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陕西米脂人。1924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1932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1933年3月,率二十五师参加长城抗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1937年负责创办装甲 兵团,任国民党军第一个装甲兵团团长。1938年后,装甲兵团先后扩编为第200师,第十一军,改番号为第五军,升任为军长。   1938年武汉、广州失守后,中国抗战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转向西南,广西已处于第一线。1939年底,日军决定发动桂南作战,并于11月24日迅速攻占南宁,进而推进至高峰隘、昆仑关。南宁失守,切断了国民政府取得国际援助的重要通道,也直接威胁到西南大后方之安全。国民政府责成桂林行营收复南宁。主攻任务由当时中国唯一一个全机械化军——杜聿明第五军担任。12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的反攻作战打响。杜聿明指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在炮兵和战车掩护下向昆仑关发起攻击,迅速突破前沿,向日军主阵地推进,与日军在各据点展开激烈争夺。同时,杜聿明命令邱清泉新二十二师向日军侧后迂回,攻占公路桥,切断了昆仑关日军的退路。敌军组织援军进行反击,皆被击败。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弹毙命。中国东路军和西路军分别从东、西两面策应昆仑关方面的作战,昆仑关的反攻形成强劲势头。12月29日,杜聿明指挥第五军以步、炮、坦克协同再对昆仑关猛烈攻击。荣誉第一师、新二十二师、戴安澜的第二○○师与前来增援的第六十六军一起投入战斗。困守昆仑关多日的日军精锐第五师团继续顽抗,12月31日,中国军队终于攻克昆仑关,将敌大部歼灭,取得昆仑关大捷。   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对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王牌第五师团,其第十二旅团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的民心和士气。   1941年,杜聿明率部参加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2年8月回国,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往东北任国民党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中将司令。曾统率国民党军队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中与中国共产党军队对垒,1949年1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定为战犯。1959年12月被特赦释放。1964年被特邀为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1981年5月病逝于北京。 。

热心网友

1939年11月15、16日,日本侵略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及海军陆战队共3万人在钦州湾登陆,占领防城、钦州并向北推进,24日占领南宁,据守南宁外围攻高峰隘和昆仑关两个战略据点,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企图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中国军队遂从川、鄂、湘、粤等省调集部队入桂作战,连同广西军队近20万人。攻战昆仑关的中国军队以杜聿明第5军为主力,当时杜聿明将军率领的第5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军队,全部为苏联的装备,战斗力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总指挥为白崇禧。  昆仑关,为南宁北侧之天然屏障。12月18日拂晓,中国军队第5军荣誉第1师在战车及炮火支援下,对昆仑关发动猛烈攻击,日军第5师团第42联队第2大队纷纷向核心阵地退却。至中午,第5军攻占金龙山、老毛岭、罗塘、同兴等高地,并进至九塘附近。19日凌晨,罗塘及同兴北方高地被日军夺去。荣誉第1师猛攻昆仑关东北之635高地,夺回该制高点。与此同时,新编第22师在五塘阻击增援昆仑关之日军。20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命令第200师强攻昆仑关受挫。21日和22日,中国军队连攻昆仑关未克。23日,荣誉第1师第2团向昆仑关西侧高地罗塘发动攻击,于24日晨克复该高地。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前来增援,被荣誉第1师第l团和第3团阻击在九塘东北枯树岭地区。25日,中国军队对昆仑关之日军连续发动包围攻击未克,日军仍坚守阵地顽强抵抗。28日夜,第5军主力再次对昆仑关发动围攻,与日军在昆仑关隘口周围的崇山峻岭上展开激战,反复争夺厮杀。  30日,中国增援部队到达,向日军发起更猛烈的进攻,相继攻占了同兴、界首及其东南各高地,打破了昆仑关日军的防线。31日拂晓,杜聿明军长把指挥所推进至大坟岭,指挥官兵向日军猛攻。至8时,第159师占领653西南高地;上午11时,新编第22师攻入昆仑关,迫使日军向九塘方面退却。  1940年1月1日,日军增援部队到达九塘,与昆仑关溃败之残部会合,企图再取昆仑关。第5军决定乘胜攻击。2日拂晓,第159师、新编第22师、荣誉第1师向九塘、八塘日军攻击。3日,中国军队克复了控制九塘至昆仑关公路的战略要点441高地。4日,新编第22师攻克九塘。5日,第5军继续追击日军,进攻八塘,战至11日未果,双方在九塘至八塘之间形成对峙状态。至此,昆仑关攻坚战结束。  昆仑关战役是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攻坚战的重大胜利。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8100余人,击毙日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中国军队阵亡27000余人。 。

