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
热心网友
都对!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
热心网友
凭证式国债诞生十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1994-1995年的初创阶段,1996-1999年的调整阶段,200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一)初创阶段与1994年相比,1995年凭证式国债发行的社会经济环境没有重大变化,财税、金融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和管理继续沿用1994年的办法未作大的调整,发行规模扩大为 1118亿元,占当年内债发行总量的74%。凭证式国债初创阶段的发行及管理特点是:1、发行机构较少。1994年,仅有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承担凭证式国债的发行任务。这一时期,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目标刚刚实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占绝对主导地位,金融秩序正在整顿过程中,高息揽存、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和商业信誉理所当然地成为凭证式国债发行的主要力量。1995年,邮政储蓄部门和财政国债中介机构开始加入承销行列。2、管理方式仍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包括凭证式国债在内的年度国债发行计划经国务院批准后,能否完成直接关系到中央预算收支的执行状况,带有很强的刚性。这就要求作为这一时期财政融资最主要工具的凭证式国债,必须首先确保债务收入的如期足额完成。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发行任务的落实还不具备按较为规范的承购包销方式进行的条件,因此,在凭证式国债的管理方式中,仍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的行政色彩。具体操作中,由人民银行根据承销机构的储蓄存款新增部分所占份额,确定各机构承担的凭证式国债发行任务,并以实际销售进度作为任务考核指标。3、发行品种单一,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1994和1995年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只有3年期一种,票面利率分别为13。96%和14%,高于相同期限储蓄存款利率1。72和1。76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贴补。凭证式国债发行初创阶段,为满足中央财政筹资需要,支持财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凭证式国债本身也逐步得到了社会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为最终成为重要国债品种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