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因为全面\体贴的服务到位!

热心网友

里面说好话的明显是工行的人嘛,太明显了吧。

热心网友

1984年1月1日的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经过21年发展,总资产、总资本、核心资本、营业利润等多项指标都居国内业界第一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1、布局合理的营销网络,广泛而优质的客户基础2、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产品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3、全球化发展战略4、全面的电子银行服务5、先进的科技应用水平6、 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因此,工商银行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热心网友

国家扶植啊

热心网友

哈哈,你的这个问题引来了好多好多的回答,好搞笑。不过,这个问题你要是直接问工行的广大职工,答案就会出乎你的预料喽。哪儿好?谁好?自己当老板最好。你可能是被“一叶障目”了。

热心网友

  工商业,在中国发展得越快,工商银行发展越大。  如农行,农民不行,他们就没得影响力了。

热心网友

布局合理的营销网络,广泛而优质的客户基础  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产品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

热心网友

影响力肯定大,这么多年了,要是没影响力怎么办,那不早就跨了啊!不过国家也不会让跨的,真要是跨了,中国也就跨了。至于服务质量上,工行人的确需要反省下,不要把那么多的老太太放在柜台上了,她们的动作实在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了!在产品上和国际上的知名银行是没有办法比的,花旗进入中国3个月申请银行产品专利就300多项。最后,真替我行银行业担忧,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工作的底子很厚,不会像其他股份银行受不起金融风波的冲击,毕竟国家办的银行国家肯定先保了,是吧!

热心网友

实际上就是网点多,点子多,代办了很多工资劳保,所以影响力大,实际上服务太差,周日帮家里取钱,还是个大规模的工行(分行),那个慢,中午了,好几个人看着一个人办理业务,队排了很长,都拐弯了,里面的人也无动于衷,外面的骂声一片,在工行,这样的事我经历多了,现在我自己除了工资什么业务也不在工行办。

热心网友

工商银行,还叫影响力大?/

热心网友

名字好

热心网友

因为它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有着良好的信誉与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热心网友

服务好网点多名字好听市场经济的带动政策扶持管理层公不可没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热心网友

因为她发展上锐意创新,服务上客户为尊,态度好,金融交易安全可靠!!!

