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月购进的广告材料没有用完,广告公司在月底能否对此批材料进行成本计算,若能又怎么来计算呢?

热心网友

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按实际成本计价和按计划成本计价两种。(一)按实际成本计价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等。1、先进先出法。这种方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出库,发出存货的单价按库存中最先入库的那批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优缺点: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会使发出存货的价值与重置成本差额较大,而期末结存数额比较接近于实际;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结果则相反。2、移动加权平均法。每购入一批不同单价的存货,就要重新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公式如下:移动加权平均单价=(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批收入存货实际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收入存货数量)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优缺点: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期末存货价值会低于重置成本。在物价下跌的情况下则相反。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是用月初存货数量加上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作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出平均单价,并以此计算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计算公式如下: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优缺点:这种方法可减少日常核算工作量,但存货的计价工作集中在月末进行,影响成本计算和结账工作的及时性。4、后进先出法。这种方法是假定后入库的存货先出库,发出存货的单价按库存中最后入库的那批存货的实际成本计价。优缺点:发出存货成本比较接近于当前的重置成本;在物价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可使成本与营业收入的配比更有意义,从而避免了虚增利润的现象。5、个别计价法。这种方法是以每批存货收入时的实际单位成本,作为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不同单价的存货必须分别存放,作出标记,发出时逐一认定批次。优缺点:可以及时进行发出存货的计价,均衡核算工作;但是在存货品种规格较多的情况下,核算工作量较大。一般适用于价值较高的商品或对各批存货可以分批堆放的企业采用。(二)按计划成本计价 按计划成本计价是指存货的收入和发出都按计划单价计价,按各种存货设置存货成本差异账户(如“材料成本差异”、“产成品成本差异”),核算存货成本差异,月末将存货成本差异在收入、发出和结存存货项目之间进行分配,将发出存货的计价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按计划成本计价计算收入和发出存货成本的一般步骤为:(1)存货收入(或发出)的计划总成本:存货收入(或发出)的计划总成本=存货的计划单价×存货收入(或发出)的实际数量(2)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存货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存货的成本差异额加或减本月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加本月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3)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计算: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存货成本差异率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加或减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额 是按实际成本计价法还是按计划成本计价法,这个取决于你单位以前用的是哪种方法。同一会计年度只能使用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