0。7米至0。8米,其“身高”自然又会变“矮”一点儿。 珠峰变“矮”的第三个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珠峰冰雪层的厚度总体上呈现变薄的趋势。从1975年至今,珠峰的高程因此“矮”了0。3米至0。4米。
热心网友
因为地壳的变动引起的
热心网友
珠峰是否变矮,现在还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在珠峰的历次测量活动当中,有测量技术的进步程度问题,也有珠峰峰顶冰雪深度的测量精度问题,还有珠峰本身的地壳运动造成的问题。所以,在历次测量获得的不同的数据当中,还不能够完全得出珠峰变矮的结论,应该通过地学专家的研究作出准确的判断。当然,还有一个因素,由于珠峰是一个特殊的高寒地区,所以在峰顶没有埋设测量标志,每一次我们去测量的觇标位置都会有微小的差异。但是可以说,我们目前公布的这个数据,是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
热心网友
测量仪器好的原固,也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了.要不就是珠峰上的雪化了
热心网友
在测量一次,肯定不是这个数字,就是测量的累积误差。
热心网友
10月9日的新闻联播是这样说的珠峰高度并没有这样大的变化,只是多年前的科考测量时,只是测量了积雪层的厚度,减去后得到的结果。现在是把冰层,以及冰土混合层的厚度减去后的结果。所以有降低的错觉
热心网友
根本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1.海平面上升; 2.峰顶积雪融化。从而导致珠峰矮了!其实各种科学报道都是这么说的!
热心网友
海平面的升高与地质沉降的共同作用
热心网友
地壳运动呗
热心网友
可能是误差
热心网友
测量起始点提高+冰雪溶化=3.7米
热心网友
还是问问珠峰,它知道啊~~~~~呵呵!!
热心网友
温室效应
热心网友
被我用超级激光刀给他剃头了
热心网友
因为地球环境的温度!在不断升高!
热心网友
中国人变高大了。
热心网友
不是地,应该是珠峰年龄大了,进入老年期,身高当然要变低了,不幸你去问你家里的老年人,是不是比年轻的时候要矮。开玩笑的应该是问世效应。
热心网友
8844.43米,温室效应
热心网友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热心网友
最近的新闻有答案.
热心网友
你们的答案都不对!
热心网友
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很大
热心网友
不是比去年矮了,而是数据低了原因如下,1~当年测量技术不高2~封顶积雪厚度比现在高3~海平面上升但是现在的数据也不准,因为前几天的南亚大地震对高度也发生了变化,误差应该为半米!~
热心网友
珠峰老了 有点驼背
热心网友
地基下沉
热心网友
哪儿看到的,权威吗?
热心网友
据说是全球变暖导致山上积雪融化。我国西部冰川这些年大幅度消退也说明这种分析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