热心网友

知名度高

热心网友

(1)配合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这两项政策手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很好地配合运用,才能避免摩擦,尽量缩短政策时差,有效实现总体经济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有三种不同的关系状态:①不恰当配合状态;②一方通过变动发挥作用,另一方保持不变的关系状态;③二者恰当配合的关系状态。  在第一种关系状态下,两政策对经济都做出了变动性反应,这种变动性反应也可能是货币政策由紧变松或由松变紧,财政政策也可能是由松变紧或由紧变松,或者是两者之间的变动方向一致。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者来说,他们想通过两政策之间的一定配合,实现理想的经济调节效果,但实际调节结果说明,两政策之间的配合是不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运行就会出现远离最终调节目标的发展倾向。比如,假定某一时期总需求水平过低,消费支出增长相对缓慢,企业投资也不很高,为改变这种状况,货币政策出现了松动,即利率水平下降了,货币供应量也增加了,信贷资金比以前容易获得,但是财政政策却采取了紧缩的办法,即税负很重,支出水平也下降。这样,企业会由于税负过重,盈利水平太低而缺乏投资热情。即使银行贷款较容易取得,企业在借款上也处于消极和压抑状态,加之财政支出水平下降,政府的购买力降低,即使货币政策松动了,社会总需求还是很难改变疲软的状态。这实际上就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搭配不当的必然结果。  在第二种关系状态下,货币政策变动了,财政政策保持不变或财政政策变动了,货币政策保持不变,那么,即使经济运行不会出现不理想或同理想悖逆的状态,但单一政策由于得不到另一方的配合,传导时差就可能相对长些。比如,在决定使用财政政策时,政府提出的税收变动和支出的重大调整,在西方国家中经国会通过才能执行,在我国是要通过人大常委会才能执行。这样从预算收支的变动和调整到决定采取措施之间的行政时差就比较长。而货币政策的行政时差就相对要短得多。例如,某些西方国家的货币当局都有一整套的应变调节计划,当经济情况发生变化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随之变动,而不需要像税收和大宗财政支出变动那样需经过国会冗长的讨论和批准过程。从我国情况看,当经济条件改变需货币政策改变调节方向时,人民银行请示国务院就可以进行较快的变动调节。因此,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传导时差上各有短长,只有很好的搭配运用,改变一项政策变化而另一项政策不变的做法,才能尽量缩短单一政策措施的时滞;迅速对最终经济调节目标发生影响。  第三种状态,即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状态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问题在于:在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环境下,究竟采取什么形式的配合才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最恰当配合。  (2)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恰当配合的途径  ①确定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主辅关系,即究竟以何者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手段。改革近20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明显变化是国家财政在财力支配规模上的日益相对缩小和银行支配资金范围和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背景条件决定了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成为最主要的手段。  ②考虑特定经济运行状况的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二者在一定时期如何配合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形势,经济形势不外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状况和产业、产品结构的平衡情况。这两种关系状况(总量和结构关系状况)一般情况下并不特殊地要求一定以哪项政策为主来对其失衡进行调节和矫正,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失衡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被运用的程度,这是决定两政策主辅调节关系的一个基本因素。我国1984 年第四度银行信贷失控,随即出现了社会总需求的过度扩张,既然银行信贷是总量失衡的根源,那么,只要抽紧银根就可以使这种总需求膨胀导致总量失街的状况得到解决。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假定一时期内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过快,而这种投资又主要是由预算内投资构成的,那么显然,如果靠货币政策来控制这种局势的发展就有些力不从心。只‘有用削减预算中的基建投资支出和调整预算支出结构的办法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投资结构失窃的问题。  ③确定配合手段财政政策说发挥作用的形式主要是税率变动和支出的扩张或削减,这两种办法实际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但税率的升降或税种的增减手段对经济的影响有时比财政支出结构或总量的变动手段要间接一些。  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形式比较多,既可以通过行。

热心网友

因为有微笑的超超给做的微笑广告呀!

热心网友

工业和商业两个支柱业。

热心网友

简单言之,第一,工行是国字背景,在国内,国字背景非常重要,你可以发现,国内绝大部分的大型企业和集团都是国字背景,有了国字背景,财政部就成了他们的小金库,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愁没有钱,所以规模自然发展的很大,国家每年都要为四大国有银行核销坏账、注资的数目是你无法想象的。。。。第二,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史所决定的,建国后,所有民营资本全部充公,只设立了国有的银行,同时四大国有银行相对而言针对性又略有不同,中国银行主理外汇业务;建设银行主理基建项目(建国后,很长时间一直都在大搞建设);农业银行主理农民业务;而对于城镇居民来说,离得最近的感觉上自然是工商银行了。当然,其实四大国行都可以办理个人业务,但是当初的目标不同,导致了现在各自的规模和影响全体的不同,工商银行对于城镇居民的影响力自然可想而知了,有句老话: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第三,工商银行起初实行的是“大而广”的战略,营业网点遍布城市每个角落,几乎每个街区必有一个工行的营业点,大搞所谓的便民措施。因此,对于城镇居民,最熟悉的自然是工行了。但是最后说一句,其实这样的布局并不合理,目前工行也正在改革,工行在以后还能不能继续保持这么大的影响力,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因为你可以发现,现在银行竞争越来越激烈,工行的评价却已经大不如前。

热心网友

他是人民银行的老底子/

热心网友

老牌子嘛!很简单

热心网友

工行在全国各地表现也不一样,只不过在一些地区占了点优势--在专业银行时经营对象为大型国有企业而已。

热心网友

历史长,金融总量大,所以就牛。所谓店大欺客,奴大欺主。为什么牛在天上飞,因为你在地下吹

热心网友

哈哈,因为工商银行的英文缩写是“ICBC”,就是“爱存不存”的意思!

