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今放映的时间过去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个活生生的人还在人们的脑海里,但是徐长今的精神还是那么的坚强地占据了人们的生活的一部分,难道这就是高句丽文化的特点吗?
热心网友
我也看了电视剧《大长今》,很喜欢看。用电骡下载的,给了我一个很方便的机会,因为剧情所留下的悬念,有时一次我就看十集,看国产连续剧还没有如此大的劲头。首先是画面的艳丽色彩、宫女们非常漂亮的服装、故事情节充满悬念、复杂而又有营养的宫廷饮食文化、宫中尚宫们之间的争斗、大臣们之间的尔虞我诈、长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曲折、闽政浩对她的帮助、皇帝对长今爱怜,爱恋而临终前作出的旨意等等都觉得该剧很吸引我。再一是演员到位的表演。善良的韩尚宫,狡诈的崔尚宫,由于嫉妒长今而把儿童时朋友视为情敌的今英,既可爱充满爱心又贪财整日喋喋不休的大叔,大婶,善良的令路,善良的总是露着笑脸的长今。。。。。。。该电视剧已经看了一段时间,但是他们的表演让人忘怀,历历在目。最主要的是长今的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从小就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她克服一切困难去解决。刻苦学习钻研;遇到打击不是退缩而是迎头而上;她对人的那种诚意,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那种充满的爱心真的很让我很感动。从该片中了解到了原来朝鲜和中国当时的明国(明朝)有如此深远的交往,从明国引进药材,他们也使用汉字(汉字在剧中处处可见);了解到了朝鲜的礼仪、风俗习惯、饮食习惯以及那时人们的生活环境等等。总之,我很喜欢看这部电视剧。
热心网友
爱看古装戏的很多
热心网友
:《大长今》之外,告诉你真实的韩国(Z) [回复] [树状] 泽湘亲水 账户充值|更换服饰 发表时间: 2005-10-03 15:13:36 认学位不认职称的韩国薪酬 收到朝鲜大学给我的聘书,为"外国专任 讲师"。韩国大学里对聘请的外国老师,只认学位而不认你在自己国内的职称,如果有博士学位可聘为助理教授,硕士只能聘为讲师,而我只是有硕士学位。学位高低对收入会有不小影响。我这年近50的研究员要与二三十岁的讲师甚至是助教拿一样的薪水,真是笑话。 L教授领我到银行办了信用卡。说9月17日信用卡上会有第一笔收入,届时也就知道自己的工薪到底是多少。在韩国任教的外籍教师与韩国本国的老师不可能做到同工同酬。就连像华侨W这样出生在光州,在朝鲜大学执教了近20年的教授收入也比同档次的韩国教授低1/3。有的第二代移民不愿意忍受此歧视,就加入了韩国籍。另一大学的一个中国女教员嫁给韩国人,入了韩国籍,也在大学教汉语。但是这些改了国籍的中国人的待遇并没有立即得到改善。收入仍按外国老师待遇。何时能拿真正的韩国人一样高的薪水,还得等年头了。 孔孟之道盛行于韩国 早晨与在汉城的LIU通电话,听他讲来汉城快1个月的心得。我们在电话中谈到儒家文化对韩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两人不约而同地感觉到,孔孟之道在韩国的威力可比在他的发源地中国大多了。每年两次的祭孔活动;中小学校尽管不再有专门的儒学课程,但民间有专门传授儒学的私塾--乡学;光州观光地图上列出的主要名胜古迹中,韩国历史上名儒的故居、讲学堂、书院、隐居地就占了不少;三从四德依然得以继承,尤其是妻子出嫁后从夫。韩国女性就业率极低,仅以朝鲜大学中文系教授为例,中文系共有七位教授,无一女性。教授们的太太都受过高等教育,但绝大多数在家做全职太太,相夫教子。就业的仅有二位,从事的还是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小学教员和记者。她们的收入也要比男同事要少不少;韩国学生尊师。无论在教学楼还是在校园里,我教过的学生见到我都会迎上来彬彬有礼地打招呼,中秋节几天接到几个学生的电话祝贺节日快乐,在课堂上与老师对话,态度很是谦恭。我们还不无感慨地说到,在中国国民中,把孔夫子当一回事的还真不多,甚至调侃、轻漫语言不少,诸如称圣人为"孔老二"。但在韩国敢拿孔夫子开涮,简直犯了渎神罪了。 刘约我尽快来汉城看看,我爽快答应,因为我周一无课,加上周末有三天,在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与我国浙江省差不多的韩国哪儿不能去。只是我去之前得配上手机,要不如何联系。韩国的通讯估计相当发达,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连中学生很多人也有手机。我还停留在国内手机双向收费的思路上,来韩后不敢给熟人打手机,怕让人被动地支付电话费。其实这里从来都是单向收费,一分钟话费也才相当于人民币六毛钱,与他们年人均10000美元的GDP相比,实在算不得什么。 大学教授的收入与社会地位 中文系前系主任KDJ教授及华侨W教授驾车领我和H去了属全罗南道宝城郡的乐安邑民俗村参观游览。下午我们返回时,KDJ教授特地绕些道送我回和顺。