热心网友

1939年11月17日,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交通运输线,由北部湾侵入广西。作为南宁的北部屏障———昆仑关的争夺十分激烈。在反攻昆仑关时中国动用了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5军,占领了昆仑关,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等战死。在武汉和广州陷落之后,这不啻是一场盼望已久的胜利。

热心网友

           昆仑关战役  1939年12月爆发于广西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国民政府发动反攻的决策与日本侵略军当局发动“一号作战”计划硬碰硬的结果,它其实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也是老蒋的嫡系“中央军”归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指挥的又一战例。此战为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打败日本“钢军”的光辉战例,在中国近代战争史上,这是一笔浓彩,确实值得后人景仰。  9日,日本全部进攻部队在三亚港集结完毕。第21军司令官安腾利吉中将亲自到三亚指挥。13日,舰队从三亚启航。14日先头舰只抵达北海,以10余舰发动佯攻。驻守北海的175师一个营,给予日军以回击。军事当局命令防卫部队彻底炸毁北海市,只是因为指挥北海保卫战的国军第46军175师第524团团长巢威感到日本军并非要在北海登陆,从而避免了北海的彻底破坏。当晚,日舰停止对北海的进攻,转向钦州方向。防城企沙、龙门两地各一个营抵抗一天后败阵,日军登陆。在钦县犁头嘴防守连连长报告新编第19师55团黄廷才团长,他竟然认为这是敌惯常骚扰而已,不必认真。结果毫无战斗准备的新编第19师所属部队溃败,日军顺利登陆。  战至17日,日军占领钦州、防城,并立即分兵北上。18日攻新19师师部所在地小董,师长黄固临阵退缩,竟只身逃跑。(后来该师师长黄固被撤职,黄廷才交军法审判。)所辖军队溃散,日军继续北上。而十万大山区土匪组成许多便衣队为日军先导,致使日军加快北进速度,22日傍晚抵达南宁市邕江南岸。  日军登陆后,16日,蒋介石在重庆召见白崇禧,令其不必再参加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立即返桂林指挥作战。白要求以桂林行营主任资格全权指挥,不须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插手,各军须直接听从行营命令。蒋批准该项要求,并调其最精锐的第五军等直系部队归白指挥。白立即电令该军代军长杜聿明,立刻率部乘火车从衡阳赴桂南;又电令恢复夏威第16集团军司令职务,原已任命的蔡廷锴待命。16集团军立即集结,副总司令韦云菘及指挥所人员19日抵达南宁,各部分别赶赴日军进军必经之地阻敌北进。  白崇禧本人于19日由重庆飞桂林,21日率部抵达迁江,设立行营指挥所。这样,当日军抵达南宁之时,国军170师22日抵达邕宁、135师两个团23日到达南宁市区、200师第600团24日下午抵达南宁东北的二塘。另外六个军分别从外省向柳州、宾阳集结。由于原来的防卫方向错误,这次集结实在过于匆忙,属亡羊补牢之举。  23日日军第5师团在飞机掩护下开始强渡邕江,夜晚,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擅自令其所辖404、405两团放弃阵地撤退,韦云菘命令135师师长苏祖馨截回所部,伍宗骏抗命不肯恢复原来的阵地(伍后来被判刑五年),南宁市内正面已无军队防守。24日拂晓,170师在邕宁与日军激战,上午日军第5师团21旅团之21联队从市区渡江,下午南宁全城陷落。25日晨,200师第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对170师和200师两个团阵地猛攻,国军顽强抵抗。600团团长邵一之、团附吴其升阵亡。鉴于战况不利,170师师长黎行恕与200师师长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  26日,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宣布所有日军组成邕钦兵团,由第5师团长官今村均指挥。安本人则于27日离开钦州回广州。日军于26日起,在飞机掩护下猛攻高峰隘,国军尽管顽强抵抗,终于不支,于12月1日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接着暂停进攻,调整部署,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该处山岭延绵,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昆仑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少远至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成了著名战场。  四、第二阶段,昆仑关战役  关北中国军队为白崇禧的桂林行营指挥,参谋长林蔚;辖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参谋长吴石;第16集团军,司令夏威。