热心网友

资格老!服务对象,面积最大也最具含金量!无他!

热心网友

服务周到

热心网友

网点多,理财产品多,个性化的服务。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产品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

热心网友

工商业,在中国发展得越快,工商银行发展越大。  如农行,农民不行,他们就没得影响力了。

热心网友

对于中国工商银行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条精彩主线,是智慧和冷静筹划的结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创新工作促进了该行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保障了资产效益的持续改善,推动着全行员工的经营管理观念的调整,不断塑造着一个更为现代化、国际化,更有活力和进取精神的工商银行。

热心网友

工行老总是我儿子!~~

热心网友

别把工行吹到天上去!无论是工行、中行还是建行都是大而不强,这是众所周知的,从个人理财到风险管理根本不能同国外大银行相比。所以这3大行纷纷拉来战略合作者。建行上市,国家前后填了4600亿,也不是空口无凭。他们之所以现在业务强大,是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生来就大,所以吸引了全国最好的人才,又有国家全力支持,才如此风光。但2006年底,金融系统全面开放,他们的日子就难过了。所以国家现在忙着把他们一个个包装上市,忙的不亦乐乎,也可窥一斑了。没什么了不起。关于农行,这个世界上与农业有关的金融,没几个国家做的好。咱们国家这农业基础,农行这样已经不错了。

热心网友

工行的网点多,另外很多人所发的工资卡大部分都是工行的.自然工行就显得比较忙.并不是工行本身就一定有很高的影响力.

