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叫"形而上学" ,拗口死了!!谁能说说这个词的来源

热心网友

形而上学(metaphysics)是一个哲学术语,通常有两种含义:①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以外对象的哲学;②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通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它。 “形而上学”一词原是故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很多,他逝世300年后,安德罗尼柯进行编纂这些著作的工作,他把论述超感觉的即经验以外对象的著作,安排在关于有形物体的学说即物理学的著作之后,并以此定名。这本书传到中国后,曾译作《玄学》,意在表明书的内容和中国魏晋时期的玄学有相似之处,都以超感性非经验的东西为研究对象。又由于中国《周易·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意思是,在有形体的东西之上的,凭感官不能感知的东西叫做道;有形体的、凭感官可感知的东西叫做器。据此,严复把“物理学之后”译为“形而上学”。 。

热心网友

形而上学思维方法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凝固不变的,它只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记了它们互相间的联系;看到某一事物的存在,忘记了它的产生和消灭;看到了事物的静止,忘记了它们的运动。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种方法虽然古已有之,但作为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思维方式则是近代的产物。十五世纪后半期到十八世纪末,欧洲一些国家的生产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生产上使用的动力主要是水力、风力、人力、畜力等自然力,自然科学中比较完善的只有力学,自然科学总的还处于搜集材料阶段。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家为着深入地认识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规律性,对各种现象分门别类地搜集材料,撇开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暂时把它们作为一种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东西进行观察、分析。这种孤立地、静止地考察问题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等人带入哲学领域,形成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造成了几个世纪特有的局限性,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也带有机械的和形而上学的性质。。

热心网友

是高中政治高1下学期学的~!

热心网友

形而上学就是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与之相对应的唯物辩证法主张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这样理解就可以了.不心考究它的起源.

热心网友

静水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