统率:第31军(军长韦云菘;辖131师,师长贺维珍;135师,师长苏祖馨;188师,师长魏镇。)第46军(军长何宣;辖170师,师长黎行恕;175师,师长冯璜;新19师,师长黄固。)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之一部。连同广西教导队独立步兵1-4团,总兵力约六万人。  接着集结来到的除第5军之荣誉第一师(副军长郑洞国兼师长)、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之外,第5军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等全部抵达,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一个军全员上阵;蔡廷锴的第26集团军;叶肇的第37集团军;邓龙光的第35集团军;以及第5军所在的第38集团军亦陆续集结到位。该集团军司令徐庭瑶,以下第2军(军长李延年);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99军(军长傅仲芳)第36军(军长姚纯);连同辅助部队,共达30万之众。  固守昆仑关及关南的日本第21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之一部,辖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中将;辖第9旅团,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台湾混成旅团,旅团长盐田定七少将。)连同海军陆战队(军舰70余艘)、空军(飞机100架)共计约三万人。后期补充抵达的近卫师团;第18师团之一个旅团;兵员总数约10万人,实际参加战斗总兵力只有4。5万人。  还在日军刚占领南宁时,白崇禧即要求立即趁日军立足未稳,兵力尚薄弱马上发动反攻。未获蒋批准后,白要求杜聿明向蒋和军委会提出反攻要求,杜赞成,并于12月1日发出要求电报:“重庆委员长蒋,军令部长徐。重庆军政部军务司王司长转呈部长何钧鉴:密。目前侵占南宁之敌,其兵力尚不及两师,此次乘我兵力分散虽侥幸成功,但以交通阻塞,除少数山炮外,其他重兵器及机械化部队均无使用,而补给尤为困难,现我军所处情况则实为相反,故此时我军正宜乘敌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12月10日前)反攻,以击破该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用敢不揣冒昧,谨申关于攻击前部署意见如下:(略)以上所陈是否有当,伏维鉴核示遵。 迁江第5军代军长杜聿明东午参一。”  老蒋疑人也用,用人也疑,可见一斑。身为最高指挥官的白崇禧,屡奏不准便只好求其下属越级上奏,但也未能如愿。老蒋迟疑不决,贻误了最佳战机。所幸日本方面轻敌,在接获汉奸密报,谓南宁昆仑关以北已有十余万国军集结之后,今村均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未予理睬。而更高层则仍希望继续开展“谋略工作”,企图策动桂系反蒋,分裂的中国无疑是有利于日本侵略的。  还在八月间,日本驻上海特务机关便派出汉奸做李、白和龙云的策反工作,要求他们倒蒋,日军给予协助。被李、白、龙云拒绝。12月10日,今村均发出《致李、白将军书》的通电,表示尊敬李、白治理广西的业绩;此次进攻南宁仅为切断蒋政权的交通线,希望两位将军洞察世界大势,促进日华提携。如仍执迷不悟夺取南宁,日军南宁驻屯军必胜无疑。最后告知:“对在南宁战斗中战殁之将军部下4200余名勇士,我军已予合葬于南宁中山公园,郑重供祭,尚乞安心。”  直至12月7日,蒋突然决定反攻。8日白崇禧将此决定转达各部,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各部亦开始反攻准备。中旬,国军集结基本完成。蒋又派陈诚、李济深监督白崇禧作战,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也由韶关抵达迁江。15日,白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白崇禧部署如下:  北路军,总指挥徐庭瑶,部第5军主攻昆仑关;第99军第92师绕伶俐圩西进,攻击七塘侧击昆仑关之敌。西路军,总指挥夏威,部第一纵队(司令周祖晃)攻击高峰隘;第二纵队(司令韦云菘)在南宁南部苏圩集结,阻止敌后增援南宁。东路军,总指挥蔡挺锴,部何宣第46军向陆屋、灵山破袭邕钦公路;叶肇的第66军攻击昆仑关则翼之古辣、甘棠敌军。第99军另外两师作为战略预备队。  12月16日杜聿明(此时已任军长)召开第5军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他制定的是“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以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正面主攻昆仑关;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攻占五塘、六塘,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第200师副师长彭璧生率两个补充团担任左翼迂回支队,绕甘棠、长安攻击七塘、八塘,则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  昆仑关守敌为第5师团主力第21旅团的松本总三郎大队。其第42联队及第21联队在九塘至南宁一线。中日两军之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碰撞了。今村均的轻敌再次帮助了中国军队,他同日命令第九旅团长及川源七少将率领数千日军奔袭龙州、镇南关(友谊关),这支部队于17日出发,中国军队总攻击时间定于18日拂晓。  18日凌晨,战斗打响。先是炮战,中国第5军的重炮兵团以及各师炮营同时开火,日本方面除炮兵外,最令中国军人头疼的是上百架飞机的轰炸。