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你怎么理解史书上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公作则迟 ”“分地则速”的现象?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请回答:(1).这是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他是哪一时代的历史人物?(2).引文所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思想?

热心网友

15。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发展进程导致的,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迁,封建式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私田的出现。私田出现之后,土地的所有者忙于自己的私田。16。 1)老子;春秋末期。 2)世间万物都是矛盾的。万物相生相克。补充: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的利益,他带有奴隶主没落时的颓废思想。 孔子也是如此,他的思想带有一定的保守性,如他坚持“周礼”。

热心网友

15:春秋后期,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的生产关系逐渐兴起。16:(1)老子;约公元前571年至471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为春秋时期)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 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 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 祸,祸也能变成福。 世间是矛盾的,万物相生相克,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斗争的

热心网友

1.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2.(1)老子。战国(2)世界万物、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