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应该是僧人,请教一下魏晋以来到唐代的僧人留学情况极其成就。谢谢!!
热心网友
被上面的说了,没话可说
热心网友
太多了,只能说两个,即鉴真和唐玄奘。鉴真是我国盛唐时期的一位高僧,他为传播佛学,历尽千辛万苦,东渡扶桑,是中日两国友好的使者、典范。而今,离他东渡成功已1240多年、离他逝世也已1230多年,然他的精神却仍为后人称颂,真乃“ 慧灯无尽,法云永垂”。 鉴真生于公元688年,本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市)人。十四岁时他落发为僧,进了扬州大云寺,开始了研究佛学生涯。鉴真聪慧好学,曾千里迢迢去洛阳、长安等地向名师求学,遍研三藏,造诣颇深,终于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高僧。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他26岁时返回扬州,在大明寺专宏戒律。此后数十年,就在江淮一带传经讲学。鉴真对我国的建筑、美术、雕塑、医药等也颇有研究,因此,他常遇河架桥,见病施药,乐善好施,深得僧侣和百姓的尊敬。他的弟子众多,被誉为江淮佛教首领。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日本僧侣荣睿、普照来到扬州,代表奈良朝廷恳请鉴真派弟子东渡传戒。鉴真毅然说:"是为法事,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祥彦等21名弟子请与法师共赴东土,时鉴真年已55岁。然而东渡是何等艰苦,先后五次举帆东渡均受挫,落荒普陀山、宁波、福建、广东等地,先后死去36人,使鉴真悲从中来,不久即双目失明,但他仍壮心不已。 唐天宝12年(公元753年),日本遗唐大使藤原清河拜会鉴真法师,礼请东游,他慨然允诺,并于11月16日在苏州黄泗浦(今江苏张家港市鹿苑镇西约一公里)登上日本遗唐使船,扬帆出海。12月20日,这位66岁的盲僧以其百折不挠的精神,历经十二年磨难,终于踏上了日本的国土,抵达萨摩国阿多郡秋妻屋浦(即今日本九州鹿儿岛川边郡秋目浦)。日本奈良以极热烈的气氛欢迎鉴真法师的到来。四月,奈良东大寺大佛殿前筑起第一个戒坛,鉴真依次给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女皇,以及四百四十名僧侣受戒,遂成为日本律宗的开山始祖。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鉴真创立的律宗总本山寺院唐招提寺落成。 公元763年5月6日,鉴真双目紧闭,盘腿端坐,以76岁的高龄逝世。鉴真在日十年,竭尽全力造福社会,为日本朝野敬仰。他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佛学,还带去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艺术、医药学等,传播了我国的盛唐文化,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怄师缑氏镇)人。唐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玄奘"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故就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 627(唐贞观元年)8月,西出玉门关,长途跋涉,他翻过终年积雪的凌山(今穆索岭),到亲叶(即碎叶),渡过乌游水(阿姆河),登临铁门关(今阿富汗境内的巴达克山),通过吐火罗,进人天竺西北部。631年,抵达摩揭陀国,并入天竺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受学。后来,又游学天竺各地,著述立论,宣讲大乘,获得较大的声誉。643年,玄奘启程回国。是日(唐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携梵文佛经657部和各种佛像回到长安。其后专事翻译佛经。用20年时间,共译出经论75部1335卷,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