炮火延伸后,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仙女山、老毛岭、万福村、罗塘和411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9日中午,日军出动飞机狂轰滥炸,今村均派出第21旅团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抵达昆仑关阵地,并夺回昆仑关。其他阵地也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激烈争夺中。新22师右翼迂回部队占领五塘六塘,其中五塘复被日军夺回,六塘则始终坚守住,在打击日军增援上作用极大,有效地保证了昆仑关战斗。今村均命令台湾混成旅团由南宁增援昆仑关时,被邱清泉亲率主力堵在六塘激战;杜聿明不失时机命令郑洞国派该师郑庭笈第三团从右翼包围九塘,郑团利用黑夜攻占九塘西侧高地。  20日,昆仑关敌渐不支,频频告急。今村均命令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率第42联队增援昆仑关,但在五塘被邱清泉部堵截,激战两天不能前进。直至22日拂晓,方抵达七塘,又被阻截,中村本人23日上午也受伤。下午1时半,三木大佐告急:“黄昏前旅团如不能到来,第一线难以确保。”  另一边,11日奉今村均命令增援昆仑关的台湾混成旅团林义雄大佐第一联队、渡边信吉大佐第二联队在邕钦路上被175师各部阻击,不能及时赶赴昆仑关。其渡边联队在陆屋遭遇第524团(团长巢威)阻截,激战三日不能通过,渡边大佐被击毙,残敌逃回钦县。20日,今村又命令奔袭龙州、镇南关的第9旅团分出第三大队伊藤部队乘坐105辆汽车返回驰援昆仑关。  21日,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及整个桂南战役进展缓慢极其不满,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反攻南宁战役经过》广西博物馆藏油印本。)此令发出也非无由,18日西路军170师发起高峰隘战斗,19日占领高峰隘附近山头,但当晚即被日军偷袭,20日该处失守,国军败退至葛圩一带。白崇禧亲自作阵地视察,亦无改观,始终无法攻占高峰隘,致使阻击日军援军初衷无法实现。而邕龙路伊藤部则在西长圩被131师截击,22日今村均不得不派南宁仅有的两个中队和两个机枪小队前往援救,又在苏圩附近遭188师阻击。伊藤大队在西长被围整三天之久,却因131师不敢近战而免被歼之命运。最后,在飞机掩护下,这两部日军均得以突围,26日下午返回南宁。 24日,及川支队接到今村均返回南宁的命令,便销毁缴获的大批战略物资,撤离龙州、镇南关。白崇禧得知第一批回窜之敌逃脱,第二批又在返回后,唯恐增援昆仑关导致我军进攻失败,急电西路军总指挥韦云菘:“如再放过第二批回窜的敌军,影响主力兵团方面的战局,该副总司令应受严惩。”(《广西文史资料》第25辑,第27页。)结果仍被敌军主力逃脱。地方部队习惯于保存实力、互相推委使日军获益。例如冯璜于11月22日接任175师师长时白崇禧对其交代:“现在大敌当前,第16集团军各部队长官间还闹意见,你见他们时,传达我的意思,请他们好好的以大局为重,放弃成见,共同抗日。”而16集团军司令夏威则交代冯璜:“抗战是相当长期的,不可把‘本钱’一下赌光。”  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郑庭笈的迂回部队建立了功勋。他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只是没有明确证实是哪一次炮火所击毙。  我军第二次夺取昆仑关阵地。但不久又被日军夺回。  到23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二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六天战斗未获理想战果,而敌军援兵已从各地开来,形势不容乐观。杜聿明分析两得两失的教训,是日军在关口两侧有坚固的堡垒工事,组成交叉火力网,致使我军攻击失败。于是决定改变战法,集中优势兵力,从外围攻击各据点,逐渐缩小包围圈。25日,荣一师第二团在团长汪波率领下,步炮协作,攻下罗塘南高地,全歼守敌二百余人。这是很重要的突破,杜聿明传令嘉奖。接着各师、团军心振奋,依次攻克昆仑关周边诸高地。  同日,日军台湾混成旅团之两个联队到达八塘,中村旅团的第42联队更到达九塘。中村正雄被击毙后,第42联队长坂田元一代理21旅团长。经白崇禧批准,杜聿明决定集中全部兵力,一举歼灭这支日本精锐之师。于是除调回第5军全部兵力猛攻昆仑关之外,加配叶肇第37集团军所属之第66军和作为总预备队的第99军两个师,将这五个师全部用于打击八塘以南敌人援军。28日,重新部署的陆军第5军加紧攻关,至30日,昆仑关周围敌据点和侧防机关基本肃清,关里的日本精锐之师――“钢军”主力第21旅团已成瓮中之鳖!  我们有必要着重介绍一个攻坚战斗。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敌最坚固的据点。担任攻坚任务的是杜聿明调拨给第200师指挥之郑庭笈荣一师第三团。28日晚该团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郑组织爆破手,以手榴弹塞进敌据点枪眼,该团九个步兵连,七个连长伤亡!郑庭笈身边的司号长李均也中弹牺牲,郑庭笈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30日,新编第22师邓军林团胜利攻克昆仑关。  这是一个漂亮的攻坚战、歼灭战。说全歼第21旅团是毫不过分的:除击毙该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之外,还击毙了第42联队长、接任中村的代旅团长坂田元一大佐;第21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副联队长生田滕一;第一大队长杵平作;第二大队长官本得;第三大队长森本宫等;班长以上军官阵亡85%以上;阵亡士兵4000人以上。这是日本战后公布的数字。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更多,在一万人以上,但基本干部仍健全。