热心网友

中国工商银行简介   2005年注定是中国工商银行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2005年4月18日,国家批准了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方案,截至6月末,中国工商银行的股改财务重组工作基本完成,资本总额2806亿元,充足率为9。12%,其中核心资本达到2525亿元,充足率为8。07%;境内外机构不良资产率为2。72%,不良贷款率降至4。58%,拨备覆盖率达到100%,中国工商银行成功迈出了股份制改革的第一步。  在股改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工商银行业务经营发展态势也十分良好。2005年6月末资产总额61400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85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超过31122亿元人民币,在主要业务领域中均保持国内最大的市场份额。2004年工商银行境内外机构实现经营利润746亿元,2005年上半年实现经营利润416亿元。  正式成立于1984年1月1日的中国工商银行,经过21年发展,总资产、总资本、核心资本、营业利润等多项指标都居国内业界第一位,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布局合理的营销网络,广泛而优质的客户基础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21000多家境内机构、100家境外分支机构和遍布全球的上千家代理行,以领先的信息科技和电子网络,向八百多万法人客户和1亿多个人客户提供包括批发、零售、电子银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本外币全方位金融服务。截至2004年末,现金管理签约客户3700多家,为这些客户的1。96万个上下游或附属单位提供了现金管理服务;个人消费信贷客户数397万户,贷款余额4,839亿元;个人金融业务高端产品--理财金账户客户总规模超过124万户。  多元化的业务结构,产品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  通过信贷行业、客户和地区结构调整,中国工商银行巩固了优质的公司和机构业务市场,成功争取了多项全国重点建设项目,新开发一批跨国公司、大型优质企业和机构客户,拓展了优质中小企业市场。  工商银行在巩固本币结算、国际结算和代理业务等优势领域的同时,大力开拓现金管理、投资银行、资产托管和各类理财等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中间业务市场,形成了9大类400多个品种的中间业务体系,中间业务收入由1996年的19。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3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004年的9。71%。  2004年人民币结算量150万亿元,市场占比45%。在国内首家推出“银保通”系统,2004年代理销售保险、代收保费和代付保险金748亿元,实现银保业务收入7。45亿元。银行代理保险市场占比30%。与证券、期货业的业务合作范围涵盖集合资产管理、融资、银证通、发债担保、资金清算等。与国内33家银行机构正式建立了代理行关系,代理了多家中央预算单位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业务。“银关通”业务量达到10。6亿元,签约企业919户。独家代理了国税系统车辆购置税专户管理业务。2004年代理证券业务实现收入7。9亿元,增长44。5%;全年代销国债811亿元,同业占比33。7%;代理保险销售额244亿,代理基金发行额近300亿元。  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128家会员单位中81家的资金清算,2004年清算金额400亿元,位居黄金交易所资金清算总量第一;同时代理了118家非会员单位的黄金及铂金交易。  中国工商银行是第一家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和首批获得QFII资格的银行,也是当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托管银行,2004年托管资产总额1230亿元。其中托管证券投资基金40只、基金资产1,128亿元,市场占比34。8%,托管基金数量和资产规模连续7年居国内托管银行之首。工商银行是国内首只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托管人,QFII托管客户包括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日本大和证券和德累斯顿银行等。  2002年4月工商银行在国内业界率先建立了投资银行业务组织体系,业务范围涉及财务顾问、银团贷款、重组并购及资产管理等。2004年实现投行收入12。4亿元。  工商银行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2004年全年通过货币市场融资14,661亿元,央行票据承销和交易量为3,477亿元,实现投资收益21。9亿元;现券买卖2,627亿元,实现收益2。8亿元。2004年末全行票据融资余额3,123亿元,市场占比升至27。22%,债券投资余额为12,354亿元。  2004年末个人消费贷款余额4,839亿元,全年累计投放个人住房贷款1,708亿元,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125亿元,继续保持国内最大按揭银行的地位。2004年末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273亿元,其它消费贷款余额441亿元,当年实现个人中间业务收入39。6亿元,个人外汇及理财业务收入2。13亿元。  中国工商银行对银行卡业务实行专业化经营和集中化管理,目前拥有国际卡、贷记卡、准贷记卡、灵通卡等产品系列,总发卡量超过1。1亿张,2004年实现银行卡收入30。6亿元。  全球化发展战略  工商银行不断推进跨国经营,加快建立本外币、境内外业务均衡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截至2004年末,工商银行在全球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设有100家分支机构和控股银行,外币总资产495亿美元,各项外币存款余额309亿美元,外币贷款余额284亿美元。2004年全年办理国际结算业务2,122亿美元,完成代客外汇资金业务1,489亿美元,结售汇业务量955亿美元,代客外汇买卖449亿美元。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的并购在香港成立了工商东亚和工银亚洲,2004年工银亚洲正式收购华比富通银行成为其全资银行,并更名为华比银行。当年末工银亚洲总资产为993亿港元,实现账面利润7。6亿港元,按总资产排序在香港银行业中升至第6位。  全面的电子银行服务  中国工商银行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日益成熟,电子银行业务交易额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1。93万亿元发展到2004年的38。4万亿元,增长了20倍。2004年电子银行业务收入2。35亿元,在线支付交易额57亿元,是中国国内最大的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  先进的科技应用水平  数据集中工程、全功能银行系统和数据仓库三大科技项目,是工商银行搭建国际先进水平金融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2002年10月完成的数据集中工程,是我国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开创性工程。