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只瓶子放在桌子,瓶底向光瓶口向暗,然后把一只苍蝇和一只蜜蜂放进去,蜜蜂一直向光飞,老撞瓶底,最后死在瓶子里,而苍蝇因为会变通,这里不行就飞去另一处试探,最后终于飞出了瓶子.所以用固执和变通写800字的作文!当然,可以赞美固执,也可以赞美变通!

热心网友

1、执著而变通 清末变法家康有为说过:“穷则变,变则通”。这是对于一个国家的贫困而言的。对于一个国家都适用,当然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也是可以的。我们对待万事万物也应当善于变通,再加上执著的精神,去获取成功。 执著是变通的基础。我们追求万事万物,首先要有执著的精神,而不能一味地去变通。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就变通,终究是不会获得成功的,在没有执著的基础上变通,就是浅尝辄止,在快要获得成功时,遇到小小的麻烦,浅尝辄止使你远离成功。我们只有在执著的基础上去变通,才能获得成功。 变通是执著的前矛,在只有执著而无变通的情况下,往往也不能获得成功,当一个人的思维选择了某个方向,而那个方向并无出路时,只会执著的人便找不到出路,不能获得成功。以前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教会的学生只会一昧地写八股文,并没有真正的本事,即使高中的人,也只会阿谀奉承,欺上瞒下,压迫百姓,而其中学会学习、学会为人、学会做官的人却少之又少,这里由于教学模式决定了这一切。现在我们的学习不同了,在学习之中便可学会做人、学会为国、学会为民,这都是变通而来的。不光学习,做任何事都应当学会变通,用执著的前矛去解决问题。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转述了一个绝妙的实验,有人将6只蜜蜂和6只苍蝇同时装进了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这一玻璃瓶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蜜蜂为了逃出这一玻璃瓶,朝着光线最亮的瓶底拼命飞去(瓶底朝着窗户),因为它们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亮的地方,即使“碰壁”,也依然“执著”地朝一个方向飞去,结果它们力量耗尽而倒毙或饿死。苍蝇则不同,它们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只要一个地方飞不过去,马上调头而去,寻找新的出路。结果,苍蝇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内全部飞出去了玻璃瓶,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蜜蜂”一样“执著”的人,也有“苍蝇”一样及时调整而“变通”的人,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既应有“蜜蜂”“执著”的一面,又应有“苍蝇”“变通”的一面,我们要在该执著时执著,不能退缩,在该变通时变通,不能固执。执著要有限度,超出了限度就叫做固执,就会将自已困死在死胡同里。只有兼执著和变通于一身,适当调节,才能显示出智慧的一面 ,才能学以致用。 做人,就要做一个近乎完美的人,让执著与变通结合起来,帮助你实现愿望! 2、执著+变通=成功 看了这则材料,我只能说蜜蜂是不幸的,而苍蝇是幸运的。所谓的“执著”与“变通”对它们根本是谈不上的。真正意义上的“执著”不是像蜜蜂那样按图索骥,不讲方式方法的固执,而是以正确方法作基础的一种理性的坚持。而真正意义上的“变通”也并不是像苍蝇那样没头没脑地乱撞,而是有分析性的,有目的性的,一种对方法的选择和淘汰的过程。 在执著的队伍里,没有蜜蜂,有的是“胜不骄,败不馁”的居里夫人,有的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在变通的队伍里,没有无头苍蝇,有的是伺机而动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的是随形势而改变战略的伟大军事家毛泽东,他们有信念,懂坚持,讲形势,知变通,所以他们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功,为后人所称道。 而这些成功的取得往往是两者相结合的,是将执著放在信念上,将变通运用在手段上的。素因爱国而著称的屈原,自投汩罗,为众人称为“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我却有我的看法,屈原的信念是报效祖国,这是一种崇高的志向,而且他的信念也是很执著的,可是他去实现这一信念时,却是不懂方式和方法的,是不思变通的。把执著放在信念上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把执著放在手段上,这就是一种愚笨,一种固执,一种宁断不弯,最终只会碰壁。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如果屈原采用一点巧妙的方法会怎样呢。他可以不必表现得那样刚直不阿,咄咄逼人,他完全可以收起自己的锋芒,躲在暗处,伺机而发,攻小人之弱,击佞臣于不备,这样不就是实现了自己报效朝廷的愿望么?这样不就可以给奸臣狠狠地一击而又保全了自已么?可惜屈原终没能把执著和变通的关系处理好,最终只落得忠心耿耿,却报国无门。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执著是刚,变通就是柔,有柔则无刚,终是个懦夫,有刚无柔,难免会被折断,只有刚柔相济,以执著为信念,以变通为手段,才能在遍布荆棘,坎坷多阻的路途上走得顺利,走得坦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