路上一个多小时车程中,我们四人聊的多是中文系教授的家庭生活包括财产状况,从中得不少韩中产阶层信息。 虽然教授的收入有多高是个令人忌讳的话题。但听KDJ教授说,他除光州有处住房外,几年前在汉城还买有一处40多坪(约130平方米)的住宅,花了1。2亿韩元,用于出租,实际上是一种投资。最近十年汉城房产价值翻了一番,KDJ教授资产大幅升值了。他还在光州周围买了两座山,各花了一千万韩元,在山上植了各种果树。韩国人购置山产据说主要是作为今后家族中人的世葬地。韩国的山丘绿化得很好,与私人可以投资购买山产看来有很大关系。听KDJ教授说,他还热衷于炒股,但近一年亏了近千万韩元,现在开的车是四年前花2000万韩元买下的。夫人不工作,他们有两个男孩子,老大在美国读大学一年级,老二在光州读高一。从以上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并不算热门专业的韩国大学教授的经济社会地位及状况吧。 听H说,前几天她随L教授到了中文系KGD教授家取东西,不是专门造访。但KGD教授一家还是热情欢迎了这位中国来的不速之客。他的家足足有200多平方米(60多坪)。KGD教授的家给人一种非常典雅舒适的感觉。韩国的公寓房出售时都基本装修好了(连灯具都安好了),所以从装修上是看不出一个家庭豪华程度来的。 中国人出门怕着火,韩国人出门怕摔跌 中国人节俭,喜欢储蓄,再穷的家庭在银行里都有些许存款,一般的人家借别人钱,睡觉都睡不着,至少我们家是如此。类似分期付款购物、今天花明天的钱的观念尽管也推行了些年,但国人根深蒂固的"隔夜要有存粮"的理财观念并没多大改变,当然年轻一代比我们时尚一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只见到全国银行储蓄余额一个劲往上涨,现在该有近十万亿人民币了吧。正是国人的储蓄率高,支撑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转,否则那些银行有那么高的不良债务,不破产才怪。韩国与中国同属受儒教影响的东方国家,其他方面相似点甚多,同样也勤俭持家,可在储蓄理念上差别可大了。 家庭不良信用者众多已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极大障碍。韩国金融界是这样定义不良信用家庭的:一个家庭贷款30万韩元以上,逾期3个月以上不能归还者。2002年《朝鲜日报》评出的国内十大新闻中有一条是:家庭负债急增,国民经济陷入困境。这年因各金融机构盲目发放家庭贷款,每个家庭的平均负债高达2900万韩元。整个韩国,家庭债务竟相当于GDP的51%,比2001年增加了74%。前几天报载,韩全国不良信用家庭已接近400万户,就是说,将近1/3的家庭是不良信用者。 韩国有63。55%家庭有自己的住房、62。18%家庭有私车。要买房买车确实不能完全靠存款解决,需要借助消费信贷。但是,我认为这与他们传统的"今天敢花明天钱"的观念不无关系。华侨W教授说过一句韩国华侨中流行的笑话:"中国人出门怕着火,韩国人出门怕摔跌"。意思是:中国人(指的是华侨)节省,喜欢置家产,好东西都放在家里供人看以示体面,所以怕家里着火,家产付之一炬。韩国人有钱都花掉,全穿在身上了,所以怕跌跤,把衣服摔破了,家当都毁了。 韩国社会中的前辈后辈文化 韩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家庭色彩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你会处处感受到前后辈的关系。 韩国人的姓氏与中国人的姓氏很切近,主要姓氏有金,朴,李,崔,姜,安等。而今的韩国社会里还存在着同姓不益结婚的忌讳。单一民族,统一文字文化,整个社会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在韩国的家庭里一般都有两三个子女。虽然现在也有独生子女,但在韩国的家族观里还是子女多好。在韩国同宗会,宗亲会很多,同宗同祖家族观念及家庭观念特别强烈。 韩国的前后辈关系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师兄弟,在韩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辈和后辈而组成自己的人际关系。韩国人一生的许多人际关系,实际上就是在与自己的前辈和后辈打交道。 学校里论前辈,02年级学生是03年级的前辈;老师之间论前辈,公司职员论前辈,活动小组里,各种协会里,特别黑社会里更严重。就连球队里也论前后辈,晚辈抢球、传球,前辈射门进球,这是以前韩国球队普遍存在的现象。 韩国的前后辈关系就像封建社会的社会等级关系一样,要求的是人人不可越雷池一步。 前辈帮助后辈,要教好后辈一起共同生活的规矩常识;前辈与后辈初次相识,前辈要请后辈吃饭喝饮料,送给后辈礼物等加深关系。 前辈可开后辈的玩笑,后辈做错什么事,做前辈的可像家长一样,批评、训斥,甚至打骂。 而后辈则要处处尊敬前辈,在前辈面前要显得非常拘束,不可开前辈的玩笑,在前辈面前,不经允许不能抽烟喝酒,做恶习。 韩国的社交里前后辈的关系是很重要的,韩国人的许多社交就是"前辈"、"后辈"相称,一辈子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