工程完成后,全行所有经营数据集中于北京、上海两个数据中心。2004年完成整合迁移,上海数据中心成为生产运行中心,北京为灾难备份中心。数据中心总处理能力达17000个MIPS(每秒百万次),存储各类账户总数达4。8亿户,日均处理业务量超过2000万笔。  综合业务系统是一套超大型应用软件系统,以“综合化”、“柜员制”和“面向客户”为基础,以会计核算子系统为中心,包括资金汇划清算、个人金融业务、财务、电子银行、国际业务、信贷台账、事后监督等23个业务处理子系统。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建立起统一、标准、规范的核心业务应用平台,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以银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2003年11月22日,综合业务系统升级为全功能银行NOVA系统。此外,数据仓库工程为工商银行开展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提供了技术基础,为管理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  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工商银行相续投产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升级版、证券、基金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手机和电话银行系统等系列金融信息化产品,赢得了科技应用上的领先优势。  中国工商银行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其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工商银行实行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总行是全行的经营管理中心、资金调度中心和领导指挥中心,拥有全行的法人财产权,对全行经营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负责。全行实行“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模式,在授权和授信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商业银行的风险、资金、信贷、内控和人力资源等管理体制。  中国工商银行具有国内领先的风险控制能力。在风险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实行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在内, 贯穿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处置、补偿全过程的全面风险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举措包括:不断完善以总行为中心的行业分析、授信管理、信贷审批和监测检查体制;分离信贷前后台业务,强化监督制约,并利用信贷电子化综合管理系统对贷款实行实时逐笔监控;健全新增不良贷款责任认定、追究机制。合理配置全行非信贷资产的总量结构和期限结构,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人民币、外币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定期的流动性状况报告分析和预测制度;建立健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利用内部转移价格,提高资金运营的效率与收益;开展全行操作风险情况调查,建立科学合理、有效制衡的业务处理流程,明确控制防范重点,加强操作风险控制;实行独立的内外部审计体制,基本构筑了对全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的监管体系,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属分行财务报表进行外部审计等等。  中国工商银行的经营业绩为世界金融界所瞩目。多次被《欧洲货币》、《银行家》、《环球金融》、《亚洲货币》和《金融亚洲》杂志评选为“中国最佳银行”、“中国最佳本地银行”、“中国最佳内地商业银行”,并连续被国内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企业”。  中国工商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  负债业务:人民币储蓄;外币储蓄;储蓄旅行支票;外汇借款;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入;发行金融债券等;  资产业务:短期、中期和长期人民币和外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外汇转贷款;住房开发贷款;具有专门用途的贷款;消费性贷款(汽车消费贷款;个人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票据贴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认购业务;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出;项目贷款评估和信用等级评定等;  中间业务:人民币现金结算、转账结算;国际结算;代理业务(代收代付;代理企业债券、股票、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发行、清算、兑付、托管;黄金现货买卖、交易清算、实物交割、租赁黄金、黄金项目融资;黄金清算交易;代理发行金融债券;代理保险;代理保管有价证券、有价物品;出租保管箱;代理政策性金融业务或其它金融机构业务等);人民币及外汇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业务(资信调查;资产评估;金融信息咨询;行业信息网服务;开立人民币存款证明);外汇中间业务(进口开证;进口代收;汇出汇款;来证通知;议付;托收;汇入汇款;结汇;售汇;旅行支票;代客外汇买卖;外汇票据的承兑和贴现;外汇担保;外汇存款证明;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外币有价证券;外币兑换;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项目开立周转金账户);融资类和履约类担保业务;商人银行业务(融资顾问和银团贷款安排;企业财务顾问;企业海外上市);个人理财服务;投资基金管理、托管和销售;其他受托和委托资产管理;企业资信评级及其它中间业务等。 。

热心网友

网点多,理财产品多,个性化的服务

热心网友

因为联合搞了“财富人生理财知识有奖问答”的活动

热心网友

对于中国工商银行来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一条精彩主线,是智慧和冷静筹划的结晶。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创新工作促进了该行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保障了资产效益的持续改善,推动着全行员工的经营管理观念的调整,不断塑造着一个更为现代化、国际化,更有活力和进取精神的工商银行。

热心网友

网点多。至于说服务,就因地而异了

热心网友

因为他们服务周到,且具有个性化,理财产品也多。

热心网友

网点多,理财产品多,个性化的服务

热心网友

网点多,理财产品多,个性化的服务

热心网友

  工商业,在中国发展得越快,工商银行发展越大。  如农行,农民不行,他们就没得影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