日军第21旅团已经名存实亡了。  无论整个桂南战役最后失败得如何惨烈,昆仑关攻坚战都是光辉永驻的。中国军队抗击外国侵略军,能全歼一个精锐旅团,基本消灭了它的全部指挥官,尚无第二例。日军战史称之为:“通观中国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  五、第三阶段,桂南会战的尾声  第5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并歼灭了第21旅团的两个主力联队之后,本以为可以顺利进军,一举收复南宁。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第21旅团的剩余部队、台湾混成旅团的第一、第二联队仍在九塘至八塘间。1940年1月1日中午,及川支队数千主力抵达八塘,今村均命令及川少将接替被击毙的坂田元一担任前线总指挥。 第5军向南宁方向继续进攻的第一仗便在昆仑关至九塘间的441高地打响。攻打昆仑关时荣一师便攻占了高地北侧,日军顽强守卫这高地的南侧。1日,日军飞机对高地北侧狂轰滥炸,步兵大举进攻。荣一师守卫高地的一个团加一个营,战至仅剩百余人,但仍坚守阵地。2日拂晓,荣一师举全部残余兵力反攻,激战一整天,毫无进展,双方仍旧维持原有阵地。3日,杜聿明调集200师主力及新22师一部协同荣一师继续战斗,战况更为惨烈,双方死伤都极为惨重。入夜,日军抵挡不住败退九塘,战斗结束。  4日,荣一师因伤亡惨重,奉命撤出战斗移师思陇休整。第5军继续进攻。而败退九塘之日军也奉及川源七命令,于4日拂晓放弃九塘撤退至八塘固守。国军新编第22师进驻九塘。第5军继续进攻八塘,日军拼死抵抗,战至12日,毫无进展。而第5军在经过苦战之后,伤亡甚重,人员疲惫,已经不适合战斗,于12日奉命转移至思陇、黄圩、太守等地休整。攻击任务移交姚纯的第36军接替。这样,国军第5军正式退出战斗序列。有人认为这是老蒋保存嫡系部队的举措,其实说不过去。第5军激战经月,伤亡惨重,本应休整。而战场上尚有20万中国军队,但这20万生力军上阵却毫无建树,只因日军固守待援,他们才得以维持原来的阵地。  蒋介石于7日飞桂林,10日亲临迁江,与白崇禧、陈诚、张发奎、徐庭瑶、林蔚等讨论下步作战计划。白提议:乘敌新败,援军未到,倾新到广西的李延年第2军、甘丽初第6军、姚纯第36军、傅仲芳第99军会同第5军等部队,发动攻势,一举收复南宁。蒋批准了这个计划。第二天,正当白崇禧发布部署命令准备开战时,返回柳州的蒋致白一封信,推翻头一天的会议上的决定。这样,白崇禧只好发出改变作战部署的新命令,中国军队全部进入固守状态。日本方面赢得时间从容部署直至发动反攻。  日本军部被中国军队的攻势震撼,派大本营参谋次长泽田茂从东京赶到广州;第21军于12月29日派军副参谋长佐滕贤了、作战主任藤原五,陪同日军参谋本部作战主任荒尾兴功、中国派遣军副参谋长铃木宗作等到达南宁,但未能改变第21旅团的失败命运。鉴于今村均企图亲自上阵并以第5师团全力为第21旅团报仇,并打算1月1日与中国军队开始决战,21军军长安藤利吉命令其固守南宁待援:“波集团(第21军)企图将有力兵团调至南宁,歼灭聚集于南宁方面的敌军。第5师团仍应确保南宁及附近要地,以利转用兵团之挺进。”7日起,调往桂南的第18师团(师团长久纳诚一中将)、近卫混成旅团(旅团长樱田武少将)共1。5万人从广州上船。10日日本第21军制定《宾阳会战指导方案》,定于1月下旬在以宾阳以南地区决战。  如果没有蒋介石的临时干预,白崇禧趁敌援军未到,全歼第5师团的计划是有可能实现的。  1月14日,近卫混成旅团第4联队3000余人在钦州登陆。一部千余人于16日在钦县、灵山交界的泗合坳与46军175师524团(团长巢威)激战三昼夜,日军被击毙二百余人,并致使日军整个联队被46军包围。但日军虽伤亡惨重但主力仍由飞机掩护突围而去。顺便说一句,在12月配合昆仑关战役的打援战斗中,主动出击,指挥果断,士气高昂。尽管日军有飞机助战,且施放毒气,渡边联队仍被击溃,联队长渡边大佐亦被击毙。残部逃回钦县,未能及时支援昆仑关之战的正是此团。  另一路日军台湾混成旅之部队也于1月13日与西路军韦云菘部激战于塘报一带。但所有日军部队,基本上实现了在南宁周边的集结。如果执行1月10日乘胜攻击的部署,日军是不可能顺利完成反攻准备的。老蒋干预下级的军事部署,其后果可见一斑。而且昆仑关战役胜利所激励起来的战斗热情也因半个月的固守云消雾散,直至1月25日,白崇禧才在迁江指挥所召开军政联席会议,商讨对付日军大反攻的对策。27日,李济深、陈诚、张治中等也抵达迁江。  会议决定的军事部署为:徐庭瑶指挥第2军、第36军、第99军为中路军,固守九塘、昆仑关一带;以甘丽初第6军为右翼军,向三庄岭方向侧击日军;以叶肇第66军为左翼军,在甘棠方向阻敌。我们不难发现,这个部署与10日会议决定的部署差了十万八千里!那个被蒋介石否定的决策,是个乘敌空虚迅速进攻的决策;现在实施的决策,则是被动挨打的防守决策。以中国军队的实力,灾难已经难免。  更要命的是,白崇禧没有料到日军会采取包抄战术。23日,安藤利吉中将亲临南宁指挥反攻。24日下达反攻命令。27日日军开始反攻:第5师团主力、近卫混成旅团主力、台湾混成旅团主力由今村均指挥沿邕宾公路向昆仑关进攻;第18师团全部和近卫混成旅团一部,由久纳诚一指挥,沿邕江南岸东进,在永淳渡江北上,迂回包抄昆仑关后路。尽管今村均指挥的正面进攻遭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但白崇禧发现:日军真正主力在甘棠方向!它极其严重地威胁了昆仑关一带的中国军队。  白崇禧紧急命令刚从广东调来的邓龙光第35集团军之第**军(军长陈公侠)急进甘棠;第46军率其主力175师由江口北渡郁江,协同阻击进攻日军;另以第6军第49师南下武陵圩,企图阻止敌军北上宾阳。不过,这些措施均已太迟了!日军司令安藤下达命令决定2月1日开始总攻:“此次作战的胜败,即在明日一日之决战,望全体官兵努力奋战,期其必胜。”  蒋介石的错误更严重了,他恰恰在日军开始总攻的这天,即2月1日,命令第四战区长官张发奎接替白崇禧指挥桂南战役!临战易帅,此乃古今中外兵家大忌!张上任伊始即命叶肇第66军固守原阵地,并须侧击日军。他还命令所有增援部队向甘棠集结,预定2月2日向日军甘棠部队发动攻击!而此命令尚未传达到各部,日军的总攻就开始了!