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我补充一下

热心网友

不对吧?SU-30就能搜索到400公里内的空中目标呢

热心网友

 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27S才刚问世,苏霍伊设计局就开始了改进苏-27的构想,要将苏-27改为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即苏-27M计划。此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加速了这一计划的实施:首先,当时苏-27S的雷达与F-l5A的雷达相比没有多少优势,而美国已经着手改良其处理器并发展后续的F-l5C,这将使得苏-27不能如期达到 F-l5的1。3倍战斗力。其次,美国于1976年提出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计划,也就是后来的AIM-l2OA。前苏联经过情报分析,认为必须有类似武器才能与之对抗。到1983年,苏-27M的基本指标已经很清楚: 它必须超越F-l5及F-16的改良型,且必须是多用途战斗机 ;配备新的RLSU-27雷达系统、机载主/被动电子反辐射系统、新的座舱界面、导航系统等;能发射主动雷达引导的空对空导弹及空对地精确攻击武器。同年12月29日,苏-27M计划获得前苏联军方批准。到1985年,苏霍伊设计局完成了对苏-27M的概念设计。   首架由苏-27S改良而来的苏-27M原型机1987年出厂,1988年6月首飞。第一架全新生产的苏-27M原型机于1992年4月首飞 ,其规格基本上与生产型相同;同年9月,该架原型机被命名为苏-35,西方称之为"超级侧卫"(Super Flanker)。1993~ 1995年,一系列全新生产的苏-27M原型机相继出厂,其中某原型机被装上相控阵列雷达、矢量推力发动机以及许多法国产航空电子设备后,更名为苏-37MR。到1996年,苏-37与苏-35又合称为苏-35(改装雷达和发动机后的苏-35,也可以说是新型苏-35)。   1。特别的气动布局   苏霍伊设计局著名的三翼面(鸭翼、主翼、平尾)设计方案是苏-35拥有惊人机动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 鸭翼设计大幅提升了苏-35的机动性能。1982年,在苏-35两侧加装了可分别操纵的鸭翼,其前缘后掠角为53。5°,翼展6。43m,面积3m2,偏转角-51。5~+3。5°,由液压装置驱动。这个设计相当于在机身前段增加了翼面积。鸭翼产生的涡流,提升了飞机的总升力,同时,因为升力中心前移,飞机变得更为灵巧,且转弯时阻力更低;更强的涡流流经翼根使得该处升力增加,因此在相同于 苏-27S升力条件下,苏-35翼根负荷较低,能承受更高的过载,其正常操作的过载极限比苏-27S多约1g (达9。5~10g);此外,更强的涡流还能提升各翼面的效率。总之,由于加装了鸭翼,与苏-27S相比,苏-35战斗机纵向稳定度降低(更灵巧)、滚转以及高攻角稳定度增加,升阻比和升力系数提高。例如,在30°攻角时,苏-35最大升力系数从苏-27S的1。79 提升到2。1。   2。现代化的飞控系统   除了特别的气动布局的气动力优势外,苏-35还采用了四余度数字式三维电传飞控系统,使得苏-35没有攻角限制。因此,苏-35能更轻易的作出高难度动作,如眼镜蛇、勾拳等。1996年,装有AL-37FU矢量推力发动机的苏-35在迪拜航展首度亮相,做了许多超常规动作,例如,几乎零半径、零掉高在垂直方向上 360°翻转;垂直上升,以矢量推力维持在最高点数秒,然后再改出的"钟摆";将攻角拉到约120°的"超级眼镜蛇"以及许多未命名动作,轰动了整个世界。 苏-37的矢量喷管  3。优良的动力装置   与苏-27相比,由于加装了更多的航空电子设备及更多的航油,苏-35机体也相应增大,空重增至18400kg,因此,苏-35必须配备推力更大的发动机--AL-35F。该发动机增加了进气口直径以增加进气量,并增加涡轮前温度以提升发动机推力,使该发动机最大军用推力 83。4kN,最大后燃推力达 141。l2kN。后来又在AL-35F的基础上增加后燃器推力,使得最大军用推力仍为83。4kN,而最大后燃推力增至142。1 kN,此即为AL-35FM。   新型苏-35 (苏-37)则使用加装矢量喷管的AL-35FM发动机,又称AL-37FU。   AL-37FU发动机推力大,可靠性高,经济性好,尤其是其矢量喷管偏转角度大,且易于控制,使气动性能本已十分出众的苏-35如虎添翼。例如,在著名的"钟摆"动作中,苏-35就需要凭借其矢量推力机首向上在顶点停留数秒,然后以机尾为圆心、机长为半径做180°转向。   4。先进的火控及可靠的探测系统   苏-35火控系统可由其机载探测系统及通过通讯系统(数据链)取得的资料共同决定目标位置。RLSU-27雷达系统是整个火控系统的中心,包括机首雷达与后视雷达。前视雷达天线是NO-11M机械式天线,与苏-27的NO-01相比,NO-11M探测距离、扫描范围(方位、俯仰角)、同时追踪及锁定目标数量都提高了,并能进行地形测绘等;同时还装有高功率宽带发射机、UHF放大器来补偿功率损失、可程序化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计算机等。NO-11M使用X与L两种波段,波束宽2。4°,有12种不同的波形,即发射出去的波可以不时更换波形,使敌方难以解析,达到抗干扰及一定的隐身目的。除此之外,NO-11M还能发现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直升机等目标。当探测距离为 350km时,能在200km处追踪目标;能同时追踪2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8个。RLSU-27雷达系统可提供给苏-35近乎360°的雷达视野,并能引导机载导弹进行后射或掉头发射。(被称为跨肩发射) 。

热心网友

 苏-35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联合股份公司在苏-27基础上发展的单座全天候战斗/攻击机,主要用于制空和对地攻击。该机为苏-27的高级发展型,改进了机体、发动机、机载设备和武器系统,可以根据攻击目标的不同完全自动地进行飞行模式和武器的控制,电传操纵系统由模拟式换成数字式,增加了前翼,采用三翼面气动布局,重新设计了前机身,加大了雷达天线,增大了尾锥以安放后视雷达,在其生产型上还将采用“三元”推力矢喷管,但该机仍然没有考虑隐身问题。苏-35原型机于1988年6月28日首飞,1993年早期完成最终测试,1994年9月完成11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飞机的生产,90年代末期开始装备部队。动力装置  2台留里卡设计局的AL-35F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可达137。3千牛。 主要机载设备  多功能低空地形跟踪雷达,搜索距离距离可达200千米,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可对其中的4个目标进行攻击。热成像机载激光指标器、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雷达告警接受机。翼尖有电子干扰吊舱等。 武器  1门30毫米GSH-30机炮,备弹150发。11个挂架,可以挂装各种导弹、炸弹和火箭等,包括R-27、R-40、R-60、R-73A和R-77空空导弹,KH-25ML、KH-25MP、KH-29T、KH-31和KH-59导弹等。 尺寸数据机长22。20米,机高6。36米,翼展(含ECM吊舱)15米。 重量数据  空重18400千克,最大武器外挂载荷80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2。35/250千米/小时,(海平面)M1。14/14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8000米。航程(内部满油)4000千米,(带空中加油)6500千米。限制过载+1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