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拉维雷达?

热心网友

维拉(VERA-E)无源雷达系统是一种可移动的用于对空中、地面和海上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的电子情报(ELINT)和无源监视系统。雷达的工作是基于电波到达时间差(TDOA)的原理实现的。系统可以接收从空中、地面和海上雷达来的发射信号,从干扰机、二次雷达(SSR)信标、TACAN/DME、敌我识别询问机和应答机、数传以及其他脉冲辐射源来的各种类型的信号。除了执行电子情报任务外,维拉雷达系统是防空系统中最为有效的无源监视传感器。它可以提供迄今为止只有有源雷达才能提供的功能。  基本特性:   ·监视目标:雷达、二次雷达(SSR)应答机、TACAN、讯问器、干扰机、数传系统;   ·系统很高灵敏度的电子情报(ELINT)参数可以确保对各种目标的很高的探测概率;   ·很高的定位和跟踪精度;   ·大容量:可以同时跟踪200个目标;   ·对各种辐射频率活动的监视和技术分析;   ·精密的指纹识别能力;   ·高度自动化工作能力;   ·3D目标定位能力;   ·360°的瞬时视场;   ·高机动能力;   ·最低限度的操作和维护要求。  基本功能:   ·空中目标监视   ·地面和海上目标侦察   ·频率活动调查   ·技术分析   ·所有上述功能可以同时进行  输出信息:   ·目标/跟踪和识别   ·目标3维坐标(xyz)   ·雷达类型/工作模式   ·雷达信号参数   ·二次雷达(SSR)工作方式(3/A,C,1,2)    ·模式C 气压高度   ·模式S 地址和高度   ·模式4 (IFF) flag    TACAN/DME 通道/频率/工作方式  信号分析和指纹识别:   ·独立通道脉冲分析   ·电子参数表(EPL)   ·脉间(Intrapulse)分析  接收站参数:   ·频率范围:1-18GHz   可以在以下频率范围选用   0。1~1GHz 18~40 GHz   ·方位瞬时视场:120°,选用 360°    ·作用距离: 到450 km   ·外形尺寸: 1。3m ×0。9m   ·重量:120kg。

热心网友

“维拉”-E雷达系统“雷达怪杰”受领绝密任务,反其道而行之创造“了不起的发明”   “塔马拉”和“维拉”-E被动雷达是捷克人弗·佩赫发明的。20世纪60年代初,弗·佩赫在泰斯拉军工厂任雷达设计师。他思维与众不同,在技术上迭出奇招,人称“雷达怪杰”。他的表现引起苏联方面注意。泰斯拉军工厂曾接受一项绝密任务——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制出能够发现美国雷达制导导弹的雷达系统。起初人们认为这项艰难的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雷达系统,但是弗·佩赫却迎难而上。传统的主动(有源)雷达是靠发出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的,而弗·佩赫反其道而行之。他要搞被动雷达,即探测雷达本身不发射任何电磁波,只靠接收目标发出的电磁波来锁定和跟踪目标。经过3年半不懈的努力,弗·佩赫终于在1963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被动(无源)探测雷达,取捷克语“对照探测”一词的缩写,命名为“科帕奇”。这种雷达能迅速地探测到方圆几十公里范围内活动的两台机动雷达,还能准确地显示这两台雷达的活动情况,使来测试的苏联专家大喜过望,称赞弗·佩赫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此后,弗·佩赫一发不可收,相继于1979~1998年研制成功“拉莫那”雷达、“塔马拉”雷达和“维拉”雷达。专家们习惯称它们为“维拉”系列被动雷达。   F-117A隐形神话破灭,“雷达怪杰”进入美国怀中   当初弗·佩赫研制被动(无源)雷达的目的是探测雷达制导导弹,但让其大放异彩、声名远播的却是它竟能成功地探测到隐形飞机,成为隐形飞机的克星。在1999年3月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中,一架美国F-117A战斗机倚仗先进的隐形性能有恃无恐单机飞进。当它快飞到贝尔格莱德上空时就被南军“塔马拉”雷达探测到和锁定住。南军地空导弹部队果断发射两枚老式萨姆-3型导弹,一举将它击落在贝尔格莱德以西40公里的布贾诺伏契村附近。“塔马拉”雷达打破了隐形飞机不可发现的神话。欢庆的南军民在F-117A残骸上举起嘲讽的标语:“对不起,我们不知道你是隐形的!”   F-117A折戟令美国大为震惊。起初美国不相信F-117A会被“塔马拉”雷达截获,于是派专家专程赴捷克探询弗·佩赫。弗·佩赫十分自信地告诉他们:“塔马拉”完全具备捕捉隐形飞机的本领。美国人突然意识到眼前的这位其貌不扬的“雷达怪杰”是无价之宝,便请他移居美国。当年华约的“英雄”如今成了当年对手的“家里人”,真让人感叹世事变迁的无情。   “维拉”-E堪称被动雷达中最杰出的代表,但也有自己的“阿喀硫斯之踵”   “维拉”-E是“维拉”系列被动雷达中最新和最先进的。它是一种战略及战术电子情报和被动监视系统,用于对空中、地面和海上(舰艇)目标的探测、定位、识别和跟踪。它自身不辐射电磁信号,而是借助外部非协同式的辐射源来进行探测和定位。主动雷达难以对付空中隐形目标,而“维拉”-E雷达系统则眼尖耳灵,能够探测到目标发出的哪怕是微弱、短暂的电磁信号,即刻让目标在雷达屏幕上原形毕露。   “维拉”-E整套系统由4个分站组成:电子战中心即分析处理中心位于中央地带。另外3个信号接收站则分布在周边地区,呈圆弧线形布局,系统展开部署后站与站之间距离在50公里以上。   信号接收站使用重型汽车运载,具有灵活部署的优点,其下一步发展是能够在飞机和舰船等平台上使用。接收天线的支架竖起时高17米,占用空间9米×12米,最快时3个人在一小时内即可将天线竖起,并进入监视状态。天线的外形为圆柱体结构,能耗低,可靠性极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2000小时,运行时可抵御30米/秒的风力。电子战中心部署在箱式汽车内,拥有完整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及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   “维拉”-E雷达系统可同时探测和跟踪200~300个空中、地面或海上目标,对空探测时最大作用距离450公里,并生成可识别的空中图像。“维拉”-E系统利用电磁信号抵达时间差定位技术(TDOA)对目标位置实施精确测定和跟踪。由于这种定位技术不要求目标信号源和接收站之间的同步,因此在误差环境下性能优越。“维拉”-E系统进入监视状态,分布在前沿的接收站捕捉到目标电磁信号后立即把信号传送到电子战中心。中心利用多站定向交叉等方法测出目标的位置。目标的高度则由捕获信号的接收站来确定,从而对目标进行3坐标定位。   “维拉”-E雷达不仅具有优越的反隐形性能,而且由于其自身不辐射任何电磁波,因此可免遭敌方电子干扰和摧毁,生存能力较强。无源雷达系统省去了昂贵的高功率发射机、收发开关及其相关电子设备,使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大大减少,全寿期费用较低,并可全天候和全时域有效工作。然而,如果来袭目标保持电子发射“静默”,不提供发射信号,无源雷达也就失去探测功能,这就是它的“阿喀硫斯之踵”。所以世上没有万能的矛,也没有万能的盾。 。

热心网友

捷克的“拉维”被动反隐身雷达6套,用于测试、研究和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