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市场是这样一个市场:一大群智力相当的人,面对大致相同的市场资料,使用大致相同的分析预测手法,遵循众所公认的交易规则,进行一场零和游戏。其结果既有少数高手从几千、几万元起家,累计了数千万乃至数亿元的财富,亦有芸芸大众始终小赚大赔,直至血本殆尽犹不知自己究竟失败在哪里。 对于大多数小额投资人来说,他们的处境更为不利:经验有限,要为每一个自己未遇过的陷阱交一次可观的学费;资本有限,常常刚入外汇市场之门,已弹尽粮绝;资料的占有方面也处于劣势。因此,一般大众在这场充满魅力的零和游戏中,往往成了垫底的牺牲品。
热心网友
写这个话的人自己都没有搞清楚什么叫零合游戏,外汇市场(广义的外汇市场包括了以外币计价的债券市场和场外股票市场),即使是比较单纯的货币市场其所包含的知识都是浩如烟海的,仅仅能看懂所谓的“技术分析图表”就可以“认识”整个市场,成为专家了?真是夜郎自大。有些人连最基本的货币市场交易准则都说不清楚,更多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作什么样的交易。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就知道外汇市场有多复杂了:1998年香港狙击金融大鳄作为索罗斯一方,其使用的策略是扰乱证券市场需求,迫使港府降低短期贴现率,最终逼迫港币贬值。其目的是使得港币贬值。为什么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那是因为整个东南亚在以前10年的经济发展中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导致通货膨胀(这是从去年以来美联储加息的原因之一)。在这里表面上的基本知识就有4部分——利率杠杆的使用、宏观经济调控、资本市场(特指证券市场)以及衍生产品交易的管理以及汇率政策和汇率控制(港币和美元的汇率)。而深层次的,为了达成目的索罗斯的幕僚们需要计算恒生期指的波动规律、利率变动带来的市场需求变动以及可能的利率变动幅度,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金量,等等这些计算不是靠K线图表来计算的,而是靠统计学的方法来计算的,仅仅是对恒生期指的交易就需要至少两个模型来确定美元的投入数量和波动幅度(美元投入的边际效益以及恒生期指的波动概率统计两个模型),其它的就不多说了,美元和港币的利率差异以及汇率波动模型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所清楚的。作为中央政府和香港方面的策略是调动现钞外汇储备,不改变贴现率和短期利率,从市场供需关系解决证券市场的不稳定问题,最终解决港币币值问题。在这里统计学和数学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我们的策略中将敌对方的一个变量——短期利率——变成了常量,这时候我们只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需要动用多少现钞外汇储备,第二个是保障香港恒生期指的稳定需要多少现金。其中第二个问题看上去是可以在图表上解决的,但是,在1998。7。28当周以及7。28当天投入的资金量和必须储备的资金量是多大,这个需要非常细致的计算的。在狙击金融大鳄的事件里不仅仅需要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学、统计学、数学方面的知识,作为索罗斯一方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历史和政治的知识,几十亿美元的损失啊。这只是单一地区的货币市场的一场战斗,全球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交易,需要的知识更加丰富,知识体系更加庞杂,甚至于专业的模型的建立往往是使用量子力学的某些知识衍生出来的,不错,整个衍生产品市场玩的是零合游戏,而大家知道吗?零合游戏本身就是力学的理论,从宏观的能量守恒定律到微观的弱力作用下的宇秤不守恒这些东西形成的物理世界才叫做零合,会几个名词,看过几年图表就能把握整个市场了,就可以说大投资与小投资了?衍生工具的使用早就已经把你装在陷阱了事实上,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去做衍生产品交易,但是前提是,不能把衍生产品交易当做投机工具,永远记住衍生产品是“衍生的”,它是为了规避或者抵消风险的。常说“某某位置有大型期权”,真正有几次在那个“某某位置”出现了风云变换呢?几乎没有,为什么,买方买期权是用来对冲风险的,卖方卖出期权后,在期权的跨度范围内早就做过对冲了,如果等到行情到达到期权位置再对冲,卖期权的人不早死光了。恕我直言,在金融市场赚钱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国家政府,另一种是默默无闻的人,让你永远也猜不透他再想什么的人,索罗斯默默无闻了那么多年才有了92年的英国和97年的东南亚,他老大现在又默默无闻了。
热心网友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 众乐乐的,还是看个人水平,很正常
热心网友
专家说得好,楼上说得也叫妙,如果你这样想,那么我觉得这世界上很多事情都不要做了,因为成功永远属于少数人。可是,既然有少数人存在,我们为什么不努力一下,成为那少数分子呢???
热心网友
总结的不错,但我既然入汇市就没打算永做一般大众.
热心网友
一将功成万骨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