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本是一位一身正气.忧国忧民.力图中兴的好皇帝,他17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不贪酒色,不玩不暴,为什么落到个亡国之君的千古遗憾?这是为什么????????
热心网友
明朝可以说是亡在气候变化的手上了,从这个角度说,确实是老天不长眼。崇祯帝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不能否认是个励精图治的君王,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勤政的帝王楷模,和万历、嘉靖等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放在和平年代,崇祯就是又一个汉文帝,放在普通的动荡年代,崇祯就完全可以成为汉光武、宋太祖这样级别的一代明君。然而天不佑人,明朝末期的局面实在是不可收拾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气候变化。明朝末期为什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总也无法平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连续10多年灾荒,中国的面积这么大,有自然灾害在所难免,但是从来没有过连续10多年的全国性灾荒,百姓没饭吃怎么办?只能吃大户、造反抢劫,无非就是为了一口吃食。其实这些百姓并没有改朝换代的坚定信念,并不准备和明朝斗争到底,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曾经投降朝廷,就很能说明这一点。但是这些叛军投降后仍然没有饭吃,所以才会屡降屡叛。就算明朝当时把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杀了,早晚还会有一个没饭吃的站出来灭掉明朝的。老实说,面对这种局面,任谁当皇帝都无能为力。而当时的中国东北,气候条件出奇的好,草场的肥美让满洲人畜牧业大丰收,马匹又多又肥,当满洲骑兵面对明朝士兵时,明朝饿兵瘦马,怎么打得过满洲的壮汉肥马呢?所以满洲人往往能够以少胜多。满洲人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就是因为他们每个士兵配备了三四匹马做后备,能够快速行动,明朝官兵追不上啊。没有这些马匹做后盾,很难想像满洲兵能肆虐山东后全身而退。其实,气候总是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蒙古之所以强盛,也是拜气候所赐。蒙古草原在成吉思汗时代,年年畜牧丰收,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欧洲时,虽然只有2万将士,但是配备了20万匹战马和100万头牛羊,每个战士10匹马,你想是什么样的机动能力?身穿重铠、行动不便的欧洲骑士,怎么可能是行动迅速的蒙古骑兵的对手?没有这样的财力,成吉思汗能横行欧亚?门都没有。
热心网友
这就是事实早英雄也造狗熊和个人无关
热心网友
1,时也,势也。英雄莫能奈之何。乘时而生,顺势而为,方可成就英雄豪杰。君不闻接舆过孔子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尤可追也,而今从政者殆矣。”2,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明白以上两条,你还问什么呢?
热心网友
点儿背不能怨社会
热心网友
明朝的衰亡不取决于谁当末代皇帝,根子在万历,就像清朝的闭关落后,责任不在道光和咸丰,而在于乾隆。
热心网友
政治腐败,已经无法挽回。
热心网友
半点不由人
热心网友
明不是亡于清,是亡于自己,亡于政治的极度腐败(累世所积),这是历代朝代更迭的一个规律,非一个好点的皇帝可以挽回,即便是你所说的“崇祯皇帝一身正气.忧国忧民.力图中兴,17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也没办法。老天并非单单看朱由检不顺眼,历代如此啊!只不过朱由检这个末代皇帝比起其他的来确实勤苦点罢了。
热心网友
崇祯皇帝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皇帝,虽然有点志大才疏,但是放在和平的年代还不失为一个能守成的好皇帝,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实在太过于昏庸,万历皇帝能几十年不上朝,还特别贪财,动不动就征税搜刮民财,搞的百姓苦不堪言;天启皇帝人不算坏,但绝对不应该出生在帝王之家,因为他天生是一个工匠,最喜欢的是作木工,最讨厌处理朝政,所以才会出现魏忠贤等阉党把持朝政的情况,搞得朝廷乌烟瘴气,天怨人怒!所以,等到崇祯皇帝登基的时候,明朝早就腐朽不堪了,国库空虚,兵弱将乏,人才凋敝。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外敌入侵,慢慢休养生息,明朝再维持百十年也许还有可能。但是内有李自成等众多农民起义军,外有满洲勇士虎视耽耽,他就是有心回天,亦难以挽回残局。亡国的局面不能算他一个人的过错。(看过姚雪垠的《李自成》,里面就不是把崇祯描写的很腐败的,不过他的缺点就是太多疑了,本来能用的人才就不多)
热心网友
朱由检轻信宦官谗言,誓杀袁崇涣,致使长城守备空虚无人能挡清军入侵。虽然他本人励精图治,空有一腔热血,无奈大明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他当时确实已看到明朝体制的种种弊端,发奋改制删去弊病,只凭他一人填补百年留下来的千疮百孔怎么够用。他主要败在气数上,那本是强弩之末了。
热心网友
朱谈不上是个好皇帝,他只是中人之资。虽然抱有社稷中兴的美好理想,但毫无管理才能。“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不贪酒色,不玩不暴”,都属于道德评判的标准,是常态下的判断标准。放在一个比较安定的社会环境里,朱能做个守成之君。但明末制度上的弊病、千疮百孔的社会现状、连年不断席卷大批国土的严重自然灾害,岂能靠君主的个人道德来挽回?非得如楼上所说,明君能臣良将,缺一不可。再说“不暴”,朱是谈不上的。朱为人刻薄寡恩,用人先信后疑,弄得自己一点公信力都没有。几位抗金名将,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死在自己国家的大狱里、刑场上。朱毫无政见,用人任事全凭一己判断,反复无常。他把行政越级干涉作为常态,动不动就给人一把上方宝剑,先斩后奏。自己要累死,下属却无所适从,发挥不了作用。皇帝无能,无为而治也好。可这位朱皇帝,还不肯承认自己无能,偏要到处伸手干预。最后,不是都传到清人耳朵里了?有了袁崇焕之死。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也是很少见的。
热心网友
你认识他啊??他对你很好啊??哎`````````难道,你要他一直统治吗??天有天数啊``
热心网友
没有尊守前辈的治理名言,‘攘外必先安内’。
热心网友
朱由检最多是个俗人,而那时挽救明朝必须同时出现英明的君主和伟大的丞相。
热心网友
明王朝气数已尽,想要力挽狂澜光做到你说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
热心网友
朱由检太过刚愎自用。不纳忠言,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对。杀袁崇涣,自毁长城。逼卢象升,让卢只带5000人与后金三万精锐作战,最后卢战死军中。杨嗣昌不过文人出身,却任兵部尚书,最后被李自成和张献忠打得他爹都认不出。(打个比方而已,笑~~~)历史上,这样的皇帝还会少吗?南唐后主李煜天资聪颖,文采风流,也算爱民,可惜不是当皇帝的料。宋朝大军一到,只得开城投降。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只此一家,最后也落了个亡国之君。
热心网友
因为封建制度的约束,使中国不能富强。
热心网友
天灾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