叶肇擅自命令所部稍微抵抗即向黎塘、陶圩撤退,根本不理会他们的防线背后没有设置预备队!这导致中国军队阵线彻底崩溃。日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向宾阳长驱直入,日军飞机又炸毁了设在宾阳的第38集团军总部,通讯中断导致战场一片混乱。2日下午,日军开进宾阳县城。  在九塘、昆仑关防御的第99军、第36军、第2军及第6军,失去集团军指挥各自为战;宾阳失守后路被断致使军心溃散,全都仓皇逃窜,沿山间小路各奔东西。3日,今村均部队顺利夺取九塘、昆仑关等阵地。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郑作民中将在撤往上林时中炮身亡(《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页)。4日,日军占领上林,6日占武鸣,7日占黎塘。可怜第5军将士浴血奋战半个多月才攻占的地盘,顷刻间灰飞烟灭。  2月4日上午,安藤利吉到达宾阳,当晚宣布“宾阳会战已结束,应将兵力集结南宁附近”之命令,到8日,日军各部停止追击,返回南宁。血战过的昆仑关上,日军题大幅标语留念:“我皇军击溃蒋军三十余师,已璧还宾阳、昆仑关各地。”  六、结局  日军于2月14日把第5师团、近卫混成旅团、台湾混成旅团组合成为第22军,由原第18师团师团长久纳诚一担任军司令官,而该师团则调回广州。于广州新设立华南方面军司令部,安藤利吉任司令官。因为兵力有限,第22军放弃许多地方,仅由第5师团占领南宁市及附近十公里地带;近卫混成旅占领邕江南岸;台湾混成旅占领邕钦公路各要点。  2月21日,蒋介石飞到柳州,下榻于羊角山。即有汉奸密报,当晚日军飞机轰炸羊角山蒋之住处。22日蒋主持检讨会。25日会议结束时,蒋宣布: 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督率不力,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政治部长陈诚指导无方,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上将; 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 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撤职查办; 第36军军长姚纯撤职查办; 第66军军长陈骥撤职查办; 第99军军长傅仲芳撤职查办; 第36军参谋长郭肃撤职查办; 第49师师长李精一撤职查办; 第160师师长宋士台撤职查办; 第9师师长郑作民已阵亡免究,该师番号取消,改无名师; 第135师师长苏祖馨撤职留任; 第135师405团团长伍宗骏扣留交军事法庭会审; 第35集团军总司令邓龙光记功一次; 第46军军长何宣记功一次; 第76师师长王凌云记功一次。(根据程思远《政坛回忆》等资料汇总。) 此外,蒋还宣布:取消叶肇、徐庭瑶、蔡廷锴三个集团军番号;桂林行营不再指挥各部队,按战斗序列归第四战区指挥;第四战区司令部由韶关迁移到柳州。 26日,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宣布:“当前已无反攻南宁的必要。”整个桂南战役到此结束。 。

热心网友

昆仑关大捷:硬碰硬的血战昆仑关大捷,军事学家常用“硬碰硬的血战”来形容它。1939年11月中旬,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交通运输线,由北部湾侵入广西。昆仑关作为南宁北部的屏障——敌我双方争夺异常激烈。中国出动重兵,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昆仑关,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等战死。这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在武汉失守后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这场胜利过去66年后,记者在南宁市、长沙市和武汉市寻访到了当年参加昆仑关战役的四位老兵。中国出动第一支机械化部队 在南宁市福利院,记者见到了81岁的阮剑八老人,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亲身经历。“日军11月24日攻占南宁,12月4日占领昆仑关。我家就住在昆仑关下的武鸣县伊岭村。高峰隘是昆仑关的一个天然屏障,攻破它就可直接威胁南宁,威胁昆仑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日军占领高峰隘后,我在家乡参加了国民党军队。” “参加攻打昆仑关的除了我所在的第31军,还有第71军和号称‘铁军’的杜聿明的第5军等部队。一天晚上,我们看到一条长得望不到尽头的车龙。车上装满士兵、载着坦克,后面还拉着大炮。听说这是第5军的部队,有装甲团、骑兵团、炮兵团、工兵团,装备精良,是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他们从湖南开来,准备在桂南阻击日军的进攻。” “12月18日,我们135师508团连夜开到高峰隘下的腾翔村,负责对高峰隘阵地的正面攻击。第二天凌晨3点,我们向高峰隘发起冲锋,100名敢死队员在第二营的火力支援下往上冲,但是敌军火力太猛,敢死队员全部牺牲。下午,日军飞机把整个武鸣街轰成平地,第二营官兵全部阵亡。” “这时,上级命令我们立刻反攻。我身上没枪,只有一个防毒面具,但也跟着部队向前冲。日军一看我们突然发起冲锋,以为增援部队来了,吓得转头就跑。我们追着日军猛打,一直追到高峰隘阵地,日军才稳住脚……”  重机枪打得敌机狼狈逃窜 87岁的陈瑞安老人,昆仑关战役时任国民党军第71军参谋处长,现居住在长沙城。他告诉记者:“1939年,我在陈明仁将军手下任参谋。在战斗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我们作为预备队从湖北日夜兼程开赴柳州。” “在324高地及其左面一带高地,我们发现了敌军的一个联队。陈明仁将军决心啃掉这个‘硬骨头’,遂下达了作战命令并组建敢死队。” “敢死队的官兵都从营、连挑选,个个身材高大,武艺高强。