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1997年初韩宝公司的破产已经预示着韩国经济的危机。同年7月中旬发生的起亚集团事件和10月初发生的双铃商事公司事件加速了韩国金融危机。9月22日,在起亚集团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解决4个系列企业问题时,证券市场率先作出反应,综合指数下跌11点,至667。19点。其后不久,综合指数又跌至640点以下。9月25日,外汇市场韩元对美元比价跌至913。7:1,成为韩国外汇市场成立以来的新低点。10月28日,受香港股市下挫影响,韩国股市下跌6。63%,在外汇市场,韩元连连跌破政府设定的最低防线,创下984韩元兑换1美元的新低。 11月17日,韩国中央银行放弃了维持韩元兑美元不低于986:1的努力,韩元当日便跌至当日限幅容许的最低点1008。6:1。汉城股市综合指数下跌4。3%。韩元汇率跌破千元大关后,在短短一个月内再跌100%,成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货币贬值幅度最大的一个。11月21日,韩国政府向IMF求援,12月3日,IMF与韩国签订援助协议,援助总额为550亿美元。12月6日,IMF的首批援助款已转到韩国,但韩国金融形势并不见好转。12月23日,韩国政府宣布,外汇储备不足以偿还将要到期的巨额外债,投资者便疯狂地抢购美元,致使韩元对美元比价急跌125%,最低跌至2067:1。12月25日,IMF宣布提前向韩国输送100亿美元援助,26日,汉城外汇市场反弹,韩元对美元比价升至1438:1,比23日上涨了524韩元。 韩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 (1)经济调整失败为危机提供了土壤。 1994年-1995年韩国经济快速增长,韩国政府意识到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适时调整,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更宽松的经济成长环境。于是,韩国政府决定:在1996年进行经济调整,包括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出口,改善国际收支,降低生产成本等,但调整的结果未能令人满意。 1996年韩国经济增长速度(GDP增长率)为6。9%,低于年初政府设定的7。2%的目标,宏观经济形势没有达到预定的要求;对外贸易赤字扩大,达到创纪录的203。79亿美元,比1995年的47亿美元多出了3倍,也远远超过年初政府设定的70亿美元的目标;进口增长,出口萎缩,经常项目逆差高达237亿美元;外债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1020亿美元,比1995年的784亿美元增加30。1%,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17。4%上升至21%;如果扣掉韩国对外债权,外债净额为334亿美元,比1995年的171亿美元增长近1倍。由于韩国过高的工资、地价和利率,使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经济前景令人担忧,股市连连下跌,韩元汇率不断贬值,从774。7韩元兑换1美元跌至844。2兑换1美元。 (2)大型企业集团破产倒闭的序幕。韩宝公司破产的消息将宣布无力偿债,拉开了韩国大型企业破产倒闭的序幕。韩宝公司破产的消息将汉城股市指数击落2。8%。3月19日,三菱综合特殊钢公司破产,引起股市连续4天下跌。4月21日,韩国最大酿酒商直露公司因债台高筑而倒闭,列入其债权银行的援助计划。7月15日,韩国第八大企业集团起亚集团因无力偿还10万亿韩元债务,成为银行援助对象。10月21日,韩国政府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由法院对深陷债务危机的起亚集团作破产接收,并敦促起亚集团的债权银行依法对起亚集团进行破产清算。双铃商事公司也因债务问题面临倒闭的威胁。受韩国企业债务危机的影响,韩国股市从年初到10月底已经下跌了24%以上,股市、汇市互相影响,韩元对美元的比价也下跌16%。企业危机转变为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危机,而居民信心不足又可能演化为挤提风潮,这将给本已不堪重负的银行系统带来重创。居民竞相将本币资产迅速转化为外币资产,加剧了汇市、股市的动荡。这是1997年11月后韩国金融危机设法迭起的最直接原因。 (3)短期对外债务问题将金融危机推向顶峰。 到1997年6月底,韩国所欠14家外国银行的债务总额达到1343。3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达800亿美元。半年后,即1997年年底,韩国外债余额达到1544亿美元,预计1998年底将达到1700亿美元。到1997年11月底,韩国偿还到期外债后,外汇储备仅剩73亿美元。国际社会在12月份虽然已向韩国提供了140亿美元,紧急贷款,有些债权人也同意韩国延期偿还债务,但1998年第一季度将有216亿美元债务需要偿还,1月底到期的债务就达122亿美元。在此消息影响下,韩元又多次跌破2000韩元兑换1美元的关口。许多企业为偿还债务,抢购美元。人们对韩元的信心再次受挫,汇市、股市大幅跌落,使韩国的对外债务问题成为金融危机加重的又一主要原因。 。
热心网友
大盘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