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激光打印机究竟是如何打印出精美的文字与图形的呢?其实激光打印机与影印机的打印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对于激光打印机而言,影像在打印动作发生之前就已经产生了。首先,计算机把需要打印的内容转换成计算机读得懂的代码,然后再把这些代码传送给打印机。这时,打印机语言再把这些代码破译成点阵的图样——这个破译过程是相当重要的。优秀的打印机语言所产生的点阵图样与显示器屏幕上的图样完全一致,这种一致性就是激光打印机一直追求的“所见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破译后的点阵图样被送到激光发生器,激光发生器根据图样的内容迅速作出开与关的反应,把激光束投射到一个经过充电的旋转鼓上,鼓的表面凡是被激光照射到的地方电荷都被释放掉,而那些激光没有照到的地方却仍然带有电荷。 举例来说,如果在打印机语言所生成的位图中,只有在第三行第三列处有一个圆点,其余部分都是空白,于是激光发生器便只在这个位置发出一束激光,照射到感应鼓上,其余位置激光发生器都保持关的状态。这时感应鼓的表面只有第三行第三列处的那个点不带电荷,而其余部分仍然保持充电的状态,这时激光打印机有两种处理方法:1。只对这个点进行上色,其余部分不上色(产生出白底黑点);2。只对其余部分上色,对这个点不上色(产生出黑底白点)。第一种处理方法被称为“写黑”,第二种处理方法则被称为“写白”。很明显,如果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想以写白的方式打印出一个黑点,那么我们必须让激光照遍感应鼓表面除这个点之外的所有位置(注意激光的作用只是放电,而不是充电),换句话说,也就是保证只有这个点带电,其余部分的电荷都被激光释放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激光束必须照遍除这个点之外的所有区域,因此打印机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打印出这个小小的黑点。在大多数环境中,打印机实际需要打印的部分最多只占整个页面的三分之一,因此今天大多数激光打印机都采用写黑的方式打印,这样可以缩短激光扫描的时间。 当然,激光打印机的整个打印过程并不仅仅包括激光发生器和感应鼓,还有很多其他部件也都参与了打印作业。下面我们就按照打印过程的先后顺序,将这些部件作一介绍。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喷墨打印机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固体喷墨和液体喷墨两种(现在又以后者更为常见),而液体喷墨方式又可分为气泡式(canon和hp)与液体压电式(epson)。气泡技术(bubble jet)是通过加热喷嘴,使墨水产生气泡,喷到打印介质上的。与此相似,hp采用的热感应式喷墨技术(thermal inkjet technology)是利用一个薄膜电阻器,在墨水喷出区中将小于0。5 %的墨水加热,形成一个汽泡。这个汽泡以极快的速度(小于10微秒)扩展开来,迫使墨滴从喷嘴喷出。汽泡再继续成长数微秒,便消逝回到电阻器上。当汽泡消逝,喷嘴的墨水便缩回。接着表面张力会产生吸力,拉引新的墨水去补充到墨水喷出区中。热感应式喷墨技术,便是由这样一个整合的循环技术程序所架构出来的。而在压电式喷墨技术中,墨水是由一个和热感应式喷墨技术类似的喷嘴所喷出,但是墨滴的形成方式是藉由缩小墨水喷出的区域来形成。而喷出区域的缩小,是藉由施加电压到喷出区内一个或多个压电板来控制的。由于墨水在高温下易发生化学变化,性质不稳定,所以打出的色彩真实性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墨水是通过气泡喷出的,墨水微粒的方向性与体积大小不好掌握,打印线条边缘容易参差不齐,一定程度的影响了打印质量,这都是它的不足之处。微压电打印头技术是利用晶体加压时放电的特性,在常温状态下稳定的将墨水喷出。它有着对墨滴控制能力强的特点,容易实现1440dpi的高精度打印质量,且微压电喷墨时无需加热,墨水就不会因受热而发生化学变化,故大大降低了对墨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