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称判下狱为<徒刑>这个<徒>字是何意思?是否同学徒的<徒>同意?有什么典故吗?
热心网友
徒在古时候有“众人”(如‘徒众’)、“同类之人”的意思,被称为“徒”,一般含有轻视之意。比如 学徒 (这还是好的,不含贬意)、歹徒、不法之徒等。中国古代有五刑曰 笞刑(鞭打)、 杖刑(棍打)、 徒刑(苦役--相当于现在的劳改)、流刑(流放)、死刑。可见,徒刑的说法从古时(隋代以后直至清)就有了。当然,现在的 徒刑 也有不做苦役,只蹲监狱的。
热心网友
我国古代强制罪犯在一定时限内从事劳动的一种处罚,这种刑法秦时已经有了(应当属于比较轻的,比动不动就杀头好多了),但是没有称为“徒”。北周时——而不是楼上说的隋朝——正式把这种刑罚称为“徒”。一直沿用到清朝。现在我们把死形以下的刑罚称为“徒刑”,分为有期和无期两类。从词源上看是沿用,从词意上看,是继承了对罪犯以劳动进行处罚的思想,只是我们把劳动作为对罪犯的改革途径了。可以参考《辞海》,有这样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