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社会,很多人不讲求社会公德,对别人要求是一方面,对自己要求又是另外一个方面。例如看不习惯别人做破坏公德的事情,自己却又随地吐痰(类似的例子举了好几个)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热心网友
首先对这种情况我想涉及到一个社会公德的大环境大氛围的建立。之所以有的人对别人有正面的道德要求,而自己却屡犯不爽,正是缺乏一个大的社会氛围,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规范的社会文明体系,所以有的人就觉得别人都这么干,为什么自己就不行。这样就导致了这个问题的恶性循环。其次,除了外界对自身的影响外,自身的内在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方面是个人道德素质的缺失,另一方面就是对自己犯错误的原谅即对自己要求不严。所以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和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是避免这种情况的再出现。第三,对别人行为看不惯,而自己却允许犯规,这样的现象也反映了人们一种大众性的心理。所以在这里,政府部门应该树立一种良好社会风气,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这样每个人都会在无形的意识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自己做起,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德。
热心网友
这种现象我们要辨证的去看待:首先社会公德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要靠全社会的努力,包括媒体的诱导,法律法规的健全,执法监督力度的到位,以及人们的道德意识的提高等等.不能看到 有些人不能容忍别人破坏公务自己随地吐痰,就认为这种人出尔反尔,常常我们自己也会无意中犯下随地乱丢垃圾,开会时突然手机铃声大作,图书馆里大声谈笑等无意识的破坏社会公德的事情. 社会公德的提高需要是循序渐进的提高,不是"休克式疗法".其次社会公德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提高,而不是某个人提高.当有人违反社会公德我们难道只在旁观,难道不能做点什么吗?总之,社会公德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全社会每一个人共同参与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