他们杀得日本鬼子嘶叫逃窜,尸陈山头。经过反复争夺,324高地终为我军占领。这是昆仑关战役中第二预备队从敌人手中夺回的第一个制高点。在这次战斗中,师副参谋长吕丹蒙在敌炮火袭击中壮烈牺牲。” “中日军队在昆仑关激战时,我还是黄埔军校16期12总队学员。”现居武汉市的梅朝庆老人对当时仓促参战仍记忆犹新: “战况紧急,白崇禧将我们总队全体学员编成了一支特殊战斗军,驰援昆仑关。日军派遣150架战斗机向我们阵地狂轰滥炸。我们充分利用昆仑关的地形,伪装隐蔽。当敌机低飞至离地面二三百米的高度时,我们的重机枪突然向敌机猛烈射击,密集的火舌吐向空中,迫使敌机掉头狼狈逃窜。”  活捉了躲在树丛里的鬼子兵 昆仑关之战,双方进行得非常艰苦,但在“硬碰硬”的背后还有很多斗智斗谋的精彩故事。 如今居住在武汉市的董新宾对于那场战斗铭记于心:“我是黄埔军校14期炮科学员。在昆仑关战役进入相持阶段时,作战司令部命令我部限期交送活战俘,以掌握确切情报,为此我们伤透脑筋。” “有一天,我们发现在录龙岭一线敌阵地前沿有猪仔的叫声。在战场上这是很奇怪的事,我们猜测这可能是鬼子的一个陷阱,于是派出侦察员,结果发现有只猪仔被绑在一棵椿树上,猪身旁有一根系着绳子的木棒,鬼子兵一拉绳,木棒就敲打在猪仔身上,猪仔便叫了起来。如果打得重,猪仔就狂叫不止。” “这是鬼子利用猪仔来引诱我们的诡计,想趁机活捉我们的士兵。根据这个情况,我阵地指挥员立刻组织了一个加强排,分散迂回,悄悄接近敌兵,活捉了躲在树丛中的鬼子兵,取得了我军所需的情报。” 经过18天的激战,至12月31日,日军被迫从昆仑关全面退却,战役胜利结束。 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说,此役日军第十二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战机被击落20余架。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昆仑关南5公里的九塘被郑洞国师第三团击毙。中村正雄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军更强的军队。” 。

热心网友

从1939年夏天开始,日本侵略军在我南海地区调动频繁,正集结兵力,准备开辟华南战场,企图截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同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19日由钦州进击南宁。由蒋介石的宠将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奉桂林行营电令向南宁附近集中,准备进击由钦州、防城登陆北进之敌。   杜聿明奉命后,即令第200师戴安澜部以步兵两团为先遣部队,向南宁前进。该师第600团首先出发。11月23日桂南日军过郁江,24日南宁失陷。我第600团23日始抵二塘附近。24日该团即与敌人遭遇,激战二日。此时,第200师主力,亦用汽车输送逐次到达。为防敌北犯,乃于七、八塘间占领阵地,协助友军作战,该师第598团在八塘附近与北犯之敌激战一周,毙敌甚重,迄12月3日晚,第200师血战旬日,伤亡颇大,急待整编补充,遂奉命向宾阳以北地区转移阵地。12月4日,日军进占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此时,军主力荣誉第1师,新编第22师、军直属团均到达迁江附近地区,奉令在宾阳、樟木圩间及其以北地区占领阵地,拒敌北上。   军长杜聿明一方面作战斗部署,同时向重庆最高统帅部建议:“目前侵占南宁之敌,其兵力尚不及两师,此次乘我兵力分散,虽侥幸成功,但以交通阻塞,除少数山炮外,其他重兵器及机械化部队均无法使用,而补充尤为困难。现我军所处情况则适与相反,故此时我军正宜乘敌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反攻,以击破侵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   12月16日,杜聿明接到率第五军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再攻南宁的命令。他于当日召集团长以上会议。杜聿明介绍,这次侵占南宁之日军是坂垣征四郎所部,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是中村正雄,直辖第21、42两个联队,每联队有官兵三千余人。第五师团在侵华战争中,参加过南口、忻口、太原、台儿庄、广州等战役,官兵多系日本山口县人,秉性剽悍,长期受武士道侵染,参加侵华战争两年多,战斗经验丰富,是这次进犯部队的主力。接着,杜聿明谈到昆仑关是个险要关口,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我最高统帅部集中4个集团军的兵力来同日军决战。其中,第5军所在的徐庭瑶第38集团军担任对昆仑关攻坚战的主攻部队。   最后杜聿明讲作战部署。鉴于敌军孤军深入,暂时无后续部队增援,兵力有限,凭险困守,我方尽可采取主动作战,放胆出击。他决定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担任正面主攻;戴安澜第200师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荣誉第一师正面战斗;邱清泉新编第22师迂回敌后进出南宁以北,以截断昆仑关之敌,使郑、戴两师放胆围攻。   12月17日,杜聿明搬进南天村高大岭战斗指挥所。虽然敌人的炮弹纷纷落在指挥所附近,在杜的身边爆炸,但他极为镇定,从容指挥战斗。   12月18日拂晓,正面主攻部队荣誉第一师郑洞国部,在战车、炮火的掩护下,对昆仑关敌阵地进行猛烈的攻击。敌我两军相接,进行激烈的白刃战,刺刀见红,手榴弹响成一片。当晚各部乘势进行夜袭,战斗彻夜未停,最终占领昆仑关。   19日午后,敌军在大批飞机的掩护下,进行反攻,昆仑关又被夺去。此后,双方反复争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伤亡甚众。   敌我两军就昆仑关要隘反复争夺。杜聿明运用灵活战术,机动作战,随时调整作战部署。他派郑洞国荣誉一师一部袭攻敌后侧,22日,该部一度突入敌阵。邕宾路上的敌军已被截成数段,仍然殊死战斗,固守阵地,并不断增援。荣一师加强右翼攻势,再度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摧毁,敌军开始呈现动摇之态。这时,杜聿明抓紧战机,转移兵力于昆仑关以南方向,彻底捶击昆仑关残敌。   昆仑关残敌被我四面包围,成为瓮中之鳖。但他们仍然凭着“钢军”武士道精神,顽强抵抗。   杜聿明在此期间,每天随身携带电话机和望远镜,冒着敌军炮火和敌机的轰炸,不计个人安危,来到前沿阵地,观测敌情战况,适时指挥各部行动。经过细密的研究比较,他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稳扎稳打,逐步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从12月23日起,敌虽增援两个大队兵力,中村正雄旅团长亲自到九塘督战,也不能挽回败局,反而被荣一师第三团当场击毙。12月28日至30日,邱清泉新22师一部,以凌厉的攻势,三度突入关口,占领了全关和敌军的最后一个堡垒。31日昆仑关战场所有零星抗拒之敌全部肃清。   这一场激战,日军损失空前巨大。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昆仑关一战,日军第5师团第22旅团长中村正雄被我击毙,该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被我俘虏的100余人。   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获得重大胜利,捷报传出,举国欢腾。杜聿明在胜利之后,对于伤亡官兵的处理,有功官兵的奖励,都特为关心。部队经过休整以后,他在巍峨的昆仑关上,建立了一座“陆军第5军抗日阵亡将领纪念碑”,含着热泪亲笔书写了400多字的悼念碑文。蒋介石,何应钦也题词纪念。全国各地的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杜聿明对记者说:“这次抗战的胜利,各位在战场上都亲眼看到了,请如实宣传,用不着格外夸大。但有一点是需要着重宣传的,那就是要强调本军是民众的武力,民众是本军的父老。所以诸位要是记载这一此胜利,千万要带一笔:本军的胜利,其实也就是民众的胜利。”。

热心网友

1939年,在二战史上,无论如何都是值得被记住的一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这通常被认为是二战爆发的标志;而对于中国战场来说,1939年则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第二个年头。这一年的4月,素以骁勇善战闻名的李宗仁在江汉平原北部取得了随枣战役的胜利,而拱卫江南的薛岳则指挥第九战区官兵诱敌深入,使十万日军在长沙城下折戟沉沙。这令重庆的统帅部着实兴奋了好一些时日,甚至计划着转守为攻,对日军来一个“冬季攻势”。与此同时,陷入战争泥潭的日军也将进攻的重心移向了华南。 1939年11月17日,日军为切断中国西南交通运输线,由北部湾侵入广西。作为南宁的北部屏障———昆仑关的争夺十分激烈。在反攻昆仑关时中国动用了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5军,占领了昆仑关,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等战死。在武汉和广州陷落之后,这不啻是一场盼望已久的胜利。 昆仑关大捷,曾有军事学家用“硬碰硬的血战”来形容它。是役,中国30年代苦心经营的装甲部队,在遭遇淞沪会战失利两年之后终于在华南抗战中派上了用场。作为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年仅35岁的杜聿明也一战成名。 1939年,抗战初期拥有的唯一的机械化新军第5军正式组建,杜聿明任军长,下辖戴安澜第200师,邱清泉新编第22师和郑洞国荣誉第1师。在“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下,该军训练刻苦,士气旺盛,其训练水平曾被重庆军事委员会列为全国第一。 11月24日,由山东抽调南下、号称“钢军”的日军板垣第5师团之中村正雄第12旅团进占南宁,一个月后,攻陷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12月16日,杜聿明奉命率第5军反攻。这是第5军组建以来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战役。18日拂晓,在战车、炮火掩护下,第5军对昆仑关守敌发起猛烈攻击,当夜占领昆仑关。19日午后,日军在大批飞机掩护下发动反攻,昆仑关又被敌夺去。此后,双方反复争夺,伤亡惨重。从23日起,敌虽增援2个大队的兵力,旅团长中村正雄亲自督战,也不能挽回败局,反被当场击毙。第5军相继攻克外围阵地,31日,新22师以凌厉攻势突入昆仑关,战役结束。 是役,日军1个旅团长、2个联队长、3个大队长被击毙,班长以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人,被俘1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5师团第12旅团,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们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 这是一场信心与实力的胜利。尽管与抗战中那些动辄云集百万士兵的大会战相比,这场沸腾在华南丛林里的胜利显得过于卑微,也无法扭转此后日军在中国战场继续推进的势头。但配备良好装备的中国军队显示出的抗战初期无法比拟的攻坚能力还是令世界震惊。 昆仑关大捷及其以后的事实反复证明了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的那句名言:只要有足够的装备和充足的训练,中国的士兵同样可以锤炼成世界上最有战斗力的军队。。